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些事:5大毀掉孩子的教育方式

愛的港灣001 發佈 2020-04-12T12:58:29+00:00

1、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在90年代以後,由於獨生子女的盛行,使得全家人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一個人身上,大有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之勢。

1、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在90年代以後,由於獨生子女的盛行,使得全家人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一個人身上,大有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之勢。同時萬事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做錯事了也不懲罰,在學校只要有任何一點磕碰,那麼家長就會去大鬧學校。把學校的老師當作是保姆,要全職照顧自己的小孩,稍有不滿意就對老師惡語相向,從而導致很多老師不敢管、不敢管。

2、對孩子的事情事事包辦,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都很不放心,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完成,比如現在很多中學生上學前還要幫他整理還水壺,檢查書本是否帶好,需要穿那些衣服上學,甚至於放棄工作到學校去陪讀等等。

這種情況下會使得學生對父母有著嚴重的依賴思想,當離開父母生活後就什麼都不會,自理能力差,可能會被別的同學或同事嘲笑,進而產生自卑心理,抑鬱而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最終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在大學時候就遇到過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甚至連怎麼去上課都不知道的學生,按照當時他的說法是在讀大學之前一切都是他媽陪著去的,可見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後果有多麼嚴重。

3、為圖自己清閒給孩子報過多的補習班、培訓班。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自己能夠更加輕鬆,有更多的休閒娛樂,玩手機刷抖音的時間,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我身邊就遇到過有些還在幼兒園的小孩一周要上的各種培訓班多達十幾個,這樣就基本上每天都是除了幼兒園就是培訓或補習機構了,家長是輕鬆了不少!

這樣不僅浪費了很多錢,其實還不利於孩子的自我提升,孩子每天都只能去機械性地完成各種課程,而沒有時間發現自己的優勢,擴展自己的長處。對於很多課程只能是被動地去接受,學習效率低下。

誠然,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想樣樣都學精那是不現實的!如果樣樣都想去弄一下,最終的結果就是每樣都學不好,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一般給孩子合理地選擇1-2個他本人愛好的興趣班就行了,最多不要超過三個,否則貪多嚼不爛,不僅浪費金錢,還可使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將原本的愛好拋棄,最終得不償失。最為要命的是可能會由於過多的學習壓力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引發小孩的過激行為,最近網絡曝光的很多小孩不堪重負選擇自殺的人也屢見不鮮。

4、父母的愛慕虛榮、攀比作風。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有可能是最差的老師。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所作所為了,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愛慕虛榮、攀比成性的話,那麼他們的孩子大多數也是這樣的類型,因為平時耳濡目染,這種觀點就會深深地印入自己的骨子裡。

這樣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在脫離父母的監管後,會因為和別人攀比而出現嚴重的提前消費行為,如果父母無法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那麼他們就會去貸款消費。這也許就是這些年來那麼多人因為無法償還網貸而選擇自殺的原因,要不是虛榮心作祟,在知道那麼高利息、還有很多前車之鑑的情況下,誰還去弄網貸。

5、父母不切實際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中國自古有之,合理的期望以作為孩子們努力進取的一種動力。但是如果是不切實際的期望(比如一般平頭百姓你非要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國家領導人),那麼則會取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近十年我國很多大學生和從業者自殺和父母不切實際的期望脫不了關係。

以上就是【微孕】公眾號為大家分享的5大毀掉孩子的教育方式,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微孕】公眾號:因為有愛,才會奉獻,因為在乎,才會關注。這是我們最崇尚的愛。



特別聲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

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