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發現24節氣之小暑,小在開始,而熱在突然

中山長久捷豹路虎4s店 發佈 2019-12-29T08:59:45+00:00

節氣是中國人的詩意生活,是我們對季節的感知,是先民們對自然科學的不倦探索,這一次,我們在感知季節的同時,以自然科學與自駕旅行的方式發現中國的24種不同面孔。

節氣是中國人的詩意生活,是我們對季節的感知,是先民們對自然科學的不倦探索,這一次,我們在感知季節的同時,以自然科學與自駕旅行的方式發現中國的24種不同面孔。

小暑,小在開始,而熱在突然

說到小暑,就免不了去對比大暑,小暑得名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小暑,不是夏天的開始,卻是一年中最炎熱時節的開始,雖然此時熱氣猶小,然而小暑之熱,卻是有如迅雷之勢,讓人措手不及的。


這是因為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之後開始向赤道方向南移,而自春分開始對北半球的加熱,在夏至後開始彰顯效果,溫度得以明顯增強,而帶來高溫的副熱帶高壓和南亞高壓,又會在此時到來,「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就是小暑突然暑氣蒸騰的描述,這就是小暑,一個爆發力十足的節氣,一個外號叫做「熱得快」的節氣。

暑熱從何來?山水可避之

「如坐深甑遭蒸炊」,說到小暑之熱,韓愈是深有體會的,甑是古代用來蒸食的炊具,把人放在炊具裡面蒸,簡直是熱到讓人無處可逃,不過對於避暑這件事,古人也是頗有心得,有錢人冬天的時候儲冰,夏天就以冰避暑,又或者建造水殿,用水車澆灑在屋頂避暑,就算沒錢,也可以跑到山水之間避暑。

通常意義上,有山的地方緯度較高,有植被覆蓋,植被的蒸騰作用可以加速地表與大氣間的潛熱與顯熱交換,可以調節地表溫度,而人口密集的城區,則因為建築取代了植被,降低了土壤的蒸發,增加了熱量的儲存和傳遞,同時建築所使用的磚石、砂石等材料因為材質粗糙,又很容易吸收太陽輻射,使得地表溫度升高。


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熱島效應,建築比土壤更大的吸熱率和更小的比熱容讓城市比郊外更熱,高溫的城市在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猶如大海中的島嶼,由此名曰熱島效應。

而有水的地方適宜避暑,則是因為水有著更大的比熱容,水的熱容量遠大於土壤的熱容量,而水的流動性又帶來了更好的熱傳導和熱交換,這正是山水可以避暑的科學原因。

只不過,不是所有的山水都可以有助於避暑,比如吐魯番的火焰山是和涼爽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又比如騰衝的熱海溫泉,一聽名字就知道在那裡避暑肯定是別有一番感受在心頭的。

當然了,這都是比較特別的例子,那有沒有一些山水,不是這麼特別,山是植被覆蓋的青山,水是清爽的綠水,卻依舊無法避暑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去重慶看一看,以自駕的方式去實地驗證一下。


中山長久世達捷豹路虎4S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