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孩子總吵架怎麼辦?解決衝突的4個秘笈請收下

媽媽深呼吸 發佈 2020-05-30T06:27:21+00:00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要二寶。但是,現在養個孩子很不容易,一個尚且讓父母操心頭痛,何況照顧倆?

​導讀: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要二寶。但是,現在養個孩子很不容易,一個尚且讓父母操心頭痛,何況照顧倆?二胎家庭倆娃打架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幾乎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家常便飯一樣自然。

而孩子們打架的原因,常常讓父母啼笑皆非,孩子們各說各有理的時候,經常不知該如何處理,比如:

  • 家裡有一堆桔子放了好幾天,誰也不吃,可是只剩下一個的時候,一個孩子拿到手,另一個孩子就要搶,誰都不肯退讓;
  • 一個玩具被「冷落」在角落裡好久,落滿了灰塵,忽然被一個孩子找出來玩兒,另一個兩眼放光,即使搶不過來也要求一起玩兒,而先找到玩具的那一個呢?根本不想分享;
  • 姐姐珍藏的文具或是物品,弟弟瞅准機會就要去搶,總是試圖據為己有……

總之,各種狀況層出不窮,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吵不到。當孩子們圍著媽媽各說各有理的時候,媽媽們常常頭痛不已,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向哪個都不好。很多大人沒法斷案時,就會對大寶說:你是哥哥/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他還小

哥哥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嗎?

我們小時候,幾乎每個非獨生子女的家庭,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因為很多人是聽著父母這句話長大的,哥哥姐姐們恨死 「他還小,你要讓著弟弟妹妹」這句話了。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希瑟﹒舒梅克提出:按照大人的要求強迫孩子分享,會將遊戲中斷,削弱親子間的信任,並將導致虛假的慷慨。

父母需要知道,衝突是孩子日常相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父母總是不恰當的介入,孩子始終學不會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長期被灌輸「大的需要讓著小的」這一觀念,老大違背自己的心愿,感覺不被理解和關愛,可能會通過叛逆來尋求關注,或者是形成討好型人格;而老二呢,被讓習慣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目空一切,或者是變得懦弱,遇到事情下意識的向外尋求幫助,無法走向獨立。

父母應該如何解決孩子之間的衝突呢?

包麻麻給大家分享4個解決矛盾衝突的秘笈,即成長型思維

1. 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兩個孩子哭哭啼啼或者賴賴唧唧的來到跟前,有時候會讓父母感覺很煩躁:怎麼又吵起來了?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只有冷靜下來才能更加客觀地觀察和分析孩子的狀況。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孩子們起衝突的原因無非有三種:

  • 低幼的孩子出於好奇心的嘗試。比如3歲前的孩子經常會說 「這是我的」 就是一個典型的階段。這種好奇心經常會導致一些常見的衝突,比如去搶別人的玩具,對別人的勞動成果搞破壞等等,都是無意識的行為;
  • 孩子受環境影響形成的模仿行為。如果一個孩子很喜歡動手打人,那父母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習慣動手打孩子;
  • 還有一種是孩子內心焦慮或者是有壓力無處釋放,而導致的無所適從,嘗試用暴力來尋求幫助。

不同的原因需要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只有保持冷靜,才能通過細節判斷孩子的狀態,然後對症下藥。

2. 接納孩子,幫助他們穩定情緒

其實每一次矛盾衝突,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抓住機會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對他們的人生意義重大。我們現在有很多成年人抗壓能力差、脾氣暴躁或者情緒容易失控,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從小缺乏對情緒的覺察、感知和理解。而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正確引導,真的至關重要。

不妨蹲下來,目光與孩子平視,讓他們一個一個、好好的說說事情的經過。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學會傾聽,孩子傾訴的過程也是情緒平復的過程,因為他們能感受到媽媽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3. 抓主要矛盾,找到衝突的根源

與孩子進行溝通時,最好採用「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類的開場白,而不是用假設或者質疑的語氣來詢問孩子。

有的父母一張口就喜歡用「你為什麼要搶哥哥東西」,「你為什麼要打弟弟」作為開場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一開口路就已經跑偏了,因為這個詢問本身就是指責,讓孩子很不舒服。

尋求突破口的關鍵點,是父母要學會客觀地複述事情,循循善誘,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情景解讀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你是在認真傾聽。

4. 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只有讓孩子們共同參與、一起思考問題的解決之道,才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五花八門,他們的創意在很多時候遠超成人的想像。

徵求孩子的意見,讓他們提供方法,然後複述孩子的話,哪怕時間長一點,這個等待也是值得的。

關鍵是讓孩子懂得,問題的解決方式是孩子自己積極參與並主動解決的,而不是父母幫忙搞定的,這樣潛移默化中孩子就會提高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包麻麻總結】

依靠父母的權威快速解決孩子之間的衝突固然高效,卻不會讓孩子學到本領,養育孩子需要用父母的智慧和足夠的耐心,靜待花開。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