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章被刪掉,現代人看不透人性的醜陋,這是可悲的

趣史錄 發佈 2020-03-04T01:37:50+00:00

看不懂魯迅,看不透人性的醜陋有人不愛讀魯迅,有人讀不懂魯迅,這些人要麼不曾抬頭環視過龐雜周遭,要麼沒有在寂靜中深思過自己,不是對社會與人性沒有思考的單純或愚鈍者,就是逃避社會現實與責任的自我之輩。

魯迅,對於青少年來說噩夢一樣的存在,他拗口晦澀、意義難明的一段段選文統治了初高中語文書幾十年,在老師們逐字逐句解析入骨後顯得尤為切齒可憎。

最近,這些文章終於被搬出了教科書,學生們如釋重負,連語文課都像去了一大片烏雲,清新霍亮了不少。

然而,擠在社會熔爐之中、深諳世界真實模樣的過來人掂量起這樣的教材卻皺起了眉,只覺得少了魯迅的語文書少了幾份作為教育聖經的厚度,欠了少年人幾分必要的真實——殘酷而無可逃避的真實。

看不懂魯迅,看不透人性的醜陋

有人不愛讀魯迅,有人讀不懂魯迅,這些人要麼不曾抬頭環視過龐雜周遭,要麼沒有在寂靜中深思過自己,不是對社會與人性沒有思考的單純或愚鈍者,就是逃避社會現實與責任的自我之輩。

凡睜開眼認認真真看看這個世界,就會發現魯迅是混沌中舞著的鋼鞭,終其一生盡職盡責鞭笞著這個民族的諸多軟肋和社會的種種麻木不仁,試圖喚醒國人的熱血與信念,無論是幾十年前那個混亂的時代,還是他已離去多年的當下。

冷眼看去當下這偌大的社會,父母教著孩子禮貌文明,老師教著學生海量知識,從少年到成人,每個人都奮力維持著自己的角色。

但當目光落到生活細處,會發現無論大人、孩子,其實都掛在網絡上,或沉迷於形形色色的遊戲,或沉迷於抖音、快手、B站里的視頻,娛樂新聞里的八卦,朋友圈裡的段子,大家對著螢幕嬉笑怒罵度過一天又一天,一派祥和。

在這種皆大歡喜里,魯迅那些過時的故事,艱澀的文字,有礙和諧的犀利似乎真的離我們遠去了。最能刺痛人神經的內容漸漸消失不見,不痛不癢的內容堆疊成山,是我們自己,選擇了緩慢而無形地逃開醜陋的真實,磨平少年的意志。

鋼鞭魯迅,從不曾落伍

魯迅走過中國戰爭與和平的交界,見證了這個國家從清末遺風的麻木到多年戰爭後的覺醒,以最透徹的視角洞穿人性與社會,以最客觀的思想和最諷刺的故事發人省醒。

他不向任何勢力妥協,沒有絲毫奴顏媚骨,被奉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因為這位戰士的戰場不在硝煙瀰漫的槍炮里,而在寒意四起、惡念叢生的人心中間。

《彷徨》、《吶喊》、《朝花夕拾》……魯迅在國人的書架上、在教科書里閃亮了多年。他的名言始終是形形色色引用和評論的首選,「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地上本沒有路」、「從來如此便對嗎」、「人的悲喜並不相通」、「年輕人要做火炬」、「猛獸獨行,牛羊成群」……但凡人們想起諷刺與批判,魯迅總無處不在。

哪怕當下喜歡無中生有、生編硬造調侃段子的年輕人,也時時將「魯迅說」或「魯迅說我沒說過」掛在嘴邊。時代在變,但人性未改。只要社會還是那個社會,魯迅的思想便不過時,不褪色。

不直面慘澹現實,做不了迎接風雨的勇士

二十一世紀過後,「和諧」被設為重中之重,而魯迅偏偏是最不和諧的存在。魯迅犀利尖銳,批判一切應批判的,旨在喚醒時人以敏感度與抗爭勇氣。

但他的批判、他的諷刺、他的剛勁在當下無疑成了戕害「和諧」的武器,只有默默被」和諧」的表象遮掩、消磨,漸漸失去地位這一個結局。然而,沒了魯迅,那些醜陋就不存在了嗎?不,惡與善同根同源,見或不見,不增不減。

讓店裡充滿歡樂的孔乙己、永遠自我安慰的阿Q、瑣碎抱怨的祥林嫂、從小英雄到懦夫的閏土、買噴血饅頭的華老栓、一批又一批的麻木看客……魯迅用平凡的悲劇小人物融匯成了整個社會,鞭辟入裡地為人們剖析這個民族的病灶所在,為沉迷的人們敲響警鐘。

這些人物並沒有留在那個窮困潦倒的時代,而隨著光陰的脈絡流向社會每一個角落。在殘酷現實里摸爬滾打的人,每個人都試圖用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抱怨不公,每個人都為生活卑躬屈膝叫過「老爺」,每個人都做著看客。

魯迅筆下那些無比討厭的荒誕人物、灰色世界,都變成了現實。

魯迅艱澀諷刺的故事形成了一種疼痛式教育,直面過疼痛的人都成了勇士,在預熱與鞭笞中生出一種強大的韌性,敢於面對堂皇世界。

而沒了魯迅,沒了疼痛,在不慍不火的和諧中長大的脆弱少年該如何面對亘古不變的叢林法則和刀劍絞殺,我們並不知曉。

刪除魯迅,是時代太好了,還是人心燥得太快了

這個時代,是沒有戰亂饑荒的和平年代,是人均發展前進的時代,是只要工作就能維生的時代,是文明而先進的時代,是超越與騰飛的時代。

這是個好時代,孩子們生活富足,環境優渥,愛好廣泛,不必承擔思想負擔,只需要一心一意讀書。這樣的好時代讓人沉溺,讓人迷醉,讓人樂不思蜀,未來的目標只有一個——更發達富貴、功成名就。

然而坐上加速器的社會也讓人焦慮,讓人急躁,急於奪桂冠,急於擺脫不光彩的歷史。刪掉教科書里的魯迅,刪掉一段悽苦脫節的時代,刪掉那些令人憎惡的同胞影子,刪掉那些自我懷疑也懷疑周遭的思想,刪掉一切與光輝未來有關的醜陋過去。

而後塞進一篇篇悠然的外國名著、泛泛的古文詩篇,維持住當下的美好幻境,仿佛短短几十年前那些人、那些事都可有可無,沒有人流過血,沒有人被犧牲。

為了粉飾太平,我們給血淚教訓的時間這樣短,一轉身就想將犯過的錯掩埋,卻不知正冥冥中將自己推回帝國隕滅前那條紙醉金迷、麻木不醒、通向衰落的老路。

中國青年可以只向上走,不聽自暴自棄者的流言,但對世界一無所知、只能被安排的少年不能。教育不是化妝,可以為美而美,教育是國之根本、社會基石、樹人殿堂,該呈現的是真實,真實的美與善,真實的丑與惡。

不扭曲,不偏掩,不空泛,將歷史教給少年,將未來交給少年,是教育的職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