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蘇東坡》| 情感東坡⑧:蘇東坡的朋友們

眉山東坡文化 發佈 2019-12-28T22:22:50+00:00

□文/劉寅人的一生會碰上各種各樣的人,或因些小小的契機,便會稱兄道弟,互為朋友。然而做朋友容易,做摯友難,不單要真誠相待,更要有某種價值層面的認同。這是種無私的友情,只在素心人之間建立,而那些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是體會不到的。

□文/劉寅

人的一生會碰上各種各樣的人,或因些小小的契機,便會稱兄道弟,互為朋友。然而做朋友容易,做摯友難,不單要真誠相待,更要有某種價值層面的認同。這是種無私的友情,只在素心人之間建立,而那些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是體會不到的。

當然蘇東坡這樣的大善人,大文豪,一生摯友甚多,這也和北宋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有關。

蘇軾童年幸福,身邊的玩伴很多。他和程之才、程之元等一幫堂兄弟整天混在一起,瘋玩瘋跑很是痛快。後來程之才娶了蘇軾的姐姐蘇八娘,然而相待甚薄,兩年下來,八娘竟鬱郁而亡。蘇洵氣得暴跳,拉了一幫人把程家罵得狗血淋頭,蘇程兩家就此決斷,蘇軾與一些堂兄弟也在幾十年里斷了來往。

眉山有個鄉野秀才巢谷,大蘇軾十來歲。這人行事神秘,好四方遊走。蘇軾一家啟程赴汴京時,曾於道上碰見巢谷。蘇洵認得他,上前問候,巢谷把這三父子細看了一遍,很禮貌地回了幾句,又神神秘秘地走了。不知當時蘇軾是否在意,但巢谷肯定是留了心。後來蘇軾遭罪時,巢谷從千里之外趕來探望他,蘇軾仕途得了意,做高官時,巢谷又消失了。我們難以探尋這種關切始於何時,或許從一開始就訂下了友情的基調。巢谷晚年為尋蘇軾,七三歲的老邁之軀,翻山越嶺,累死於前往海南儋州的途中,實在感人至深,關於他的故事,我們後面細說。

再來看看蘇軾另外幾位好友。汴京城裡有個年輕的學官馬夢得,字正卿,與蘇軾同歲。他本是個性情中人,能說會道,然而待在京城太學做個小官,清貧不說,主要是鬱郁不得志,搞得很苦悶。一日蘇軾去訪他,撲了空,就隨手在他的書齋壁上提了杜甫的《秋雨嘆》。開頭兩句:「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指那資質鮮明的決明草,將與百草同在風雨中爛死,暗含惋惜的味道。馬夢得回家見了題詩,竟轉憂為喜,辭了那冷板凳上的學官,隨著蘇軾往鳳翔做幕僚,基本就是做蘇軾秘書的意思,這一跟便跟了三十四年。

蘇軾初到鳳翔並不順利,我們在前面也講過,他和鳳翔太守陳希亮搞得不愉快。然而陳希亮的小兒子陳慥,卻和蘇軾成了摯友。陳慥字季常,眉山青神人,比蘇軾年紀小一些。他自幼習武弄劍,一身遊俠打扮東奔西跑,這幅摸樣當然不會招他父親喜歡。一日蘇軾悶夠了,喚馬夢得同去林中捕獵,張弓射箭也正好活動活動筋骨。一箭射中了兔子,馬夢得拍手歡呼,而林中另有一人喝道:「好箭!」蘇軾隨聲望去,見陳慥跨一匹駿馬,別一把四尺寶劍走上前來,雙手抱拳,單膝跪地道:「蘇賢良在上,受小俠陳慥一拜。」蘇軾略知陳慥,故意打趣他:「你不怕你父親拿鞭子抽你?」當時在鳳翔「蘇賢良」三個字是禁語,有個小吏還為此吃了陳希亮一頓打。陳慥笑嘻嘻地說:「我吃了父親十幾年的鞭子,早就習慣啦。」蘇軾哈哈大笑,二人聊了幾句,氣味相投,相約中秋一起吃酒。

中秋之夜,蘇家宅子裡好不快活。酒興上來了,蘇軾要陳慥舞幾回劍,馬夢得在一旁起鬨。陳慥正求之不得,抽了那四尺寶劍簡單比劃幾下,隨即躍起,將那劍鋒一閃,一旁金色的桂花枝應聲落地。陳慥拾了桂花枝,雙手獻與嫂子王弗。年幼的蘇邁,興奮地左蹦右跳,王弗夫人受了點驚嚇,擦著額上汗珠笑道:「季常好劍法,只莫要走了偏鋒啊。」馬夢得看呆了,蘇軾不住地喝彩,歡笑聲此起彼伏。與此同時,太守府那邊也在設宴,然而略顯冷清。自己的兒子跑去同蘇軾吃酒,陳希亮憋了一肚子火,第二天他把陳慥逮來臭罵一頓,抽了兩鞭子,又罰了蘇軾八斤銅錢。陳慥被打罵慣了,不以為然。好蘇軾只乖乖送上八斤銅錢,也不去州廳謝罪。陳希亮無奈,那一肚子火終究是噴不出來。

陳慥劍法甚好,在鳳翔做過蘇軾的保鏢,打翻幾個山林強盜不在話下。然而陳慥心軟、懼內,他老婆性子烈,易生嫉妒,常常把陳慥鬧得很沒面子。後來在黃州,蘇軾身為戴罪之臣,居岐亭的陳季常多次來探望,蘇軾也去岐亭回訪,彼此情同手足。話說有一天,蘇軾在陳慥家裡飲酒,二人說佛談禪至深夜,興味正濃。可是陳慥的老婆柳氏不耐煩了,隔著一堵牆大吼:「這麼晚了鬧甚鬧,陳季常,去睡覺!」陳慥頓時臉上紅一塊紫一塊,不好意思極了。蘇軾盯著這模樣又笑起來,作詩曰:「龍邱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東獅吼這個詞也就此「成名」,流傳九百多年。只苦了大俠兼居士的陳慥,聽一次臉色就陰一片。有趣的是,武林高手陳季常,專打壞人,從未在自己的老婆身上試過拳腳。

日常趣事,只為博君一笑。陳慥父子之於蘇軾,一為恩師,一為終身摯友,有著莫大的友情。

為官鳳翔期間,二十七八歲的蘇軾收穫良多。他碰上了大畫家文同,後者大他二十來歲,同為四川人,跟蘇家沾親,以畫竹冠絕天下。「胸有成竹」一詞,便是從蘇軾贊文同畫竹的詩句中演變而來。「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題詩。」文同的這句忠告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了。蘇軾與文同為至交,由於篇幅所限,我們也不再細刻了,只講一件事。烏台詩案前,文同病逝於陳州,享年六十二歲,由於他生前堅決不賣字畫,死後連歸葬蜀中的錢都沒有,只能停棺於寺廟裡。蘇軾出獄後的第三天,自己窮得叮噹響,卻頂風冒雪趕往陳州(河南淮陽),找人借錢,看臉色,碰釘子,費口舌,終於湊足了讓文同歸葬故鄉的銀子。文同的妻子和兒女對蘇軾感激不盡……這件事,表明了蘇軾的為人,真是「千古高風說到今啊」!

作者簡介:

劉寅,現為眉山市作協會員,眉山日報社編輯,有多篇新聞、散文、紀實文學作品獲四川新聞獎、副刊類一等獎、眉山市東坡文藝獎等。《探秘蘇東坡》為作者首部紀傳體小說。

《探秘蘇東坡》

該書從印象東坡、學子東坡、情感東坡、官員東坡、行走東坡、美食東坡和神秘東坡七個角度,探索蘇東坡的生命軌跡的真善美的本質和精神。

購書請留言!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END

來源:東坡文化網記者 劉寅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