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書?鍾南山給了最好的答案

崑崙創業與思維 發佈 2020-03-05T11:00:02+00:00

他認為,「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毛澤東同志常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他認為,「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毛澤東從少年時代就立下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堅定不移,要用知識救改造中國。

王陽明指出讀書可以立志篤志、變化氣質、修身養性。


問題其實答案從未變過。讀書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更是一種國家和民族的責任。這一次新型肺炎疫情的爆發,就給出了最好的詮釋。

1月18日傍晚,當全國所有人為新型肺炎人心惶惶的時候,有一位84歲的老人匆匆忙忙上了一輛從廣州開往武漢的列車。由於形勢緊急來不及安排,他被安排坐在餐車,剛一落座就連忙拿出文件研究,直到撐不住了才閉目養神休息一會兒。

他就是鍾南山,曾經抗擊過2003年非典的勇士。


在武漢疫情爆發後,他第一時間站出來告誡公眾「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義無反顧地趕往防疫第一線。

1936年,鍾南山出身於醫藥世家,從小就勤勤懇懇讀書學醫的他,24歲畢業於北京醫學院,43歲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輩子沒有停止過治病救人。

「一個人要在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這是鍾南山父親說過的話語,也是鍾南山一生踐行的原則。

身為醫學大家,鍾南山總能夠保持冷靜,用科學精神嚴謹對待所有病情。當他毅然挺身,出現在武漢街頭的時候,中國人不再懼怕。

知識就是力量,從來不是一句空口號。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最不費力的事情就是責罵和傳謠,最艱巨的任務卻是用所學知識力挽狂瀾。中國需要這樣的人才,而他們身上擁有同樣的目標,用科學知識劃解國家的危機。

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專家學者,簽下一份份志願書,前仆後繼趕往防疫前線。在前線,他們決心用自己畢生所學去拯救更多的病人,以最大的可能降低病毒病死率。

正是有了像鍾南山、李蘭娟這些白衣天使,我們才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去戰勝疫情。

當時代越往前走,我們會發現,教育讀書愈發重要。

恰恰是無知,引來了災難

疫情發生後,網上氣憤地提出「要把那些吃蝙蝠、吃野味的人拉出來打」的人不計其數。一次災難,讓所有人更深刻地認識到,世界上最危險的從不是壞人和小人,而是無知的人。

因為無知愚昧,所以為所欲為,最終害人害己。

疫情爆發之前,沒有人會想到,2020年會以這樣的形勢開始:

原本熱鬧的春節變得冷冷清清,所有人躲在家裡,推掉了新年所有的聚會活動,復工日期延後,所有景點關門……

而這一切,起源於一隻小小的蝙蝠,和一群無知的野味愛好者。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表示:穿山甲有可能是潛在的中間宿主。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要儘量少養,更不能吃野生動物。

如果你還記得2003年的非典,那麼你一定記得,當時SARS病毒的傳染源,就是果子狸。非法捕殺野生動物導致的災難,時隔17年竟然再次重演,而罪魁禍首仍然是同一幫無知者。

野味真的好吃嗎?其實並沒有,那些熱衷吃野味的人為什麼對此樂此不疲呢,因為他們堅信野味對身體大補,甚至吃出了優越感和刺激感。

然而,從營養價值來說,野味並沒有任何科學驗證的大補功效,甚至吃野味的危險性更高。

穿山甲身上的鱗片,和人的指甲頭髮沒有太大區別,蝙蝠屎也不可能有明目的功效,野蛇沒有壯陽的功效,甚至土雞蛋都並不比養殖的雞蛋更補。

蝙蝠沒有錯,穿山甲沒有錯,果子狸沒有錯,它們從未想過去禍害誰,只是在世上艱難地求生,和人類相安無事地生活,錯的是那些無知的人。

說到底,這次疫情不是天災,而是一場由於愚昧引起的人禍。

《鼠疫》中說:

「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引起的。」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讀書,道理其實很簡單: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讀書不一定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但可以讓我們告別無知,遠離罪惡。

讀書,使人心安

前幾天,武漢方艙醫院裡的一位年輕男子意外走紅網絡。

網上流傳的照片里,男子手捧著一本書《理想國》神情專注地閱讀著,周圍焦慮、嘈雜的環境彷佛都與他無關。


原來,這位「讀書哥」是一名留美博士後,在佛羅里達大學教書,這次專門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卻趕上疫情爆發,自己和家人都中了招。在醫院隔離的日子裡,他沒有恐慌,而是選擇靜下心來讀書。

很多網友看到新聞後點讚留言:「身處亂世仍然能靜心思考。」

這種強大的內心世界,在當下這種焦慮的情境下顯得難能可貴。

莊子曾說: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我們之所以被醫院中這麼簡單的一瞬間所感動,就是因為它提醒了我們:

讀書能讓我們平靜安寧,讓我們從容不迫,讓我們學會用另一份心情去看待當下的世界。

我們不斷成長,最終都是為了能夠站在山頂看得更遠,從容淡定地面對一切,哪怕拿到再爛的牌,都能慢慢打出好的結果。

在這個社會裡,浮躁很容易,盲從很簡單,無知很罪惡。但請相信,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終會有天淵之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