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號機器人王野:有價值創造的智能,才是有意義的智能丨IF X

極客公園 發佈 2019-12-23T12:56:07+00:00

未來 10 年「機器人」最終會徹底消失,只有智能機器和在線的機器這樣一個稱呼。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為諸多領域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機器人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


未來 10 年「機器人」最終會徹底消失,只有智能機器和在線的機器這樣一個稱呼。

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為諸多領域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機器人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在 AI 技術的加持下,機器人擁有了更好的判斷能力,很多時候,其不需要人類的指引,也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進一步拓寬了此類設備的應用場景。

九號機器人(Segway-Ninebot)是一家主打短交通出行類產品的公司,從 2012 年成立至今,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其發展的足夠快。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公司的市場估值超過了 15 億美元,已經成長為行業的獨角獸企業。

產品布局上,九號機器人(Segway-Ninebot)將重點放在了智慧物流和智能出行兩個領域。面向未來的短途物流運輸,包括賽格威配送機器人 X1 在內,他們推出了多款可以適應多場景使用的產品,並且已經在一些園區、校園等地方實現了商用。

針對最近一兩年大家普遍比較關注的短途出行,其也有不少產品被推向市場(比如大家熟悉的九號電動滑板車),收穫了諸多年輕用戶喜愛的同時,也為行業提供了參考方向。

5G 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將會進一步加快各類設備智能化的進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微交通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的?GeekPark IF X 上,九號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野發表了《微交通:智能化的未來》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九號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野在 GeekPark IF X 上的演講實錄(經過極客公園編輯):

大家下午好,很開心有機會給大家介紹一個在科技圈不那麼主流的品類,智能出行在過去 10 年發生了什麼,未來 10 年可能會發生什麼?

在過去 10 年,電動的微交通蓬勃發展,有兩組數據:

第一:在中國,電動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迅速打敗了燃油摩托車和無動力自行車,成為國民交通工具,每年新增數量超過 3500 萬台;

第二:2017 年開始,歐美電動滑板車如火如荼,呈 10 倍速的增長,去年一年人們使用電動滑板車出行的次數超過 10 億次,代表著一個新的事情在發生,微交通越來越進入人的主流視野、社會的主流視野。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特別簡單,開車和步行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鴻溝,公共運輸無法完全覆蓋,尤其是最後一公里、最後五公里的交通,步行太遠、太累,開車太麻煩、太折騰。

我們心目中的交通往往是美國那樣的,大家都開車,美國人均汽車保有量是 1.1 台,截止到去年,中國的人均汽車保有量 0.19 台,有 5.5 倍的差距,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北京街上的汽車一下子多了 5 倍,這個場景會「非常美」,基本上沒法用了。

微交通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需求。這個需求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過去 10 年裡,我們看到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接下來在介紹這個變化和我們看到的未來之前,我簡單介紹一下九號機器人。

九號成立於 2012 年,在 2015 年收購了平衡車鼻祖企業 Segway,也是這個品類的創始人 Segway,2016 年的時候,我們成為了全球電動平衡車領域的 NO.1,2018 年的時候,我們滑板車產品成為了全球的 NO.1。

從 2018 年開始,我們設計並且交付了第一台能夠在室外使用的個人服務機器人(能夠載人),它的設計原型是 R2D2,這台機器人累計已經交付了上萬台,我們還和美團、餓了麼等其它幾個大企業,一起做能夠幫你送咖啡、送外賣、送快遞的機器人,用它來載物。

我們把自己稱為智慧移動能力公司,運載人、運載物。剛剛傅盛講到機器人,自動化的運載能力其實也是機器人的子級和一個細分領域。這是我們的產品品類,剛剛過去的幾個月裡面,我們還發布了半自動的滑板車、混合動力的新能源全地形車,以及智能化的電動摩托車。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交付了 230 萬台以上的產品,全球交付了 120 多個國家,過去 7 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 200%。我講這些數據並不是為了秀優越,也並不是為了給公司做廣告,我們現在在歐洲的電動滑板車市場占有率超過了 50%,共享市場占有率超過了 70%。

為什麼我們能夠在過去取得這麼大的增長?是因為看趨勢非常重要。過去 10 年,在個人交通領域裡面發生了很大的兩件事情:電動化和網絡化。

這兩件事情我們在 2012、2013 年時比較模糊的看到,它會發生在 2014 年、2015 年的時候,我們越來越堅信這兩件事情正在發生,高速增長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首先來看電動化,其帶來了兩個巨大的好處,內燃機車、摩托車很多時候無法放到屋裡面,噪音大、氣味難聞、維護保養也比較麻煩,這些東西都很討厭,所以,它很難取代自行車。

而電動車清潔、輕便、便宜的特點,恰恰可以完美彌補內燃機車的問題,所以電動化的發展是有必然規律和趨勢的,是能夠替代無動力能力的自行車和滑板車交通工具的。

另外一個是網絡化。就目前的網約車平台而言,滴滴、Uber、單車摩拜、ofo、青桔、小藍,包括國外的共享電動滑板車以及 Uber 現在也進入了共享滑板車領域。它們徹底、永久的改變了微交通的格局,很多時候我們已經不再需要買車了,掃碼就可以騎走,非常的方便,創造了很大的價值。

但是,共享租賃、網約車還存在著三個問題沒有被解決:

第一是商業效率。這幾家公司都非常偉大,但是他們都在為盈利而努力的奮鬥,還沒有很好的形成可持續的規模化的盈利,商業效率上存在著問題;

第二是安全,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駕駛員超時駕駛、疲勞駕駛造成的行車安全,包括了電動滑板車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被人濫用的安全,被人偷走或者是被扔掉的安全。

第三是安全、效率、體驗都還不夠理想。過去 10 年大家已經看到了網絡化和電動化為微交通和短交通帶來了巨大的機會,體驗上巨大的進步和價值。但是,效率、安全、體驗如何在下一個 10 年改變?

我們的觀念是,要在電動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上,加上智能的價值。這個例子可能大家都能感知到,誰能夠幹掉 Uber?很可能不是滴滴,而是 Waymo。

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已經開始運營,總有一天其會替代掉所有網約車,實現更高的商業效率。理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是不再需要為司機支付工資,其二是它無所謂疲勞駕駛,第三則是乘客永遠不會擔心司機對他會造成威脅。

剛才說的那個問題一下子解決掉了,下面我們再看看微交通,智能化怎麼樣改變微交通?微交通有兩個場景:

第一,出差隨機的交通。比如今天我到極客公園來,我想買個咖啡,可能好的選擇是一公里之外有個咖啡館,此時打車並不合適,但是步行過去我又覺得很冷,最好的方式是門口有一個共享單車,我騎過去,這是微交通隨機出行的場景,這個場景非常合適;

第二,固定場景的交通。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此時還是需要自己買產品,因為這樣你最放心,不至於送孩子的時候,不必擔心街邊沒有單車的問題;

第二個需求我們看到的趨勢是「智能機」取代「功能機」,這件事情在手機行業已經發生過,在電視行業也已經發生過,在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智能能可以帶來新的體驗,更高的商業效率、更好的體驗和安全性。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下一個 10 年,「智能機」取代「功能機」這件事情一定會在越來越多行業里發生,包括微交通產品這個行業。九號在這個浪潮裡面要怎麼做?我們準備怎麼做?我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

對剛才說的交通即服務應用,我們在今年 8 月份發布了半自主的共享滑板車 T60,可以在同一個街區內,從 A 點到 B 點實現自動駕駛。目前我們還不想讓它過紅綠燈、實現從東城到西城、海淀到朝陽這樣的駕駛,因為全自動駕駛需要非常高的硬體成本,會導致商業模型出問題。

所以,智能帶來的第一個事情是提升效率。如果用非常複雜、昂貴的自動駕駛,效率不僅不能提升還會下降,我們不需要完全乾掉人力運維,因為共享滑板車裡面非常大的一塊成本是運維的人力,每天早上把車運出去,每天晚上把車收回來,進行檢查、充電,第二天周而復始。

一旦這個服務覆蓋世界主要城市的時候,會面臨一個問題,幾十種語言、幾百個城市、上千個城市,每個城市都要有很重的運營團隊,這種運營成本是極高的,複製難度也是極高的,想像一下,把麥當勞開到全球只有兩年的時間,只有兩年的時間要把麥當勞開到全球,商業效率上很難快速成立。

用自動化的技術、智能的技術,我們在滑板車上面加了一個廣角攝像頭,簡單的自動駕駛能力,讓遠程的人員能夠通過電腦螢幕 20 個螢幕,像玩星際爭霸一樣,讓車從 A 點到 B 點之後自動待機,過程當中運維人員可以不停的操作每一輛車,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讓位於菲律賓的運維中心去運維歐洲和北美的幾十萬輛滑板車,從而大幅度的提升商業效率。

同時,它還能給用戶帶來一個短距離的車找人。我們可以用手機,叫一輛滑板車過來為你服務,它不是說人開著車的時候自動駕駛,而是在自動的、半自動的運維,沒電可以自動回到最近的充電樁去充電,提升效率,提升體驗,這是智能的價值。

我們在 2C 出行領域裡做了智能電動車,它不是說你開車的時候手揣兜里,這個智能我們通過增加很多 Sensor 的方式來檢測用戶不同的使用場景,從而讓車輛去做出一些主動的決策,甚至主動執行,某些情況下半自動、某些情況下全自動,這樣的智能能夠大幅度的簡化使用體驗,提升安全性。

另外一個通過智能化的應用,我們可以讓雲端不停的給它推送新的功能和新的算法,使其越來越好用,這個大家從特斯拉幫助智能汽車裡面能夠感受到它的價值。

最後在運載物上面,九號在大力度投入去做智能快遞和配送機器人。剛才其實傅盛和鵬哥都講到這個話題,機器人到底是什麼?機器人可能長的並不像人,它是一個自動的機器,它是一個智能化的有主動的感知、主動的決策和主動執行能力的機器。

我們看到的未來是快遞、外賣即時配送行業,在以 30%、50% 的速度高速增長,這個速度非常嚇人,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這樣的即時配送和外賣行業,但數據顯示,世界人口除了伊斯蘭世界之外,都在快速的老齡化。

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無法支撐 30%、50% 的速度繼續增長,在我們看來,也許三年,也許五年,但是不可能超過十年,人就不夠用了。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提升效率,一單外賣 5 塊錢,那我們分給機器人兩塊錢好不好?

讓它送最後的一百米,最後的一百米是非常費力的,從公路上下來到樓裡面的,從樓的大堂到樓裡面每一個隔間的時候,非常非常的辛苦,耗很多時間。我們用機器人在樓內、園區內,低速的無人駕駛,去送咖啡、送外賣,這件事情有非常大的社會價值,能夠創造價值。

而且最重要的是,對於道路自動駕駛來說,無人車技術的落地需要非常高的安全性,但是對於一個每秒鐘移動速度只有 0.5 米到 1 米的機器人,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要求可以相對放低,從而讓它可以更早的落地,積累更多數據,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智能能帶來什麼呢?不僅能提升效率,同時還能提升體驗,中午高峰期點咖啡可能來的更快了。我們認為智能化也好,機器人技術也好,其實是同義詞,能夠主動的感知、決策、執行某些任務它就是智能,人力越來越貴,需求越來越多,各個行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大家想要更好的體驗、更多的安全,同時還要更多的效率,靠什麼呢?我們看到未來 10 年就是智能化將會徹底的改變整個出行產業。

在未來的 10 年,我們看到的景象是所有硬體都會是智能硬體,過去 10 年很多時候,科技圈在提「智能硬體」這四個字,我認為在未來 10 年這個詞不會再有人提了,因為沒有智能化的硬體不會再存在,所有的車輛都會是機器人,「機器人」這三個字翻譯的非常糟糕,剛才傅盛和張鵬的觀點我非常贊同,robot 不是人,是智能機器。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九號是到底怎麼做這些事情的,但是這些東西僅供參考,我覺得可能並不值得學習。

觀點一:預見大於努力。看未來的趨勢遠遠比努力的執行更重要,看到 10 年的趨勢,然後扎紮實實的去努力做第二年該做的事情;

觀點二:長期主義。因為硬體產業的疊代周期不是網際網路的一周、一個月、半年,硬體產品的疊代至少是 3 個月、6 個月、一年或者兩年。所以,5 年可能只夠疊代 2~3 次產品,這需要我們具備長期主義的定力,半年就轉向會死的很慘,看的准很重要,看的清楚、看的准、長期堅持,慢熱的智能化未來。

很多時候智能和需求不見得匹配,我看到有電動車在儀表上加了一個觸摸屏,它怎麼實現一鍵啟動呢?先掏出手機解鎖螢幕,然後打開 APP,點擊一鍵解鎖按鈕來讓摩托車啟動,本來按搖控器或者插鑰匙的一步操作,把它變成了五步,這樣的智能是強行智能、偽智能。

在九號看來,智能一定要帶來價值創造,明顯的價值創造才是有意義的智能,智能本並不等於價值,有價值創造的智能才是有意義的智能。我們認為,價值主要來自於體驗的提升、效率的提升、安全的提升,這三個是主要的價值創造,但是關於怎麼做也沒有辦法一概而論。

九號從平衡車做起,用 4 年的時間做到平衡車全球第一,用 3 年時間做到了電動滑板車的全球第一,這都是大家平時根本不關心的品類,巨頭也不會看上的品類,我們進了很窄的門,避免將自己過早的放到那條高速公路上,成為巨頭呼嘯而過,把你碾死都不知道,大家不要做高速路上那隻兔子,進窄門反而能有更寬廣的天地。

我的這些分享僅供參考,希望未來 10 年九號能夠推出更多智能化的機器人和電動車,未來 10 年我們越來越多智能車、智能家電都是機器人,「機器人」這個詞在未來 10 年最終會徹底消失,只有智能機器和在線的機器這樣一個稱呼。

謝謝大家!

圖片來自 VPHOTO

本文作者 豆腐店店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