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麵包,多嚼幾下再吃真的有助於減肥嗎?

泉州直通車 發佈 2020-03-18T07:39:11+00:00

一句話總結:鞠婧禕的方法有可取之處,因為有證據表明多咀嚼有助於增加飽腹感,但是,要想成功減肥,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才是最關鍵的。

前幾天某女明星吃麵包上了熱搜,本以為又是無聊的話題,但打開一看,發現她吃一口麵包竟然嚼了三十幾下?

這也讓不少人疑惑,都知道明星對身材管理很嚴格,難道說這樣吃真的能減肥?

一句話總結:

鞠婧禕的方法有可取之處,因為有證據表明多咀嚼有助於增加飽腹感,

但是,要想成功減肥,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才是最關鍵的。

看鞠婧禕一口麵包嚼 33 下,不禁好奇東西為什麼要嚼很多下?

當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是感嘆,女明星真的太苦了。

在最近幾年我們已經看到無數的奇葩減肥方法,比如老乾媽減肥法(每天只吃一粒老乾媽的豆豉);柚子減肥法(每天只吃半個柚子)以及蘋果減肥法(每天只吃一個蘋果)。現在又誕生了一個新的減肥法:麵包嚼 32 下減肥法。

你可能會好奇,這種方法看上去有一種「智商稅」的感覺,真的靠譜嗎?

還有,為啥自己買的麵包,嚼兩口就化掉了?什麼食物才能經得住嚼這麼多下啊?

01「32 口咀嚼法」真的管用嗎?

在 2013 年,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人體實驗[1]。

實驗中,總共 21 個被試隨機分成兩組,讓他們吃一塊同樣大小的披薩。但是規定其中一組只能嚼 15 次就咽下去,另一組必須嚼滿 40 次再咽下去。

在實驗過程中,被試會被抽血,並填寫一份關於飽腹感的調查問卷。

最後結果表明,嚼 40 次的那一組主觀飢餓感更少,飽腹感更強,而且血糖峰值,胰島素濃度也會更高。

血糖濃度和胰島素濃度升高比較好理解,因為咀嚼越細緻,食物顆粒越小,唾液澱粉酶也越能和食物中的澱粉充分反應。

這樣食物後續的消化和吸收速度就更快,當然會看到更高的血糖峰值,也就意味著更高的胰島素濃度去抑制血糖的上升。

此外,他們還檢測了很多和飽腹感緊密相關的血液生理指標,發現被試不光是主觀問卷表明飽腹感更強,客觀的血液數據也表明,嚼 40 下確實有助於增加你的飽腹感。

這麼看來,鞠婧禕的方法確實有可能有用!

但是,實驗到這裡就結束了嗎?

不,還沒有!

在這些人吃完披薩以後,研究者讓他們休息了一會兒,然後去吃意面,而且是不限量的意面,讓他們「直到吃飽了再停下來」。然後精確記錄這些人吃意面的量。

在吃完披薩以後,被試還會吃一些意面

你可能會認為,那還用問?之前嚼 40 下那組吃的意面肯定更少,因為之前的飽腹感已經更強了,所以現在肯定吃得更少了嘛!

但最終的結果出乎意料:兩組人吃的意面的量一樣多,沒有顯著差別!

這個實驗表明,雖然嚼很多下有助於提高飽腹感,但不意味著一定就能降低攝入食物的總能量,而這才是成功減肥的關鍵。

即便你每口麵包都嚼 32 下,也架不住一頓吃二十個啊。

話說回來,這只是一篇實驗的結果,且樣本量很小。它得出的結果只能說是「有參考意義」,而不能當做確鑿無疑的結論。

總結下來就是:

  • 鞠婧禕這個方法對提升飽腹感有潛在應用價值,但控制攝入食物的總能量才能達到效果。
  • 32 次太誇張,對於普通人,能做到細嚼慢咽就好了。

說完了細嚼慢咽的理論依據,我們再來進行一下技術分析,如果你也想掌握鞠婧禕同款技能,下面的這個研究會很有參考價值。

02 什麼樣的麵包,才能嚼上 32 口?

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吃到很多不同類型的麵包,有的麵包比較鬆軟,入口即化,而有的卻很有嚼勁。

用食品科學的「行話」來說,不同麵包質構上的區別,影響了麵包咀嚼時的口感。

2015 年的一篇論文[2]對此進行了詳細探究。研究者選取了 3 種有代表性的麵包,分別是普通烘烤麵包、中式蒸饅頭和法棍

論文選取的三種食物

為什麼要選取這三種?其實是很有講究的。

法棍的特點是:水含量在三種麵包中最低,外皮最硬,內部最軟,內部孔洞最大。

而饅頭恰恰相反,水含量最高,外皮最軟,內部最硬,內部孔洞也最小。

普通烘烤麵包正好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

在進行了一系列複雜的咀嚼測試以後,研究者得出以下結論:

  • 麵包表皮水含量越少,需要咀嚼的總次數就越多。法棍的表皮水含量是三種裡面最少的,因此總咀嚼次數最高。
  • 麵筋蛋白網狀結構也和麵包內部的耐嚼性有關係。麵筋蛋白越連成網狀,麵包內部就會越「筋道」,咀嚼時需要的力度越大。
  • 此外,麵包內部的孔洞越緻密,咀嚼的時間也會越長。

因此,基於這篇文章的信息,我們就可以重點推薦一些非常「耐嚼」的麵包。

比如早餐店常見的貝果麵包,非常厚實,內部孔洞緻密,所以能嚼比較長的時間。

再比如實驗裡面的優勝者法棍麵包,因為表皮非常干硬,而且麵筋的網狀結構非常完整,嚼起來不僅費時間,也費力氣。

03

還有什麼食物能一嚼再嚼呢?

如果不想跟法棍死磕,有什麼別的食物可以供我們一嚼再嚼呢?

各種口香糖、軟糖的「耐嚼性」是有目共睹的,但它們不在今天討論之列。像檳榔這種有強烈致癌性的食物就更不推薦了。

事實上,當我們說一樣東西非常「耐嚼」的時候,我們通常考慮的是以下特性:

1. 食物的水含量低。

因為咀嚼過程是唾液和食物的混合,比較乾的食物意味著需要更多唾液去混合。

代表食物:鐵蠶豆,地瓜干,風乾牛肉條等

2. 食物富含不溶性膳食纖維。

不溶性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咀嚼過程形成的「渣」比較多,不容易在嘴裡化開。

代表食物:鋼切燕麥,地瓜干,竹筍根(比較老的部位),生芹菜等。

3. 食物含有未經熬煮的動物結締組織。

對於富含結締組織的食物,長時間熬煮才能使膠原蛋白斷裂,達到「煮爛」或「煮透」的效果,否則就會非常緊實,很難嚼得動。

代表食物:牛板筋,煮得不太久的牛肚豬肚大腸等。

今天的深夜放毒到這裡就結束了,千言萬語一句話,要想成功減肥,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才是最關鍵的。祝你吃得健康,嚼得開心~

來源:知乎(知友:錢程(500+ 贊同,伊利諾伊理工大學食品加工工程碩士,食品科學等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