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那個受不了自己是男人而做變性手術的小伙,如今怎樣了?

煙寒若雨 發佈 2020-04-11T01:43:40+00:00

對自我的認知,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有的人不甘於命運的安排,不停地抗爭,在眾人的噓聲中,一意孤行,勢要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對自我的認知,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有的人不甘於命運的安排,不停地抗爭,在眾人的噓聲中,一意孤行,勢要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童年壓力

張克莎本名為張克沙,雖然生理性別是男孩子,但是他更認定自己是女孩子,他熱衷於留長髮,穿花衣,編織等,一直以偏女性化的狀態生活。直至37年前,張克沙來到北京,接受了中國首例變性手術,成為"中國變性第一人",並改名為張克莎,從此開始新生活

張克莎出生在軍人家庭,爸爸是軍隊首長,家裡還有5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但奇怪的是,張克莎並未在這樣陽剛的家庭中,汲取到"男子氣概",反而越來越像個女孩子。

小時候,姐姐穿剩下的衣服,哥哥們不願意穿,母親便把它套在張克莎身上,將他打扮得像個女孩子,因此時常有人問起,他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時間久了,張克莎也從心裡認定自己原本就是女孩,只是投錯了胎

在學生時代,張克莎的性器官一直處於沒有發育的狀態,他經常把零用錢省下來,買布做衣服,還留起了長發,把自己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樣。他也經常和女孩子玩在一起,不願扎堆在男孩子的隊伍當中,就連上廁所都是趁沒人的時候才去的,或者乾脆憋著回家再上。

漸漸的,張克莎的舉動讓同學們議論紛紛,老師找來家長,問張克莎是不是生理有問題,建議他到醫院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他是避之唯恐不及,旁人異樣的目光以及排擠,讓他幼小的心靈受到重創,高中沒上多久,他就以身體原因休學回家了。

回憶起小時候的事,張克莎說他當時極度痛苦,如果沒有家人的包容與陪伴,他或許早就不堪壓力,草草地結束生命了。

動身手術

1979年,張克莎開始服兵役,在軍營里和男兵同吃同住,這讓他感到很不適應,經常避開大家,偷偷一個人跑去洗澡。後來他在朋友那注射了不少女性荷爾蒙,逐漸有了女性特徵,愈發堅定自己就是女人這個想法。

三年後,張克莎退伍回家,這時他的外表已經十分像個女性了,不僅留著披肩長發,服裝穿著也十分花哨。正是因為他的外表,退伍辦不肯為他辦理手續,入伍時明明是個男的,怎麼一退伍就變成女的了?而張克莎又不鬆口,他堅持說自己是女的,這下他連手續都辦不了,更別提找工作了。

後來,經過多番尋找,張克莎終於在廣東的一家玩具廠里找到工作,成為一名生產線上的"女工",廠里的人竟然一點也沒看出來他是個 "冒牌貨"。同年冬天,張克莎看到一篇論文,他意識到自己具有文章中所提及的"性身份識別障礙"。

有的人在幼年時受生活環境所影響,會造成對自身性別的排斥,並有強烈改變性別的願望。一語成讖,張克莎一直以來都有渴望真正成為女性的願望。

在親友的幫助下,張克莎前往北京,與整形科的王大玫教授會面。1983年1月10日,張克莎不顧家人的勸說毅然決然地走進手術室,成為了中國第一個變性人。由於這場手術是絕對保密的,僅供醫學內部進行課題研究,所以當時並未有媒體對她進行大肆報導。

半個月後,張克莎出院,此時她已經變為女兒身,並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在最具名氣的百貨商店當售貨員,漸漸的,她的故事經過口口相傳,傳遍了整個長沙城,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在櫃檯工作時,她總是遭到顧客的好奇圍觀,在人們眼中她就像一個妖怪,哪怕她身體已經變為女性,但人們仍將她視作男人,商場裡的女售貨員還是排擠她,在換衣服、洗澡時也都躲著他。

在流言蜚語中,唯有一個男孩對她細心呵護,那就是張克莎的初戀男友。男友願意接受她的身世,這讓她很感動,但是這段戀情並未持續多久,男友的父母知道兒子與變性人交往,大發雷霆,堅決不允許兩人發展,至此張克莎的初戀結束了。

遠嫁香港

失戀的打擊加上輿論的壓力,讓張克莎身心俱疲,她決定逃離這個傷心地。此時她想起了當時在工廠認識的富商肖先生,雖然當時她還未做變性手術,但是她一直以"女性"的身份在生活,來自香港的股東肖先生被她姣好的面容所吸引,曾多次向她示愛,但被她拒絕了,一來是因為肖先生比自己大32歲,幾乎與父母同歲,二來是當時她還是"男兒身"。

後來,張克莎想要離開長沙,需要肖先生的幫助。1984年,張克莎與肖先生辦理了婚姻登記,並跟著搬到了香港。在香港,沒人知道她是個變性人,甚至連朝夕相處的丈夫,她也並未告知。

清秀的五官,修長的身材,讓張克莎擁有一票追求者,她的新生活過得順風順水,直至老鄉阿利的出現。阿利利用她的身世對她進行敲詐威脅,為了躲避阿利的勒索,她決定隻身一人前往台灣,並開了一家餐廳維持生計。

幾年後,肖先生因病逝世,母親也離她而去了,短時間內失去兩位親人的張克莎悲痛不已,她決定離開台灣,回到長沙。張克莎此次回歸,決心不再遮遮掩掩地生活,開始直面大眾,並出版了《女人夢》一書,講述自己多年作為一名變性人所經歷的生活。

這本書一經面世,再次引發公眾對她的討論,媒體也爭相上門對她進行採訪。記者提到他與香港富商的那段戀情,張克莎含淚哀悼,她說丈夫很包容她,容忍她的任性脾氣,但是她從未愛過丈夫,當初是為了利用他離開長沙,才與他結婚的。

後來她獨自一人在台灣打拚,此時孤苦伶仃的她才深知過去丈夫對她有多麼好,在台灣的那幾年裡,她每個月向丈夫寄去3000港幣,也時常打電話給他,雖然她對丈夫沒有愛情,但是她很感激丈夫的照顧,一直將他當作長輩,對他充滿敬愛。

記者還問出了大家心裡的一個疑問,她從未和丈夫坦白過身世,難道她丈夫就真的直到離世都不知道真相嗎?張克莎沉默一陣,才開口說道,這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在整理遺物時,她在柜子里發現了兩張報紙,那是1998年的報紙,上面報導了她的事跡,也就是說至少在1998年,甚至更早前,丈夫生就知道了她的事。

"你以前一直覺得他不知道?"

"或許是我一直都告訴自己,他不知道。"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不像從前那般守舊,現如今,張克莎的事漸漸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她結束了隱姓埋名的生活,甚至還有人給她寫情信,張克莎終於從陰暗的角落中走出來,擁抱陽光,開始平凡但來之不易的新生活。

文/煙寒若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