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王庶文講壇 發佈 2020-03-26T14:57:28+00:00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這個「皇帝」的涵義超過後世所有皇帝,它代表的是國家制度的轉變,社會形態的進化,當時的人生活動盪糾結在「封建制」與「郡縣制」之間,不分高下,不過強勢的秦始皇還是用極大地魄力和手段,開創了中國帝制,讓中國早早的就從「封建制」轉變為「郡縣制」,在這個激盪的過程中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這個「皇帝」的涵義超過後世所有皇帝,它代表的是國家制度的轉變,社會形態的進化,當時的人生活動盪糾結在「封建制」與「郡縣制」之間,不分高下,不過強勢的秦始皇還是用極大地魄力和手段,開創了中國帝制,讓中國早早的就從「封建制」轉變為「郡縣制」,在這個激盪的過程中,秦始皇留下了四大遺產,一直影響到今天。

秦始皇留下的四個遺產為:第一、以皇帝為權利核心的皇權政治;第二、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第三、法家的政治應用;第四、為後世皇帝提供了行動指南。

皇權政治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任皇帝,始就是初始、第一的意思,他當時曾經說秦朝的皇帝要從自己開始經歷「二世、三世乃至萬萬世,傳至無窮」,這是秦始皇對自己功業的肯定,也是對大秦帝國的期望,可惜秦朝皇帝只傳了三世就宣告終結,不過皇帝這個稱呼卻一直延續了2130年,至清末愛新覺羅·溥儀才算正式終結。

「皇帝」是什麼意思呢?在秦始皇時期這是一個全新的名詞,按照史料記載夏朝、商朝君主都稱為「帝」,「帝」在古人的觀念里是次一級的神祇;周代從商代的巫鬼文化,轉變為了人文文化,君主的稱呼也隨之改變,改稱「王」,「王」代表的是君主從「神祇」回歸到了「人」,無論是占有土地者為「王」,還是玉無瑕為「王」,又或者參透天地人的人為「王」都代表著,統治者不再是「神祇」。

「皇」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皇」是比「帝」更好一級的「神祇」,在中國有「三皇五帝」的說法,「三皇」說的就是「泰皇、地皇、人皇」,採用《春秋運斗樞》的說法「三皇」指的就是伏羲、女媧、神農。

秦國統一六國以後,秦王命令朝中大臣官員討論自己新的稱號,於是「皇帝」這個詞孕育而生,意味著秦國的功績超越之前的所有帝王,蓋壓三皇五帝,成為了古今第一人。然而隨著「皇帝」這個詞誕生的是中國皇權社會與中央集權。

在2130年的時間裡,中國共有大約500個帝王,最長壽的是清朝乾隆,最短命的是漢殤帝劉隆,死的時候還不到一歲。

郡縣制替代封建制

秦之前中國國家政治結構是封建制,是由「天子」授予各級貴族在自己分封的土地上統治權力,各地諸侯則承認「天子」的宗主權。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全國推行郡縣制,這種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帶來了一個副產品就是中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大一統,無論是文字、度量衡、貨幣,還是秦馳道、焚書坑儒都是為這一工作做鋪墊,中國全國郡縣制度比歐洲早了1500多年,但是歐洲的郡縣與秦始皇的郡縣完全不一樣,歐洲郡縣範圍很小,並沒有完成國家的文化統一,所以歐洲至今依舊是一片散沙,諸國林立。

郡縣制的主要特徵就是所有官員由皇帝委任,他們只對皇帝負責,打破原來諸侯自治的格局,大大的加強了皇帝對土地的控制。

法家的應用

貫穿秦國崛起之路的是從以商鞅、李斯、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應用。法家主張的是「法、術、勢」,提倡「君主意志」與「改革」,這與我們熟悉的儒家是完全相反的。儒家從孔子開始主張的是「克己復禮」,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克制自己心中的僭越的慾望,讓社會恢復重新恢復到「周禮」的框架中。

法家從秦朝開始就一直影響著中國歷史的政治變化,後來因為法家太過於嚴苛,不尊重傳統,所以從荀子開始法家披上了儒家的外衣,歷史上專業的稱呼叫做「法儒家」,無論是叔孫通、董仲舒、王猛、諸葛亮,還是王安石、張居正歸根結底都是「法儒家」,他們依託儒學的外衣,卻大肆宣揚政治改革,歷史上稱為「托古改制」。

皇帝的行動指南

防範民間

因為法家強調的是「君主意志」,按照法家的話來說真正優秀的君王不是獲得人民的愛戴,而是讓人民不得不愛戴,一個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講究的是強權以寡頭政治。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開啟了皇權對民間防範的先潮,最著名的應該是「十二金人」,就是將民間的兵器全部收集之後銷毀,在咸陽鑄成12個大金人。

這種防範只是一個開頭,真正達到巔峰是明朝。明朝先是設立有錦衣衛,然後又有東廠、西廠、內廠、外廠等特務機構,其本質就是皇帝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個人系統」直接向自己效命,負責監視官員與民間的一舉一動。

封禪泰山

秦始皇為後世皇帝做出的第二個表率,就是「封禪泰山」,「封」是祭天,「禪」是祭地。從秦始皇開始「封禪泰山」就成為了古代皇帝最高規格的祭祀大典,後世皇帝倘若覺得自己功高蓋世,澤被萬民,就會選擇「封禪泰山」。

在中國歷史上「封禪泰山」的皇帝總共只有6位,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求仙問藥

秦始皇為後世皇帝留下的第三個行動指南是「求仙問藥」,當一個人的功業達到曠古爍今的地步之後,考慮的便是能夠讓自己長生不老,永遠統治這個國家。所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投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渴望能夠尋覓到仙人,求取仙藥。

我們熟知的徐福就曾率領3000童男童女,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從山東出發一直向東,為秦始皇求取仙藥,因為這個故事產生的無限遐想,我們今天並不陌生,就不講述了。

秦始皇之後,各朝都有迷信長生之說的皇帝,最典型的就是漢武帝與明朝嘉靖帝等等,數不勝數。

好了,關於「秦始皇為中國留下的遺產」的內容就到此結束吧,其實關於秦始皇遺產的話題從古至今談及的人不勝枚舉,也各家有各家的見解,關於秦始皇對中國到底有多麼深遠的影響,我們這裡只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句詩就足以概括,那就是出自《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里的「百代都行秦政法」。

謝謝賞閱,您的關注是對「王庶文講壇」最大的鼓勵。「王庶文講壇」致力於中西方文化、歷史、美文、詩詞創作,謝謝您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