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是這樣給兒子補習作文的

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 發佈 2020-04-06T20:55:55+00:00

教自己的兒子,那可是拚老命,動真格的。更何況我是教師,很多人都說:教師能夠教別人家的一群孩子,教不了自己的一個孩子。

寫這篇文章,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和天下的父母分享:怎麼輔導自己的兒女?怎麼幫助自己的兒女提高寫作水平。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我被身邊的父母問得有點煩,大家一直希望我說說:你是怎麼教自己兒子寫作文的?

教自己的兒子,那可是拚老命,動真格的。更何況我是教師,很多人都說:教師能夠教別人家的一群孩子,教不了自己的一個孩子。我從來不給自己這樣糟糕的心理暗示,我反而告訴自己:如果我們教不了自己的孩子,說明我們的 、方法、思想都有問題,這樣的狀況下去教別人家的孩子,不就是典型的誤人子弟麼?更可笑的是,這樣誤人子弟的做法,還得到很多「子弟父母」的認可。他們也都認為,教師無法教好自己的子女。

所以,此文的分享,我拿事實來說話,用真誠和希望知道方法的父母來分享。

2019年寒假,六年級的兒子確實遭遇到了學習成績下滑,幾次語文測試,特別是期末大考的成績均不理想。這裡有他的責任,也有我的責任。我的工作導致他確實缺乏監督和指導。於是,寒假中,一家人決定取消外出旅行,給他補補課。此處感嘆兩點:第一,養兒不容易。真的。孩子要進步,父母一定要付出。有的父母自己玩心很重,每天都有應酬,那就不要期待小孩讀得有多好,差不多就行了。真有「我都沒管,他自己就這麼好」的,那叫祖上積德,不是自然法則。第二,不出門,但光是在家訓他,吼他,逼他做各種作業,那也是無濟於事,甚至是反效。那麼多的孩子青春期叛逆,都是從「被逼無奈」開始的。所以,在家是前提,計劃是重點。基本上分這幾步走:

首先,我再次明確,這個要補課的對象到底有什麼特點?

父母不要大意,不要總說:這是我生的孩子,我還不了解他?有時候,確實不了解。例如,你知道他的手機里聯絡的人和事麼?你知道晚上關燈後,被窩裡發生的麼?你知道放學路上孩子聊天的話題麼?了解小孩,是父母的終身課題,永遠沒完。我兒子上六年級的時候,針對作文學科,我重新做了了解:第一,善良,小時基礎特別好,是個可教之才。這點叫看到心根,看到基礎。小時他是有較好的閱讀基礎,讀的書多,讀的比較龐雜。清楚地記得,進入四年級後,因為所在城市首次執行質量監測,所以為了應對,學習完全偏離正常軌道,成了徹底的應試,而且還總是考不好。因為題型巨變,應對不利,從那時開始,對學習態度都發生改變。第二,繁重,他有各種的學科補習任務。總是在想,我們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但慢慢疊加,壓力確實很大。各科的補課任務,強占了他的閱讀時空,這是實情。但似乎哪一科都不能少,因為哪一科都重要,都要考!而且有的科還是決定命運的,考不好,其他學得再好,也無用武之地。第三,寫作經驗多,有成功的體驗。從小到大,他有多篇文章發表,在多次作文賽事中獲獎,有根底,有復活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他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從小我們就喜歡帶他出門旅行,他還能夠自己飛往外地參加比賽,是個獨立性比較強的孩子,見過不少世面,生活體驗豐富。這樣的孩子,有可能也更容易寫好。

了解了兒子的特點後,我們還要找到問題出在哪裡?

他的問題基本出在三個方面:第一,閱讀積累嚴重欠缺。這是顯而易見的,但也不能完全怪他。如今對學生的發展要求是全面的,所謂的全面就是什麼都重要,誰都缺不了。所以,最看不到成就的「閱讀」,一下子就成了雷聲大,雨點小的項目。我是專業的語文教師,還是閱讀推廣人,知道閱讀的作用,也懂得讀書的方法,但依然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設想執行,讓孩子閱讀,有時候真就只是一廂情願。一個學生到了高年級,要完成英語學習,數學輔導,體育鍛鍊,書法學習等,他自己熱愛機器人、羽毛球。一天就24小時,人生就這麼短,他分配不過來了。閱讀量一少,問題就出現了,寫出來的東西乾巴巴的。第二,寫作吃老本,缺乏真本事。因為寫不好,所以每逢寫,更仰仗過往的經驗,也就是走老路子,寫舊話題。看起來順,寫出來的東西「未經思考,不值一提(蘇格拉底)」。而且,如今的考試題型發生改變,任務驅動寫作,交際情境寫作,認知發展寫作……面對新題型,套不到,寫不好,成績上不去,這是連鎖反應。成績不上去,寫作信心就被摧毀。一看到寫作,心裡就發毛,就排斥。很明顯感覺:越是寫不好,越是談虎色變,而且一寫作就心煩。一寫作家裡就吵,就鬧。

總結起來,大概這三句:第一,缺乏閱讀,寫作後續提升力道不足。第二,因為無力支撐,所以構思無方,原有的點滴力量也使不出。第三,因為無力應對,所以信心嚴重缺乏,形成惡性循環。

問題找到了,我就開始實施,一對一的補課計劃,分三步走:

第一,每日陪讀。

教師有寒假,和孩子同步。所以,我借用這個優勢做安排,不出門,陪他閱讀。每天叫他起床,指定閱讀經典篇章。怎麼指定?我事先閱讀了較多的經典片段、名家名篇,之後為他精挑細選了二十篇,發掘出每一篇的可用的寫作方法。每次閱讀,直接告訴兒子「讀這一篇,重點吸收哪一類」,讓他用心去體會,閱讀有方向性,讀寫結合。就是精準的單篇閱讀。此外,每天確保他有半小時以上的自由閱讀。他選擇了《哈利波特》,這是他第二次閱讀這套書了,因為是自己的興趣。所以讀得有滋味,父母不干涉。

第二,百字陪練。

每天讓他寫一篇百字。做法簡單:讀經典片段,寫文本分析。不是去照抄名家的文字。別人的文字有多好,都不能馬上獲取,即便能用,也是假象。從讀學寫,更在意去解讀別人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好的文章來。記住:語言,短期學不來;風格,長期才能建立;思想,更是一輩子的……那些希望馬上獲取的,恰恰是作家一生的精華淬鍊,好比別人的內力,拿來你也控制不了。但招式可以學,學作家如何組織素材,如何構成文字,如何安排結構,寫作思路是什麼……每次讀完,一定立刻寫,父母測試時間。起初,他讀一篇,寫一篇,要花兩個小時;讀過五六篇後,時間就能縮減成一個半鐘頭。再後來,一個小時就能夠完成讀和寫的練習,效果非常明顯。長假,正是百字作文養成習慣的好時機。錯過了,等暑假。養不成百字習慣,進步就更遙遠。

第三,階段測試。

每隔五六天,我就進行一次測試。所謂測試,就是任意布置他寫一篇「最土」的作文題。例如:讓他寫寫微信號「語文榕」,太難寫了,因為這個素材很古怪;讓他寫寫吃牛排,這個也很無聊,但他寫得很有意思;讓他寫「有意思的一天」「一件小事」等。差別在於,每次寫,我和他一起經歷從構思到起草,再到修改、校正的整個過程。並且為他測算時間,告知他「你用了多長時間想」「用了多長時間寫」「最終寫得怎麼樣」。隨著寒假臨近尾聲,他基本上能夠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一篇八百字的文章,最可喜的是:無論文題怎麼「土氣」,他經過構思的學習與模仿,都能處理得不錯。例如寫「吃牛排」,能想到草的味道,大自然的味道,牛肉中夾雜的雄壯的味道……這是採用了聯想的寫法,讓吃牛排的過程變得奇妙,滋味自然與眾不同。這樣一來,不論考試時作文題目新穎還是老套,都能從容應對。

第四,給予鼓勵。

起初,他寫得差,我就鼓勵他堅持;後來,他進步了,我就鼓勵他哪裡寫得好,表揚文中的細節。越鼓勵,越有勁,終於在寒假結束前,他的寫作自信又回來了,信心滿滿地參加新的學習。

請千萬不要以為萬事就此大吉了。寒假補習,補的就是應試作文,還沒觸及真正的作文水平提升。也就是說,一切的改變,還只是幻覺。對於兒子來說,真正寫作能力的提升,這算是剛剛開始。能否延續,取決於兩條:一,他是否能夠堅持每日閱讀,每天寫作;二,他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寫作樂趣,擁有寫作的自信。倘若能,他可能會成為以寫作為生的人。

倘若不能?怎麼辦?

他依然能參與應試寫作,確保學業順利進展。之後的人生,由他自己的選擇。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要走寫作這條路。這也是我在此文中最希望父母聽到的話:不要因為「我」愛寫作,就一定要讓孩子愛寫作;同理,不要因為孩子怕寫作,就認為他什麼都不行。

有了這份意識,一切就好辦。我把整個寒假的輔導過程和父母分享,祝福你們的孩子能夠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

歡迎關注@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更多寫作技巧點擊專欄獲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