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防寒保暖,斂陽護陰

大眾衛生報 發佈 2019-12-21T14:38:55+00:00

《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即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便逐漸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陰極陽生,從冬至開始,生命活動就由衰轉勝,由靜轉動,此時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營養。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了。《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即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便逐漸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陰極陽生,從冬至開始,生命活動就由衰轉勝,由靜轉動,此時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營養。因此,更應當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適當調理,從而增強體質,減少疾病。

進補正當時,多食溫補少寒涼

冬至是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可以選擇羊肉、牛肉、雞肉、鹿茸、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等滋養臟腑,或根據體質結合藥膳進行調補,但進補還應適量,並且要忌生冷。否則容易損害陰津,引起上火,引發口腔潰瘍、咽喉炎等。

冬至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要多吃溫性食物,少食寒涼,有利於平衡體內陰陽,增強抵抗力。如核桃、芋頭、枸杞、海參、益智仁、杜仲等,都是補益肝腎之佳品;出門前、歸家後,可以喝一碗熱辣辣的紅糖薑茶,以溫通經脈、驅散寒濕之邪。除補充溫熱之品外,還要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比如荸薺、蓮藕、梨、白菜等。體內易生熱生痰者,不妨吃些白蘿蔔,能止咳消渴,通利臟腑之氣。

飲食忌黏硬生冷,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晨起食熱粥,晚餐宜少食,可以養胃氣,在熬粥時適當放些黑木耳、銀耳、百合、黑芝麻、蜂蜜、枸杞等。痰濕體質者可選用白蔻仁、薏苡仁煮粥吃,砂仁皮、厚朴花、玫瑰花泡茶飲,有助陽化濕的功效。

運動需適當,早睡晚起加午覺

要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強度運動,否則會使陽氣丟失,不利於閉藏且易感風邪。鍛鍊以中等強度為主,讓身體發熱或微微出汗即可。運動時,要選擇開闊向陽之處,如操場、運動場等。天氣寒冷,過早晨練易受冷空氣刺激,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最好在太陽出來後再進行鍛鍊。

中醫認為,冬季是陽氣收藏的時期。在情志上需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患得患失;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合理安排起居作息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腎精。因此,冬至起居應適當調整為早睡、晚起,避免熬夜。睡前可用溫熱水泡足20分鐘,改善下肢寒冷狀況,並有助眠功效。除保證夜間睡眠外,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注意防風防寒,避免睡時著涼。

拍打通氣血,養陰同時要助陽

隨著氣溫的下降,要注意保暖防寒。衣褲不宜穿得太緊,要選擇保暖性好又柔軟寬鬆的材質,以利於血液循環。屬陽虛體質比較怕冷的朋友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一些保健體操動作,以激發身體陽氣,保證氣血通暢。具體步驟如下:

1.雙手握拳,兩隻胳膊前後交替甩動,輕輕捶打背部正中和兩旁,每次10分鐘左右,以活動到身體微微汗出為度;

2.自然直立、手心向內,用手拍打揉搓胳膊、腿的外側部位,每次10分鐘左右;

3.手腳冰涼者可以將雙手五指伸展開對插指縫,揉搓手指;晚上熱水泡腳後揉搓腳部,特別是腳趾頭、趾縫部位要揉到位。

冬至是人體機能變化最為劇烈的一個節氣,疾病也容易加重。在此需提醒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的「老病號」們,在冬至前後要注意保暖和按時服藥,並密切注意身體出現的異常變化,有意外情況需及時就醫。

(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邵丹丹,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趙欣)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