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結婚的習俗,「攔花轎」的傳統為什麼變成了惡習?

三農專欄 發佈 2020-03-23T12:42:54+00:00

在農村裡有著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這些都包含了人們對於生活祝願。經常能聽到許多地方有攔婚車的事情,當婚禮進行中從某個路段經過,就會有人攔下來婚車「討喜」。

  在農村裡有著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這些都包含了人們對於生活祝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風俗逐漸消失了,並且有著許多已經變味,成為了人人討厭的陋習。經常能聽到許多地方有攔婚車的事情,當婚禮進行中從某個路段經過,就會有人攔下來婚車「討喜」。

  其實攔婚車源於傳統的結婚風俗,新郎到女方家中去迎親,叫做邀新人。在回去的路上,人們可以用條椅等攔住去路,新娘新郎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要向攔轎子的人分發瓜子、糖果等,人們給這稱為「攔花轎」。一路上攔的人越多,說明新娘的才貌越出名,新郎也越光彩。

  

  農村是熟人社會,「攔花轎」能能婚慶活動更有儀式感。攔花轎的人也希望能夠沾一沾新人的喜氣,因此這也被人們稱為「討喜」。隨著農村的發展「攔花轎」也發生著變化,在許多地方這種習俗已經消失了。有這樣習俗的也通常都是舉辦婚禮的親屬鄰居或者孩子參與,並不以牟利為目的,只是圖一個熱鬧喜慶。

  

  而現在卻有人打著「攔花轎」的習俗,來「攔婚車」。這些人對於平常瓜子、糖果並不滿足,輕者要幾盒煙,重則必須要大量的現金才成,否則就不能通過。另外攔車的不乏一些老人,結婚又是喜慶的事情,說又說不得,碰也碰不得,只能說盡好話說送上紅包圖個吉利。

  

  「攔婚車」的人甚至都具有組織性,組團攔車強行要錢。並且專門等結婚日子多的時間在路口等著,成為了專門的「婚禮乞丐」。對於結婚這樣的喜事,人們往往打著破財免災的思想,往往掏錢了事。這卻使得這些人更加明目張胆,不給錢就不讓走,甚至引發不少的衝突。

  

  對於農村來說,「攔婚車」本來應該是一件喜慶的事情。在範圍內反而使得婚禮變的熱鬧,討要喜糖等這些東西也並沒有什麼,主家一般也樂於分享自己的喜意。但逐漸發展成不給錢不讓走,使得這樣的好的習俗變成了陋習,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現在農村發展越來越快,傳統習俗中克己復禮的地方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被眼前的「小便宜」所蒙蔽。對此我們應該給予抵制,還原習俗本來的面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