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icon對比長安UNI-T,誰更具爆款潛質?

言車社 發佈 2020-03-25T02:10:07+00:00

雖然吉利與長安是自主品牌中的兩個極端,一個白手起家,一個家大業大,現狀也不盡相同,但在面對未來時,它們卻給出了相似的答案:吉利icon與長安UNI-T。

「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部沙發」

1997年,無知無畏的李書福為汽車下了這樣的定義,也因此有了「汽車瘋子」的外號。但在此後的20餘年裡,李書福和吉利一直在「打臉」否定這一簡單的想法。現如今,吉利集團總資產已超過1100億元,擁有各項專利1萬多項,成為了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品牌。

面對後起之秀吉利,自主品牌的「老大哥」長安卻總給人力不從心的感覺。作為根正苗紅的自主品牌,長安在此前的幾年間風光無限,無論是CS75,還是逸動,都曾是叱吒風雲的主。但近幾年來,它的風光已被吉利這樣的「民營」車企搶去了一大半。

雖然吉利與長安是自主品牌中的兩個極端,一個白手起家,一個家大業大,現狀也不盡相同,但在面對未來時,它們卻給出了相似的答案:吉利icon與長安UNI-T。

或許從外觀來看,吉利icon和長安UNI-T的設計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是兩款截然不同的產品,但如果從內心深處來看,它們有很多地方都表現的十分默契。

比如,在命名上,icon意味著向時代偶像致敬,對未來新一代汽車發起探索,也意味著打破當前的規則,引領未來;UNI-T的寓意則是與獨立思想者同行,打破陳規,用想像力探索未來的汽車和汽車的未來。

說人話就是,吉利icon與長安UNI-T都想打破現有的規則,探索未來汽車的模樣。那既然是探索未來,那就需要讓我們看到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吉利icon,還是長安UNI-T,它們都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能明顯的感覺到它們是不甘於「居家過日子」的產品。在外觀設計上,吉利icon給我的感覺更多是反其道而行。

比如,這幾年非常流行「大嘴」進氣格柵,那它就偏偏不用,甚至將進氣格柵進行了隱藏,採用了純電動車的設計手法。再比如,這幾年流行流線式動感車身,但它卻採用了偏向於傳統的方盒子造型,車身線條也偏向於硬朗。

但長安UNI-T的做法卻恰恰相反,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把流行元素極致化。

比如,長安UNI-T的進氣格柵採用了「無邊界」設計,讓其顯得更為誇張,更為激進。它的車身姿態也是極盡低矮,配合著酷似「小鋼炮」的尾部設計,把轎跑式車身姿態詮釋的十分到位。

當然,無論哪種設計手法,最終都營造出了「這車不常見」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評價它們是概念車直接上市了。對於行業而言,這種設計風格在宣示著自主品牌已經走過了「模仿時代」,有能力自主創新。

更為可貴的是,在創新的皮囊之下,我還見到了具備含金量的內核。

在動力方面,吉利icon搭載1.5T發動機+48V輕混系統,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雖然三缸發動機和雙離合讓消費者有些牴觸,但不得不承認吉利在這兩個大件上表現出了很高的水平。

其中,這台1.5T三缸發動機的最大馬力達到了190馬力,這要比很多同排量四缸發動機的數據更為漂亮。同時,在加入48V輕混系統後,三缸發動機在怠速、低速時的抖動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的規避,並且在起步階段時帶來了更為輕快的駕駛感受,開起來並沒有任何廉價感。

另外,吉利icon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教也十分到位,換擋邏輯清晰,平順性也有所保障,並不會暴露出雙離合頓挫的缺陷。

同樣,長安UNI-T也搭載了品牌最強發動機:藍鯨NE1.5T直噴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最大馬力為180匹,峰值扭矩為300牛·米,雖說帳面數據比吉利icon的差一點,但它的含金量依舊頗高。

這台1.5T發動機採用了「雙出口集成排氣歧管+雙渦管電控渦輪增壓」的技術方案,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發動機的排氣阻力和渦輪遲滯,以此帶來更迅速的動力響應。同時,這台1.5T發動機的熱效率達到了40%,僅比目前全球熱效率最高的豐田2.5L發動機低了1%。

無論如何,從最初的拿來主義,到後來的「逆向研發」,再到如今的自主創新,至少從這兩台車的動力裝備上,我看到了自主品牌的進步。當然,這吉利和長安的這兩套動力系統雖然確實迎來了業內的一致好評,槽點也相對較少,但由於誕生時間不久,但其可靠性究竟如何,還是需要時間來給我們答案。

從設計和動力兩個方面,我們對吉利icon與長安UNI-T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但是,我腦海中還是不斷浮現出一個問題:它們要賣給誰呢?

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我們不太喜歡「獵奇」的產品,更信賴「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哲理,不然中庸的大眾車也不會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此熱銷。

但吉利icon與長安UNI-T恰恰就是兩款「獵奇」的產品,就沖它們個性的外觀設計,很多人都是無法接受的。所以,這兩台車的定位已經註定了自己不會有太過火熱的銷量表現。

不能走量,還有存在的意義嗎?當然有。就像是在我「入圈」之前,我並不喜歡自主品牌,甚至在別人夸它們時還有些反感。但在積累了一定的試駕經驗之後,我發現它們比我想像的要好很多,也因此對自主品牌的印象有了改觀。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因為工作原因必須去了解自主品牌,所以很多消費者對它們印象還停留在「吉利自由艦」的時期。因此,為了打破消費者的刻板印象,自主品牌需要一款極具話題性的產品,用獨特的一面去奪得關注度,告訴大家「我這幾年做了什麼」,進而打動消費者。

也許看了吉利icon與長安UNI-T之後,我們並不會去買它,但卻記住了它,那吉利和長安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或許吉利icon與長安UNI-T並不會取得出色的銷量成績單,但就像吉利聯合知名作家陳楸帆創作的《icon》中所寫的一樣,「每一個未來,都像一株大樹,是由過去一顆種子萌發而來。」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