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寒冬:有人轉戰社交視頻 有人節後火線入職

市場與監管 發佈 2020-03-06T06:12:17+00:00

她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已經工作五年,其中有三年的產品經理、兩年的運營人員經驗,2019年年底,她供職的位於上海的一家大數據公司實施了裁員,她所在的項目團隊解散,總人數60人左右的公司,一次裁掉了十幾人。

  在往年,春節後的幾個月是包括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在內的招聘高峰期,年終獎拿到手的企業雇員,會在這段時間內尋求更多的跳槽機會。但今年的情況不同了,受到疫情的影響,招聘和求職遭遇到雙向的「寒冬」,有能力提供新職位的企業在變少,更多的企業在裁員,節前辭職或已被裁員的人,無疑是踩雷最深的人。

  小林就面臨著這樣的求職窘境。她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已經工作五年,其中有三年的產品經理、兩年的運營人員經驗,2019年年底,她供職的位於上海的一家大數據公司實施了裁員,她所在的項目團隊解散,總人數60人左右的公司,一次裁掉了十幾人。

  金融大數據行業在過去的一年裡遭遇重創。2019年9月份開始,杭州地區多家大數據服務公司被曝關停爬蟲業務,負責人被帶走調查。如業內知名的第三方數據服務公司聚信立向用戶發布消息稱,於2019年9月6日停止對外提供用戶授權的運營商爬蟲服務。

  金融大數據服務公司的主要客戶為各類網貸平台。部分小型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持牌金融機構,在開展個人、小微的信貸、信用卡業務時,由於內部數據不足,也會向其採購外部數據服務。

  小林的前供職企業,就是利用數據分析生成個人信用評分表,供線上的貸款產品提供方進行風控判斷參考。

  這類名為金融大數據服務,實為個人徵信的業務,由於沒有個人徵信業務的牌照,實際上是灰色地帶,隨著央行、銀保監對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的不斷加強,其生存空間、行業前景也越來越不明朗。

  小林離開這家公司後至今,還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而春節前後爆發的疫情,給求職過程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直觀的感受是,願意提供職位的公司變少了。春節前準備簡歷的當周,就收到了面試邀請,春節後這麼久,一共只收到了兩個面試。」小林說,企業提供的薪酬也直接降了一個層級,她舉例說,以前1-3年工作經驗對應的薪資水平,現在變成了3-5年的工作經驗對應的薪資水平,比如此前1-3年經驗對應的年薪是10-15k,現在可能3-5年經驗對應的才是這個年薪水平。

  出於個人興趣和對金融行業前景的判斷,小林最近主要給一些線上社交、視頻類的企業投遞了不少簡歷,「之前從事的都是金融領域的工作,但這幾年金融領域的變數實在太大,穩定性太差,相對而言,視頻社交領域因疫情影響反而會發展得更好一些。」她說,但是受限於此前工作領域的差異,不同的業務邏輯差異很大,用人方也很看重行業經驗,她的轉型求職之路尚還不確定能否成功。

  近年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的金融科技,從服務C端信貸業務開始積極向B端業務轉型,其中,供應鏈金融業務是金融科技發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本次疫情影響下,與服務業、製造業等產業供應鏈聯繫緊密的此類金融業務,也受到了更直接的打擊。

  北京一家為食品餐飲行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中小型企業,2019年期間業務開展十分順利,處於上升發展周期,而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其餐飲行業客戶的經營幾乎陷入停頓,公司的金融業務開展十分被動。在其供職的一位員工表示,公司在年後也開始裁員、半薪,能否撐到疫情結束,心裡沒底。

  受到消費陡崖式下滑影響的還有消費金融領域。需求萎縮、逾期增多、資金來源不足等,成為行業內許多中小規模平台機構難以逾越的鴻溝,但對自身擁有豐富的線上消費場景、供應鏈完善的規模較大電商系消費金融業務來說,煩惱則小得多。

  有內部人士透露,一頭部電商的消金產品年前即開始積極招聘,春節假期後,在沒有恢復現場辦公的情況下,也有應聘者在線上完成了所有面試應聘環節,實現「雲入職」。

  多位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表示,相較傳統行業,依然對金融科技、線上經濟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度過眼前的難關,行業依然向好。

  在日前發布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中,2月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為12224元,上升570元,招聘總薪酬占比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同期新經濟行業招聘人數占比上升0.2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新經濟行業平均入職工資相對於全國平均入職工資小幅上升。2月新經濟入職工資「溢價」為7%,高於上月1個百分點。

  萬事達卡中國區總裁常青表示:「本月NEI延續了開年以來的平穩走勢,在疫情壓力下尤其凸顯了可觀的韌性。此外針對疫情的衝擊,新經濟行業也展現出了更強的恢復能力,招聘恢復率明顯高於非新經濟行業。

  新經濟指數旨在度量中國經濟轉型中新經濟相對於傳統經濟或舊經濟的活躍程度。新經濟指數覆蓋了節能與環保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新技術服務與研發業、金融服務與法律服務、體育文化和娛樂等10個類別,超過140個行業。(記者 萬敏)

  來源:經濟觀察網

編輯:李木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