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沒有調兵殺掉李世民?因為他看清了這一點

觀景說史 發佈 2020-03-02T11:08:23+00:00

玄武門之變畫像插圖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就是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不調兵直接把李世民給殺掉。

文|觀景說史

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首都長安城裡發生了一次大事件。這次事件因為是在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生,被歷史記載為「玄武門事件」。發起這次事件的李世民在後來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並成為了一代明君。

李世民畫像插圖

玄武門之變是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的?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

李世民輔佐父親建立大唐王朝的基業,在整個過程中是居功至偉的,當時李淵也曾經對李世民許下承諾,要封世民為太子,但建立大唐後,李淵卻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雖然心裏面不痛快,但還是忠心耿耿的輔佐李淵。

李世民劇照

事情壞就壞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兄弟身上,隨著李世民的威望和權力越來越大,太子李建成感到了無形中的壓力。思來想去,太子就和李元吉合夥起來對付李世民。此後,太子黨對李世民進行了各方面的打擊,甚至還給他下毒。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再相逼,再加上李淵模稜兩可的態度,讓李世民在部下親信的一再勸說下終於改變主意要主動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在這樣的環境大背景之下,一場讓世人震驚的政變發生了。

李淵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為何沒有調兵殺掉李世民呢?


玄武門之變畫像插圖

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就是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不調兵直接把李世民給殺掉。其實這時候的李淵也是很無奈的,他已經沒有辦法再把李世民殺掉了,主要原因有三點。李淵發現其中的三點讓他投鼠忌器。

  • 第一點:李世民的人脈廣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贊》曰:「建成、元吉,實為二凶。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啟聖。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

李淵決定起兵反隋,還是在李世民的鼓動之下進行的。且不說起兵之時李淵對李世民許下承諾:「事成之後,讓他當太子」。李世民常年在外帶兵征戰,李淵能建立大唐帝國,他有很大的功勞。

玄武門之變畫像插圖

整個唐朝有許多大將和治世能臣都是出自於他的麾下,這個時候他的人脈關係是非常好的,而且他手下所掌管的兵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我們看看李世民麾下文臣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大將有尉遲恭、段玄志、侯君集、秦瓊、程咬金等人。他所掌握的是大唐帝國的功臣集團。

  • 第二點:李淵最能幹的兒子就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世民已經殺掉了他比較能幹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了李世民這個優秀的兒子外,他已經沒有什麼能幹的兒子了,加上他年歲也大了,再要孩子來即位更加不現實。

李世民劇照

如果這時候把李世民殺了,那麼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有誰來繼承呢?他可不想大唐王朝的基業像隋朝一樣二世而亡。所以為了自己的江山著想,他也不能因一時之氣把李世民殺掉。

  • 第三點:李世民既然已經動手就會做最壞的打算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看似是倉促之間進行的,但以他久經沙場的個性,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誰阻礙他當皇帝,就是見神殺神,遇佛殺佛。既然以後會背上弒兄上位的罵名,他也不會在乎再加上弒父這一條。

李淵懂得兒子李世民的個性,如若調兵前去,最好的結果是能殺了李世民,平息政變風波,但這種結果不大可能。李世民既然選擇動手,李淵調兵過來,只會引起更大的動亂。從後來李世民讓尉遲恭以保護李淵安全為由,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當時李淵的處境。

李世民劇照

結束語:

李淵沒有調兵把李世民殺掉,在後來證明是對的。雖然李世民在兄弟奪皇位這件事情上手段有點殘忍,但是不得不說李世民確實是一個開明的好皇帝,大唐帝國在他的帶領之下,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後來唐朝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