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準備上艦,中型機成為未來趨勢,為何我國依舊採用重型戰鬥機

芊微防務觀察 發佈 2020-03-04T04:20:08+00:00

F-35即將大規模登上航空母艦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近日披露,隨著F-35各條生產線進入全面開工階段,美國海軍已經準備大規模將F-35裝備各大航母艦隊。

F-35即將大規模登上航空母艦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近日披露,隨著F-35各條生產線進入全面開工階段,美國海軍已經準備大規模將F-35裝備各大航母艦隊。作為一款美國海軍聲稱的中型機,F-35的大規模上艦意味著中型機將主導未來海洋上的戰場主導權,至於重型機則可能不得不退出歷史的舞台。但既然中型機是趨勢,那為何我國海軍還要發展殲-15此類的重型機?

F-14是第一款重型艦載機

其實重型機曾經也有過輝煌。作為第一款艦載重型機,F-14(超級雄貓)於1991年登上歷史舞台,一時間關於重型艦載機的發展引起很大爭議。但是F-14僅僅服役15年之後美國海軍就將其全部退役,換為性價比更高的F-18EF(超級大黃蜂)。因此對於美國海軍而言,最終還是覺得中型機遠比重型機更有吸引力。

蘇-33逐漸也被米格-29K所替代

縱觀全球,目前裝備重型艦載機的國家不過3個,且大多都是因為沒有一款戰鬥力強勁的中型機而不得已的選擇。比如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此前裝備的是蘇-33這一款重型戰鬥機;而我國遼寧艦裝備的是殲-15這一款重型戰鬥機。在重型機還是中型機的爭議下,未來我國海軍艦載機的發展,選擇殲-20改進的重型機還是FC-31改進的中型機就成為了必要的選擇。

航母單位時間內接收飛機的數量是一定的

事實上,曾經有分析指出:中型戰鬥機在航母上可以搭載得更多,所以在空戰中完全可以實現對於敵方重型戰鬥機的數量優勢,從而取得空域的制空權。但解析之後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雖然在航母上搭載的重型機的數量是肯定會比中型機要少,但衡量交戰雙方戰鬥機實戰能力的卻是飛到交戰空域的飛機。

美國海軍也無法實現短時間接收太多飛機的任務

眾所周知,衡量一個航空母艦作戰能力的兩個重要指標:單位時間內彈射飛機的數量,單位時間內接收飛機的數量。雖然前一項可以通過電磁彈射等方式來加快,但後一項卻很難得到提升。因此無論是重型機還是中型機,其單位時間內在空域的數量是一定的,但重型機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卻碾壓中型機,因此總的來說重型機上艦的戰鬥力更強一些。

加強版的FC-31很有可能成為海軍的選擇

至於美國為何選擇F-18EF和F-35,深層次原因是這兩款飛機只是掛著中型機名號的重型機。F-18EF最大起飛重量30噸,F-35最大起飛重量32噸,這個級別的起飛重量怎麼看都不是一款標準的中型機,更像是「加強版」的中型機。因此可以說,未來海軍艦載機絕不是中型機,而是介於中型機和重型機之間的「准重型機」。

作者:fad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