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實驗開放道路L3級自動駕駛 量產上市仍受法規限制

經觀汽車 發佈 2020-03-16T23:18:14+00:00

經濟觀察網記者 王海宣 3月10日,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駕駛所所長梁鋒華駕駛具備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長安UNI-T,在重慶參與了一場23公里的開放道路實驗。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海宣

3月10日,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駕駛所所長梁鋒華駕駛具備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長安UNI-T,在重慶參與了一場23公里的開放道路實驗。長安汽車成為中國首個在開放道路進行L3級自動駕駛體驗的乘用車企業。

此前一天,工信部公示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報批稿)。該標準由工信部提出,由長安、廣汽、吉利、東風、寶馬中國、東風商用車、大眾中國、福特中國8家車企以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東軟睿馳汽車技術(瀋陽)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早在2014年,SAE(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就制定了自動駕駛技術等級劃分標準,在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不過,國際上的自動駕駛標準不一定適用於國內的交通法規與複雜的路況條件,《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在這種背景下被推出。2個月前,韓國公布了L3級自動駕駛安全標準,成為首個為L3級自動駕駛指定安全標準和商業化標準的國家。

同SAE標準一樣,《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將駕駛自動化分成0至5級。其中L3級為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在滿足設計運行條件時,可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包含對環境的感知、方向盤和加減速控制),在設計運行條件即將不滿足時系統請求人類用戶接管。

「簡單來說,自動駕駛分級在中國標準可以用L1級脫離雙腳、L2級脫離雙手、L3級脫離雙眼、L4級脫離大腦來形容,至於L5級則是完全無人駕駛。當然,馬上落地量產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在特定道路條件和車輛工況下來實現。」朱華榮在測試中對自動駕駛分級進行了更加通俗的解釋。

長安汽車此次進行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的車型為長安UNI-T,這是一款主打科技化、潮流感的車型。UNI-T是長安全新序列「引力」的首款車型,3月5日剛完成線上發布。這款車基於全新架構平台打造,定位於跨界SUV,受眾是用車需求更加多元化的年輕消費者。

長安官方表示,長安L3級自動駕駛系統採用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作為主要傳感器,可有效識別車輛駕駛環境中的車輛、行人、騎行者等多種目標和障礙物,同時可感知駕駛員的視野、疲勞等狀態。

據了解,車載攝像頭用於車輛駕駛環境的識別;毫米波雷達則負責獲取如汽車與其他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相對速度、角度及運動方向等數據;超聲波雷達通過接收器接收到發送過來超聲波時的時間差來測算距離。與毫米波雷達相比,超聲波雷達在短距離測量中具有優勢,探測範圍在 0.1-5米之間,而且精度較高,因此非常適合應用於低速場景,基礎應用為泊車輔助預警以及汽車盲區碰撞預警功能。

儘管長安汽車稱L3級自動駕駛可以使駕駛者解放雙手、雙腳、雙眼,但具體操作時有不少限制。在車速不高於40km/h的情況下,可以滿足上述操作,直至系統提醒接管。但車速超過40km/h時,需要用戶雙眼監控前方。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前中國的政策法規還沒有開放L3級自動駕駛車型上路行駛,因此國內並未有搭載L3級自動駕駛配置的量產車。2017年,新款奧迪A8在國外完成測試,並首個宣布實現了L3級自動駕駛技術。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這項功能並未能為車主帶來預想中的便利。

關於L3級自動駕駛配置的量產計劃,朱華榮表示,「UNI-T年內就會上市,L3級自動駕駛是否能真正上路,還要看國家的法律法規。如果法規沒出來,帶有L3自動駕駛的UNI-T部分自動駕駛功能就要關閉。」

公開資料顯示,長安汽車在2009年開始自動駕駛研究,2018年8月,發布「北斗天樞」戰略,在該傳略指引下,長安汽車將完成從傳統的汽車製造企業到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轉型。根據規劃,長安將在在自動駕駛、智能交互、智能互聯三大領域深入布局。

目前來看,儘管自動駕駛技術頗受消費者關注,也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但自動駕駛尚未達到大規模商業化的階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