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廚房的變化

邢占雙美文 發佈 2019-12-29T11:01:15+00:00

民以食為天,灶台是我們人類文明的偉大發明之一,相傳是燧人氏發明的,灶台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可以想見,古時人類由最初的野外聚堆點火燒烤食物的場面,到現在用電器化的炊具完成食物製作,人類灶台的發展經過了多麼漫長的時期,經受了多少巨大的變化。


民以食為天,灶台是我們人類文明的偉大發明之一,相傳是燧人氏發明的,灶台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可以想見,古時人類由最初的野外聚堆點火燒烤食物的場面,到現在用電器化的炊具完成食物製作,人類灶台的發展經過了多麼漫長的時期,經受了多少巨大的變化。

一、七十年代的廚房,散發著土腥味的土灶台。

最早關於廚房的記憶是在兩間小土房裡,那兩間小土房是母親、父親和我奶奶分家後的第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那兩間小土房裡,廚房就占據了一半,土房完全是土坯的,外面抹著黃泥。廚房在那個時候沒有人叫廚房,而是叫外屋地,開門進外屋地,有一個馬窗戶,窗戶很小,糊著窗戶紙,也許是蒙著塑料布,窗格子非常小,九宮格的樣式。靠著窗戶就是一個土坯砌的鍋台,鍋台上放著一口鍋,鍋台的面上不是很光滑,在鍋台的角上放著木板。記得那時母親還經常在晚上掀開木板捉蟑螂,一種長著長腿的有觸鬚的透明的翅膀的傢伙,專門夜裡出來活動,跑的很快。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廚房的活物還是很多的。在角落裡還有小耗子,毛毛蟲之類的,也許還有細長多足的蚰蜒,黑甲蟲之類讓人討厭的醜陋的傢伙。

在那個鍋里,一日三餐做得最多的就是撈小米飯,煮玉米粥,烀土豆,做疙瘩湯。母親做的疙瘩湯最好吃,有一次大舅和二舅幫助我家刨茬子。母親給他們做疙瘩湯吃,一大盆和一小盆疙瘩湯,一頓飯竟然被年輕力壯的大舅和二舅一掃而光,他倆吃得滿腦門子流汗,雖然沒有給我留點,但我心裡還是感覺特別高興。

二、九十年代的廚房,浸潤著油光的水泥灶台。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我家搬進了生產隊的大草房,重新對屋子進行了修整。我家住東邊的房間,從東往西數,在第三間上開門,開門就是廚房,然後是正屋,最東面的屋做倉庫,放什麼東西都不擔心丟,而放在外面倉房裡的肉和糧食,會擔心小偷晚上來剜倉子呢。

那個廚房的窗戶很明亮,窗戶分為上下兩扇,上扇為正方形格子窗,六宮格格子窗,帶窗戶鉤,可以把窗戶勾起來,下扇為長條形格子窗。天氣熱的時候,可以將下邊的窗戶拿下來,讓涼風進到屋裡。

鍋台是水泥的,是來幫工的親戚幫助搭建的。鍋台的邊邊角角磨得非常平整,光滑的水泥面浸潤著油光,水泥面鍋台相比土製的鍋台顯得非常平整潔凈。鍋也由一口變成了兩口,一口主要做飯,另外一口可以溫豬食,應急的時候,可以炒菜。

那個時候單炒菜的時候比較少,大多都是一鍋出,鍋底下燉菜,鍋上面蒸飯。柴火鐵鍋燉出的菜非常好吃,時至今日,還是最愛吃鐵鍋里燉的雞鴨鵝肉,加上土豆乾,真香啊,油汪汪乾巴巴,就著小米飯能撐死個人兒。大鐵鍋里燉酸菜,加進豬肉粉條也是非常可口。但也有燉的難吃的菜,尤其是燉大頭菜,上面騰著飯,當飯菜熟的時候,大頭菜燉的跟豬食一個味道,真是難吃死了,也有燉角瓜湯的時候,稀湯寡水,要多難吃,有多難吃。

每天做飯,母親總是在灶台上忙乎,父親蹲在灶坑口填柴燒火。水缸放在西牆,柴火堆在西北角,狗喜歡趴在柴火堆邊,豬要是產崽的時候,趕上了冬天,也會住在柴火堆旁,那個味道真是難聞。不過小豬崽淘氣的樣子也著實讓人喜歡,它時常會闖進正屋,用圓溜溜的眼睛溜著你,用圓圓的豬鼻子拱拱牆角。

貓是比較高貴的東西,它如果呆在廚房裡,總是喜歡趴在鍋台的後邊煙道處,貓趴的那個地方,總是最熱乎最乾淨的地方。

雞要是跑進屋,那是非常令人討厭的,它總是趁人不備,將糞便拉在乾淨的屋地上。而到了冬天,裝雞的柵欄會搬進屋裡,雞也會養在屋裡,味道就更加的難聞。但是冬天養在屋裡的雞,開張下蛋,卻非常的早,過年的時候就能吃到新鮮的雞蛋。如果讓雞一直呆在外面,雞下蛋就要晚上兩個月。


三、新世紀的廚房,亮潔如新的大理石灶台。

新世紀開始,灶台發生了巨大變化,居住在鄉村的人蓋起了新房,廚房粘上了瓷磚,灶台粘著雪白的瓷磚,有大鍋,但很少用,多用電器做飯做菜。大部分鄉村人湧進了城裡,住上了高樓大廈。

樓房上的廚房立時換了一個檔次。牆壁是鑲瓷磚的,灶台面是大理石板的,顏色都挑自己喜歡的,有乳白色的,有灰白色的,有淺綠色的。檯面上鑲嵌有洗菜盆,裝有冷熱水的水龍頭,下面是櫥櫃,放盤碗,放米袋,上面有吸油煙機。做飯的炊具都是電器化,電飯鍋,高壓鍋,電熱鍋,電炒鍋。使用起來,非常乾淨方便,做飯省時省力,人們的生活變得徹底乾淨了,雖然用電器燉出的菜味道不如鐵鍋燉出的味道可口,但是誰也不會因為這一點而拒絕上樓。

廚房裡的食物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初只能填飽肚子的粗茶淡飯,土豆白菜,如今變成非常豐富的一日三餐,一年四季,魚肉蛋奶不斷,蔬菜水果不斷,廚房裡的香味每天都在不斷變化著。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了,越來越富有了。

廚房的變化,顯示著時代的變遷,顯示著我們生活的日新月異。無論廚房怎麼變化,最讓我們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煙燻火燎的大鐵鍋時代,最讓我們難忘的美味還是母親在灶台上忙碌做出來的美味。

我們一路走來,由樸素的土質的鄉村時代進入高科技發展的電氣時代,由刀耕火種的農耕時代進入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顯示了中華大地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顯示了中國力量的雄偉崛起。

我們見證了祖國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強。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努力工作,共享明天更加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