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佛之女——陳修范的工筆花鳥意境無窮

九月art 發佈 2020-06-11T15:56:28+00:00

陳修范——著名藝術家、工筆美術家、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家陳之佛教授之女。她自幼得其父親教誨,並耳濡目染,心摹手追,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礎,蘊育了高雅的藝術素養。


陳修范——著名藝術家、工筆美術家、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家陳之佛教授之女。她自幼得其父親教誨,並耳濡目染,心摹手追,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礎,蘊育了高雅的藝術素養。



陳修范的工筆花鳥蘊涵深厚的傳統功力與素養,作品題材、風格與技法上,又不囿於傳統。如多樣化的題材、運用自如的積水法、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等,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她不僅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創作與研究,還主持成立省花鳥畫研究會,以展覽觀摩、理論研討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畫家為繁榮中國花鳥畫辛勤耕耘。




陳修范:祖籍浙江慈谿人,擅長中國畫。1950年考取了蘇州美專(後改為華東藝術專)。1955年,陳修范畢業於華東藝專,因其畢業時創作的一幅人物畫被上海人民出版社選中,故被分配到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先後搞過連環畫創作和美術編輯。後又調至江蘇人民出版社。



《小蓬萊閣畫鑒》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畫無論山水、人物、花鳥,大都工細較率筆為難。何也?率筆易見生趣,工細易近板俗也。李將軍金壁樓台、黃要叔雙鉤重染,皆非數十年苦心孤詣,不能臻此神妙,寫意點簇者,無非欺人語,甘苦當自知之。」



今人從事工筆畫的不多,從事工筆花鳥畫的更少,而陳之佛教授(1896-1962)不僅是我國現代工藝美術的先驅者、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深有造詣和獨具風格的工筆花鳥畫家。在那工筆花鳥畫奄奄一息之時,之佛教授知難而進,為振興發展工筆花鳥畫付出了大量心血。



他的作品不僅繼承了我國繪畫的優良傳統,取徐、黃與宋元諸家之長,更吸收了埃及、波斯、日本和西方藝術的長處,以及圖案的裝飾造型、色彩等表現手法,使他的作品不落窠臼,自辟蹊徑,創造了自己清新、典雅的藝術風格。



對於花鳥畫的創新,之佛教授作了較深的研究。他常對我說:「花鳥畫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如人物畫豐富多樣,更不如山水畫的山陵起伏、雲煙出沒、變化無窮,相反卻容易千篇一律,趨向單調和平凡。因此,就需要打破平凡,以使畫面生色,這就首先要求有美的意境⋯⋯」



之佛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構思巧妙,具有詩一般的意境。之佛教授常說:「如果一個畫家不能達到情景融合的境地,他的畫只能是依樣葫蘆,不能稱之為藝術品。」因而他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構思,傾注了無限深情,真正達到了感物而動、動而生情、情注於畫、畫感於人的境地。



花鳥畫的構圖與設色,是表達花鳥畫形式美的兩個主要方面,也是體現作品意與情的重要手段。之佛教授對此非常重視。他對作品構圖上形式法則的妥善處理考慮得非常慎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