極度奢華的古墓:出土5100多件文物

清風聽雪驛站 發佈 2020-03-31T03:51:52+00:00

但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親王,墓內出土珍貴文物5100多件,堪居已發掘親王墓之首。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與荊門市政府、鍾祥市政府聯合組織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工作者,對位於鍾祥市長灘鎮外的明代梁莊王墓進行了發掘,直至當年年底發掘工作基本

一生既無顯赫戰功,也無驕人政績,死後還因無子除封。但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親王,墓內出土珍貴文物5100多件,堪居已發掘親王墓之首。隨葬的金玉腰帶數量竟超過了皇帝,並且擁有迄今全國已見的七頂金座帽頂中的六頂。這座墓的主人就是明代的梁莊王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與荊門市政府、鍾祥市政府聯合組織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工作者,對位於鍾祥市長灘鎮外的明代梁莊王墓進行了發掘,直至當年年底發掘工作基本結束。

梁莊王墓據考證是梁莊王與王妃魏氏的合葬墓。梁莊王系明仁宗第九子朱瞻垍(ji),1441年病死後安葬。下葬時,只將墓門封堵而沒有封牆和回填土。相隔十年後,王妃魏氏過世,再將原先封堵墓門打開,將王妃與梁莊王合葬。

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出有金、銀、玉、寶石、瓷器等共計5100餘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據中國地質大學專家鑑定,該墓出土僅金器的重量就達10餘公斤,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文物用金量高達200公斤,用銀量400公斤,用玉量800公斤。各種鑲嵌的寶石有7000多顆,其中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等四大名貴寶石,產地都不在國內,可能來自東南亞,可能與當時鄭和下西洋有關。

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尚屬首次,僅次於明代皇陵——定陵。隨葬的金、銀、玉器和珠飾珠寶種類繁多,製作精美,保存完好,至今仍璀璨生輝,雍容華貴,令人驚嘆不已。

「梁莊王」這個名字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這個「梁」既不是南北朝時的南梁(那時人家雖然縮在一角,還是稱「帝」的);也不是五代十國時的後梁(壓死大唐的最後一根稻草);更不是春秋戰國那會兒被秦滅了的那個小梁國(那個主子連「公」都不是,只是個「梁伯」,更別說稱「王」了)。這位梁莊王其實是大明朝時封在湖北鍾祥的一個王爺。

不過,別看我們說得輕描淡寫,這位梁王朱瞻垍可是大有背景:他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九個兒子,後來明宣宗朱瞻基的同父異母弟弟,爺爺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

不過,這位血統純正的王爺一生低調,歷史學家也對他著墨不多,直到,他的大墓被挖出……

2001年的新年,正當湖北鍾祥一個叫「大洪村」的地方沉浸在除夕的鞭炮聲中,一夥兒盜墓賊盯上了這個平時冷冷清清的小村莊。他們控制住了當地的一戶農戶,然後趁著鞭炮聲的掩護點燃了炸藥。

不過運氣不太好,他們對墓室深度的估計不足,所以沒有炸成功。

幾日後,盜墓賊第二次盜掘,在第一次盜洞旁邊又炸出兩個盜洞,但仍未能洞穿墓頂。

僅隔9天,附近的九里鄉三岔河村內的郢靖王墓被犯罪分子用同樣的手段盜掘未遂,當偵查人員接到群眾舉報趕赴現場時,僅抓獲距古墓一公里處望風的犯罪嫌疑人趙某。

盜墓賊並沒有因驚動了文物部門而收手,又伺機實施了第三次盜掘,但依然無法打穿墓室。

鍾祥市文物部門得知此事,立即派出專業人員前往現場調查。

他們發現,雖然梁莊王墓未被盜掘,但梁王墓旁邊,梁王第一任王妃的「娘娘墳」已被盜一空!

該墓的墓頂被炸穿,形成一個直徑1米多的豎井式盜洞,盜墓賊正是從這個盜洞入墓盜竊文物的。

經公安機關周密偵查,一個多月後,7人組成的盜墓團伙被逮捕,並交代了非法盜取數座墓葬的犯罪事實。

事後,考古工作者進駐梁王墓進行研究,發現梁莊王墓的墓室是用平行掘進式方法修建,即「打洞為穴」,而非「挖坑築穴」。由於該墓特殊的建造方式和牢固的磚砌券頂,使得它有效地抵擋了竊賊多次的盜炸,墓內文物才得以毫髮無損。

在明朝的帝陵中,目前唯一一個被打開的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因此,我們就拿定陵與梁莊王墓做個粗略的對比:明神宗朱翊鈞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由盛轉衰的第一人,那是享受了不少好日子的。

他豐厚的隨葬品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定陵里,光是金的、玉的腰帶就有十二條。

但,梁莊王有十三條!

青白玉鏤空雲龍紋帶銙,由18件鏤空雲龍紋玉帶銙組成。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這梁王是不是像春秋戰國時那些想要把周天子撥楞到一邊去的諸侯們一樣,偷偷地搞起「僭越」了?

還真不是!要知道有一種情況下超規格的東西是被允許的,那就是——這些是你得來的賞賜。

明仁宗在1425年去世,由嫡長子朱瞻基繼位,是為宣宗。梁王深受宣宗喜愛,分封給賜,往往較其他兄弟豐厚。曾下令規定:

「諸弟的年俸每人均是五萬貫,而九弟梁王則是十萬貫。」

正統六年(1441年),梁王「患疾以薨」,年僅三十歲。英宗聞訊大悲,三天沒有上朝視事。由此可見,這兄弟倆,絕對的真感情!

扯遠了,繼續來看梁王的寶貝。

除了玉帶,墓內其他隨葬品也十分豐富,出有金、銀、玉、寶石、瓷器等共計5100多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多件,僅金器的重量就達10多公斤,珠飾寶石則達3400多件。

由瓷鐘、金鐘蓋和銀鎏金托盤組成。高足碗按此記載應為「瓷鐘」。


據考證,梁莊王墓還是梁莊王與王妃魏氏的合葬墓。既然是合葬墓,這裡面自然也少不了(按一般的情況只會更多)女人家的首飾。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玉組佩」 。

由32片玉葉和16件串飾及1件玉珩(第五排居中者)共49件玉飾串成。「玉禁步」為婚配喜慶之物,或為御賜。組佩上的瓜、石榴、鴛鴦、魚、桃等各種墜飾則寓意吉祥多福。女子帶在身上,只有優雅地慢慢行走,才能發出悅耳的叮叮噹噹聲;如果換個女漢子走得風風火火,就比較吵耳朵了。

說起梁王的王妃魏氏,也是蠻有趣的一個女子。

梁王的原配王妃紀氏早故後,又娶了魏氏。照理來說,王爺的老婆那也是接受朝廷冊封的,就算「續弦」位次也不能亂,所以魏氏當上了老婆也只能稱「繼妃」。在梁王自己的墓誌上,他們的家庭關係就是這麼記載的。

不過這個魏氏也比較剛烈,頂著個「繼」總覺得不太帶勁。因此在她自己的墓誌上,便有意沒意就把這個「繼」字拿掉了,把自己寫作「梁莊王妃」。

這還不算,為了以防到了陰曹地府說不清,她還把當年皇帝冊封她的金牌一起帶到墓里去了,你看皇上金口玉言封我為「梁王妃」,要說起來也不能算是我耍無賴。

不知不遠處「娘娘墳」中的正妻作何感想?

王妃封冊,銅質髹(音「休」)金,是王妃魏氏於1433年(宣德八年)被冊封為王妃的任命文書。封冊極少隨葬在墓中,而王妃的封冊,在已發掘明代親王墓發現,尚是首例。

不過還有一件事情多少和她也脫不了干係,那就是——光生女兒,不生兒子!

除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老思想之外,這沒有兒子對於當時的梁王也是一件很現實的不安——他的封號,誰來繼承?上圖的右側為和田白玉童子、左側為綠松石童子在古代有求子嗣的吉祥寓意,估計也是梁莊王和魏氏盼子的佐證。


事實證明,梁王的擔憂並不是庸人自擾,因為沒兒子,他去世後「郢王」的名頭被朝廷收回,家產也無人繼承。

「纏臂金」2件,用寬0.7厘米,厚0.1厘米的金帶條纏繞十二圈而成,各長12.5厘米,分別重295.5和292.5克,為女性使用飾物,葬在明代親王墓中,尚屬首例。

不過,這對當時的梁王家來說,可能是一件遺憾事,對現代人來說,我們還得「感謝」王妃娘娘。

金佛像2件,一大一小,大的圭(龜背)形,小的圓形。大的佛像,正面圖案為一尊佛像,右手拿金剛鉞刀、左手托骷髏碗,碗內盛滿人血及內臟;兩臂中間橫置一根法器,雙足踩住一個平躺著的鬼,佛四周飾火焰紋;小的佛像正面的塑像與之相同,而在背面鑄銘陰文梵字。出土與佛教有關的金佛像,可能表示梁莊王信佛。

以上的佛教法器及佛像均為藏傳佛教款式,也是梁莊王夫婦信奉藏傳佛教的有力佐證。

無法繼承的金銀珠寶只能隨葬在墓中,使得粱莊王墓成為一座堆金砌銀堆的寶庫,讓後人大飽了眼福,也順道了解了一段史書寫不出來的精彩歷史瞬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