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論語 | 葉黎明:傾心關注兒童的寫

語文報社 發佈 2020-03-02T09:21:46+00:00

葉黎明簡介葉黎明,教育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學科語文教育碩士點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基本原理、中小學寫作教學。

葉黎明簡介

葉黎明,教育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學科語文教育碩士點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基本原理、中小學寫作教學。


傾心關注兒童的寫

葉黎明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寫作內容編排,繼承了上個世紀我國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傳統——「我手寫我口」,緊貼兒童的生活和心理設計寫作任務,讓寫作真正成為兒童發現自我、認識世界、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工具。統編教材還在「學材化」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通過例文、提示、圖形等各種形式,千方百計地鼓勵、激發和幫助兒童寫作,使教材從傳授知識的用具向兒童言語實踐活動的學具轉變。


使用這樣一套教材去教兒童寫作,教師需要做些什麼呢?


首先,教師要成為兒童經驗表達的呵護者。小學習作教學與初高中寫作教學一個根本的不同在於要激發與保護兒童書面表達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於創設豐富多樣的活動,包括寫前激趣活動和寫後展示活動,讓學生寫「放膽文」。在小學階段,「寫起來」「寫下去」「天天寫」遠比「寫得對」「寫得好」「寫得長」更為重要。


其次,教師要成為兒童創意表達的發現者。要讓兒童愛上寫作,讚美應該是最有效的方法了。那麼,讚美什麼呢?讚美兒童在習作中運用了閱讀時學到的新字詞、新句式、新知識,強化「學以致用」的意識;讚美學生在分段表述、段落銜接、開頭和結尾中展示出的「組織意識」,推動他們去關心段落的連貫、銜接、呼應等文章作法;讚美學生在續寫、縮寫、改寫、故事新編等想像作文中表現出來的個性與創造力,激發他們去文學世界中領略想像力的瑰麗和人類精神世界的旖旎。筆者的一位朋友讀小學時,因為在習作中使用了「翌日」一詞,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從此愛上了閱讀和寫作。一個小小的詞彙背後,是兒童對新詞無意識的調用;而鄭重讚美的背後,卻是教師閱讀兒童習作時的滿腔熱情和細緻入微。


第三,教師要成為兒童問題表達的診斷者。當教材成為學材時,教師也要完成角色的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幫助者,從關注自己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喜歡從知識出發,選擇那些在自己看來最有用、最正確、最全面的知識教給兒童。比如「圍繞中心意思寫」,教師會根據知識點「選材要與中心一致」「材料要豐富」等,按照講、練、評的步驟去教,而正確的做法是「以寫定教」。教師應該更多地去關注這些問題:兒童在完成具體任務時所出現的具體問題,比如,他們在「故事新編」「寫讀後感」「推薦一個好地方」等習作中面臨哪些困難,這些困難哪些是個體的,哪些是有代表性的,哪些是寫作技巧的問題,哪些是語言層面的問題,哪些是思想認識的問題,教師要對這些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診斷,進而確定教學點。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習作的問題,教師所認為的遠比他所知道的要多得多,這是令人憂慮的。


第四,教師要成為兒童規範表達的促進者。統編版教材在寫作內容上,給出了許多過程性與策略性的知識,在寫作步驟和寫作方法上給兒童更多的幫扶。這也正是教師在習作指導中需要強化的地方。在兒童最需要的地方,開發精準的支架性知識,在文體與表達方式上對兒童進行入格訓練,這是小學寫作知識教學的重心。


請傾心關注兒童的寫,當你這樣做了,教什麼、怎麼教,似乎就變得容易起來。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20年2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