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靈光寺內有塊匾,背後有一段曲折故事,上面的字一般人不認識

老朱聊古事 發佈 2020-06-13T00:30:39+00:00

廣東靈光寺內有塊匾,上面的字一般人不認識,背後有一段曲折故事。廣東梅州靈光寺內,懸掛著一塊特殊的牌匾,這塊牌匾上的文字一般人不認識!

廣東靈光寺內有塊匾,上面的字一般人不認識,背後有一段曲折故事

廣東梅州靈光寺內,懸掛著一塊特殊的牌匾,這塊牌匾上的文字一般人不認識!靈光寺牌匾上的字跡究竟是什麼?這背後還有一個曲折的故事?小編來為您揭秘:

廣東梅州靈光寺來歷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艷陽鎮陰那村陰那山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古剎,名字叫做「靈光寺」。靈光寺所處海拔約500米左右,占地面積共有6000多平方米,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作為現今我國重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靈光寺已經成為廣東省重要的旅遊景區,位列廣東四大名剎之一。

據史籍資料記載,在唐代懿宗咸通年間,靈光寺由高僧潘了拳創建,原名「聖壽寺」。至明洪武18年時,廣東監察御史又捐錢施捨,對該寺進行了擴建,並親筆賜名「靈光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東靈光寺內有塊匾,出自名家之手,好多人不認識上面的字


靈光寺天王殿的門額上,懸掛著一塊特殊的牌匾,這塊牌匾字跡遒勁有力,一眼便能看出是出自名家之手。不過有趣的是,幾乎所有遊客只能看懂匾上的兩個字,而不知其他兩個字究竟是什麼?其實想要看懂牌匾上的兩個字並不難,只要知道一個曲折的故事,諸位讀者就能豁然開朗,明白其中的韻味。

匾額背後有一段曲折故事


相傳在清康熙年間,靈光寺香火鼎盛,附近十里八鄉的村民都來此祈禱參拜,有一位舉人名叫陳鄂薦,也在閒暇之餘順道來靈光寺遊玩。陳鄂薦寒窗苦讀數十年,腹內儘是才華,在康熙癸酉年正式考中鄉試解元後,揚名於鄉里。突如其來的榮耀,令陳鄂薦頓覺歡喜異常,在他看來,自己飽讀詩書,在眾人之中出類拔萃,幾乎沒有人能蓋過自己的風頭。

正是因為如此,陳鄂薦愈發狂傲不羈,不將其他讀書人放在眼中。在靈光寺遊玩時,陳鄂薦心情大好,他與寺中高僧攀談良久,心中不免有些壯懷激烈,並在高僧的百般懇請下,拿來紙筆賜予靈光寺墨寶,寫下「頂外無山」四個大字。

康熙庚辰年時,陳鄂薦奉旨進京參加會試,憑著自己的博學多才,他再一次中了進士,被朝廷授予翰林院檢討一職,從此搖身一變,成了一名京官。

陳鄂薦從京城歸鄉時,又特意前去靈光寺一游,而此次前去的目的,倒不是遊山玩水,卻是要摘下當年「頂外無山」的牌匾。不過陳鄂薦此舉卻受到了寺中方丈的阻攔,方丈認為,該匾額乃是陳鄂薦意氣風發時的佳作,代表了他前半生的境遇,若是貿然摘下,的確是一種損失,倒不如再寫下一匾,以此描繪如今的心境。陳鄂薦頓覺此語有道理,於是仰望夜空,見一輪明月掛於天上,便心生靈感,提筆寫下「空中有月」四字,字體雖剛勁,卻透出一股柔和之氣。

「空中有月」與「頂外無山」對仗工整,也將「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詮釋出來,巨大的反差之下,更加突出了陳鄂薦的博學與謙恭。

此事曾一度成為美談,後人為紀念陳鄂薦,便為靈光寺題寫了一副對聯,文曰:「頂外無山,每聞佛殿鐘聲,都疑天籟;空中有月,試看寺門柏影,可悟禪機」,成為靈光寺之內!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其實每一個歷史遺物,除了自身的價值外,背後都蘊藏著一定的文化價值。文化價值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多的是裡面的內涵!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謝謝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