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愛茶而反抗,因反抗而拒茶,談談波士頓傾茶事件

茶眼看陝西 發佈 2019-12-19T13:43:26+00:00

243年前的今日,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催生了一個民主國家,催生了咖啡上位,催生的還有很多,請看本文,一起分析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原本。


243年前的今日,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催生了一個民主國家,催生了咖啡上位,催生的還有很多,請看本文,一起分析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原本。

波士頓傾茶事件的經過是這樣的:


美國當時還是英國的北美殖民地,人民跟著英國統治者學喝茶(雖然咖啡在1670年就引入北美地區,但是一直被視為「二流飲料」),而且一喜歡上就不得了,就像抽菸一樣上癮,每年喝茶的數量驚人。英國政府意識到茶葉是暴利來源,於是在北美殖民地對茶葉徵稅,先通過1765年的《印花稅法案》,規定凡殖民地所用茶葉及其它物品均需課稅。1767年6月,「托時德財政法案」(Townshend’s Revenue Act)通過,決定向英國轉口美國的茶葉等物品徵收高關稅,在廢除其它物品稅的同事,對北美人民喜愛的中國茶葉,每磅仍需課稅3便士。遭到殖民地的強烈反對。


1773英議會通過《茶葉法案》。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徵收輕微的茶稅。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由於擁有茶葉生意的壟斷權,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富蘭克林指出「自從法案實施五年來,單茶葉一項,就有250萬幾尼進入該公司的金庫」。

這個法案引起了殖民地居民的強烈不滿,他們通過不喝茶或改喝別的飲料來抵制該法案,彼得卡母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富蘭克林曾經用胡桃木的葉子來代替茶。然而,還沒有人發現任何能與真正的中國茶一樣可口美味的東西。於是一些著名城市如波士頓、紐約、費城、格林威治等地人民團體紛紛組織抗茶會。波士頓青年們在塞繆爾·亞當斯( Samuel Adams) 和約翰·漢考克( John Hancock)(綽號走私王)領導下,組織波士頓茶黨。經常舉行集會與示威活動。茶迷們寧願放棄飲茶嗜好,改飲咖啡與其他代用品,或宣布停止飲茶;並提出凡為東印度公司藏茶,裝卸茶葉,出售茶及買茶者,當視為公敵。這種事件到今天是不是仍然很熟悉?

矛盾到了1773激化到了頂峰,11月27日,東印度公司 「達特默斯號」、 「愛琳娜號」、「河狸號」3條載茶船,一直停泊在港內無法卸貨。在波士頓港事件的前兩個星期,富蘭克林作為從北美殖民地代表,為平息殖民地人的不滿,盡力使英國國會發「使到北美洲茶葉免費的臨時執照」。國會拒絕了這一請求。殖民地居民認識到,他們不可能從和平談判中得到任何東西。憤怒的殖民地居民開始走上街頭,遊行抗議。12月16日,波士頓茶黨又一次在老南教堂組織群眾集會,參加者達5000多人。集會決定令茶葉船須在當天下午駛出波士頓港,要船主再向海關交涉,仍遭海關拒絕;又要船主向總督交涉,又遭總督拒絕。


當船主返回會場轉達總督的答覆時,群情激憤,高聲抗議,湧向波士頓港口的格林芬碼頭。有數十名打扮成印第安人,手持短斧,分三組登上了茶葉船,打開船艙,劈開木箱,把那批有瓷器和漆器精裝密封的武夷茶葉傾人海里。他們在岸上人群圍觀下,把3艘船上價值18000英鎊的342箱茶葉,3個小時內全部傾入海。人們搖鈴相告,無不拍手稱快。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波士頓茶黨毀茶事件。



而正是這個事件作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國政府的開始,導致了後來的列剋星敦的槍聲,身為共濟會master級別會員的華盛頓率領英雄的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事情經過教科書都有,但是往往描述的貌似很清楚實際卻很模糊。這裡要本人感興趣提取的要點有:


一、北美殖民地人民因為愛茶而反抗,因為反抗而拒絕茶


爆發事件的起點來源於人們本身的口舌之欲,也就是對於茶葉的喜好,喜好導致了市場的需求,市場的需求導致了有利可圖,有利可圖就導致了眾人蜂擁而上,其中一個人說要獨霸市場,其他人不同意,於是矛盾就激發了。


不過事情有趣的是,殖民地人民因為喜歡茶而反抗英國政府,又因為反抗英國政府而排斥茶!殖民地人民,你們在奮鬥的過程中忘了初心了嗎?好在合眾國建立之後,慢慢的茶葉又返回到美國人民的生活當中。


1784年2月,美國第一艘「中國皇后號」快船,從紐約開航,經大西洋和印度洋到達廣州,直接運回茶葉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由此美國商人們紛紛投入了中美之間直接的茶葉貿易。到12年後的1796年,美國在中國收購的茶葉數量已比除英國外的所有歐洲國家收購總和還要多。從1784至1811年間,美國共有368艘商船從中國運出茶葉100369920磅。而1828年茶葉占中國輸美貨物總額的45%,1837年是65%,1840年是81%。


這個時期,美國交易最多的是伍秉鑒的怡和行,但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以及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這位當時世界的滔天巨富、廣州十三行的總商其實是他們反抗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債權人(後面我們會有文章專門講這個話題)。這個世界所有的爭鬥從另一個角度上看真的好玩得很。分分合合,都是因為利益,資本之下,貌似只有底下的人民被愚弄彼此戰爭對立,並為此付出代價。


一名在18世紀90年代到賓夕法尼亞的外國參觀者告訴人們,茶葉已經成為將家庭成員聯繫在一起的紐帶「朋友,熟人甚至陌生人都被邀請來喝茶」。南茜在她的日記中提到,在1783年12月的一個下午,她非常榮幸同華盛頓將軍一起喝茶。


在北美殖民地茶葉如此重要,以致於影響了它的歷史進程。自從十八世紀早期以來,茶就已經成為殖民地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根據18世紀中期到訪北美的彼得卡爾姆記載,茶代替了牛奶作為早餐飲料。喝茶由家庭走向了社會。由於喝茶為相互結識提供了機會,年輕的男女們都非常喜歡它。喝茶已經變成了許多社會集會的藉口,被邀請去喝茶也成了殖民地居民的重要事情。

二、波士頓傾茶事件本質是茶葉官方渠道與走私者之間的茶葉市場爭奪


波士頓傾茶事件的矛盾是主要在於殖民地茶葉走私者和東印度公司代表的英國官方利益爭奪。你看反抗的主要成員中有一個號稱走私王的漢考克。

關於美國的茶葉走私,我們必須把它放在整個大英帝國的大環境底下去看。


十八世紀,茶葉的大批量進口和消費,使其成為英國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1723年,臥坡勒Walpole請求設立茶葉等的徵稅制度,「其結果很使人感到鼓舞,在七年中,這些物品的稅額每年上漲12萬鎊」。後來,茶稅不斷提高,在18世紀中葉時長期保持在100%或者更高的稅率水平上,進而成為英國關稅收入的一個最重要稅項。英國政府從茶葉一踏上英國的土地之時起,就從茶葉上輪番賺取利潤,先是高關稅,然後是國內經銷稅和茶商執照費等等。


高關稅又帶來猖獗的走私。英國的茶葉消費市場非常大,逃避高關稅後的賺頭更是驚人。走私在茶葉輸入英國之後不久就開始,據統計,在1678年,在英國市場上銷售的茶葉已不下5000磅,而這年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進口量僅為4717磅,在這之前的三年(1675-1677年),公司又沒有一磅茶葉進口,茶葉又不是能多年存放的物品。結論只能是:走私帶入。不過,這個時期走私規模還不算很大。大規模走私的出現是從18世紀初葉伴隨著茶葉開始走進英國的千家萬戶,而英國又實行高關稅政策後。這是一種具有國際分工性質的勾當,荷蘭、法國、西班牙、瑞典的走私犯負責從中國弄貨,運到英國海岸後,由英國走私犯接手,再轉交給英國國內的茶葉私販經銷,各環節成龍配套。民間有茶葉流通地下管道的種種傳聞,1721年的報章就以揶揄的語氣記載:


「大量的茶葉被帶進奧斯坦德Ostend,這是通過荷蘭人之手,價格非常低廉,靠我們忠誠的走私者,對於如何逃稅,經常有大量新的、狡猾的、成功的方式被使用。東印度公司用不著無法從中國帶更多的茶葉而苦惱。」




也就是說,茶葉走私不僅僅在北美殖民地存在,而且在英國內部也存在嚴重的茶葉走私。而大家知道,十八世紀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貿易幾乎百分百是茶葉貿易,走私極大的觸動了東印度公司的利益,自然也動了英國皇室的奶酪。

當時,英國決定廢除「托時德法案」關於其他物品的關稅,但價值不菲的茶稅除外,使得美國茶葉的價格居然高出英國本土一倍。這一來,其他國家的茶葉走私乘機以低價進入,1769-1772年,英國輸入該地區的茶葉10619900磅,法國、瑞典、荷蘭、丹麥四國輸入的茶葉19902000磅,走私貨已是超過合法入口貨品,自1773至1775年間,英國輸入的茶葉減少到3149300磅,而四國增為22528800磅。使英國東印度公司庫存積壓17000000磅茶葉!殖民地走私茶占茶葉市場的百分之九十!這一回合,是茶葉走私者大勝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方渠道!


這就是為什麼後來英國會頒布《茶葉法案》幫助東印度公司銷售庫存的迫切原因。於是開始了兩者之間爭鬥的第二回合。這一回合,東印度公司火力全開,橫掃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茶葉走私者。


材料顯示,1770年左右,漢考克在他的大商店裡面售賣走私過來的武夷茶,他在廣告傳單中寫道:「如果武夷茶不合女士們的口味,她可以退貨並且退回她們的鈔票。」說明漢考克對自己的茶葉品質是相當的自信。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的是,約翰•漢考克,到底何許人?


簡單點說,他是整個北美十三州的首富,麻薩諸塞當地最有錢的土豪。漢考克帶頭抵抗英國殖民者,革命黨多年的花銷,他掏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獨立宣言》漢考克那個大大的簽名,是對英王喬治三世赤裸裸的叫板——他就是想讓英國人知道是他漢考克帶頭造反!



《獨立宣言》於1776年簽署,華盛頓直到13年後的1789年才就任總統,在這期間群龍無首?不,漢考克一直是美國的老大。華盛頓雖然娶了個有錢的寡婦,但是與漢考克比起來,也只能算個普通土豪。無論威望和地位、還是財富、政治影響力,都不能與漢考克同日而語。1775年的大陸會議上,喬治•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在這份委任狀上簽字審批的會議主席,也是約翰·漢考克,美國沒有自己的政府之前,大陸會議的主席,就是一把手。


《美國憲法》孕育出爐之後,美國政府才正式開始運作,1789年,華盛頓做了台前,漢考克幹了幕後,前者成為了開國總統,後者做了波士頓所在的麻薩諸塞州的州長。


在美國,總統就是個幹活的,壓根管不到州長,此中深意,你懂的。

這人牛逼吧?所以我們可以說,美國是一個有走私販創立的國家,這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有趣的是,官方茶葉的價格居然比走私茶葉的價格要低得多。儘管東印度公司不繳納稅收,但是走私的本質不就是逃避稅收嗎?


有說東印度公司之所以便宜是因為銷售積壓的庫存,所以便宜。但是庫存是什麼概念?茶葉的品質變差了嗎?如果庫存茶葉品質差因而便宜,那麼走私的茶葉哪怕價格更貴也應該有競爭力呀?


實際上是什麼,東印度公司庫存的茶葉品質一點也不差,你看文章細節「劈開木箱,把那批有瓷器和漆器精裝密封的武夷茶葉傾人海里」,你看,「瓷器和漆器精裝密封」,放在今天,這也是高端茶才有的包裝。(關於這個話題我們文章《清代廣州十三行的百年興盛居然興起於茶葉包裝的革新》會細談,感興趣的朋友看一下)也就是說,人家東印度公司茶的品質好,價格便宜,而你走私(儘管明文禁止)的茶葉品質不說,價格貴那麼多(東印度公司輸入的茶葉價格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這找誰說去?這麼一來,人們自然更願意購買又便宜包裝好品質高的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啦!



這極大的打壓了本土的茶葉銷售,而導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種植的茶葉商人無法生存。那怎麼辦?這些人就只好藉助殖民地人民對英國政府的反感情緒煽動暴亂,首先把東印度公司的品牌形象毀掉,在市場競爭仍然不能取得效果的時候居然採用「自主戒茶」和「強制戒茶」的方式,真實夠絕的!

北美人民為什麼要拒絕比自己進口還要便宜一半的東印度公司的茶葉?


有人解釋說:東印度公司傾銷的茶葉雖然比較便宜,但畢竟是外國的,假如北美人民都飲用了東印度公司傾銷的茶葉,那麼北美人民自己生產出來的茶葉銷售就會受影響,北美人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另外北美人民認為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扶植的,假如他們飲用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就等於他們還繼續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剝削。


不能說是all bullshit!但至少大部分是。

當北美人民被迫忍受高稅收剝削購買昂貴的茶葉的時候,你不反抗,不鬥爭,等到人們買著便宜的茶葉的時候,哦,你的錢少掙了,好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出來了。

人民都是別裹挾的。理由都是被強加的。利益都是少數人占有的。

三、波士頓傾茶事件中傾倒的茶是正山小種


波士頓傾倒的茶是武夷茶,這個武夷茶不是現在的武夷山岩茶,而是時間歷史更悠久的的正山小種,也就是英文一開始的black tea,中國稱之為紅茶的東西以馬斯。因為它的外在顏色是黑色的緣故,所以老外後來叫做black tea。想要感受這個味道,今天這個品種的茶仍然是紅茶市場的主力。


「正山小種」紅茶一詞在歐洲最早稱Boheatea,其中bohea是武夷的諧音;在歐洲(英國)它是中國茶的象徵,後因貿易繁榮,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或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正山」指的是桐木及與桐木周邊。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種傳統工藝製作、品質相同、獨具桂圓湯味的統稱「正山小種」,「正山」既指正確正宗的意義,而「小種」是指其茶樹品種為小葉種,且產地地域及產量受地域的小氣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種」又稱桐木關小種。茶葉是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有著非常濃烈的香味。因為熏制的原因,茶葉呈灰黑色,但茶湯為深琥珀色。


摘一個有趣的數據顯示,十八世紀正山小種在歐美的受追捧程度:

美尤克斯《茶葉全書》的「茶葉年表」記述,1705年,愛丁堡金匠刊登廣告,綠茶(GREEN TEA)每磅售十六先令,紅茶(BLACKTEA)三十先令。英傳記作家瑪麗返藍尼夫人記當時茶價為紅茶(BOHEA)二十至三十先令。也就是說正山小種的價格是綠茶的兩倍左右,和今天的市場情況正好相反,今天的正山小種賣不出太高的價格,反而是綠茶備受市場追捧,占有了中國茶葉市場的半壁江山。


必須要說明的是,英國政府一開始並非只在北美殖民地徵收非常高的茶葉稅,在英國本土也一樣。當時,英國對進口茶葉除征關稅外,在銷售時,還要徵收國內貨物稅,稅率較其他西歐國家都高。據載,英國茶葉的平均稅率為106%。其中,進口數量最多的武夷茶,稅率可高達成127.5%。在倫敦,每磅武夷茶的批發價為44便士。

再解釋一下,一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也就是每磅茶葉的零售價格是360便士,批發價,也就是零售成本是44便士,利潤超過800%?

而我們的中國的茶葉賣給他們的價格到底有多低?


無論怎樣,今天大家還可以簡單的喝到幾百年前的古早味正山小種,記住,現在的做法一般都沒有松熏。市場很亂,學會品鑑正山小種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老茶師、英國人諾頓誇獎說:「喝這種茶勝過飲人參湯」。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在他的長詩《唐璜》里寫道:「我覺得我的心兒變得那麼富於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於武夷的紅茶;真可惜,酒卻是那麼的有害,因為茶和咖啡使我們更為嚴肅。」武夷茶就是那個時候的LV。那時候LV在哪裡?是什麼?


毫不誇張的說,武夷茶讓一個野蠻的安格魯撒克遜改變了酗酒的習性變成一個擁有高貴英倫氣息的大英帝國。而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自然上行下效的模仿這一高貴的喝茶習慣,又因為茶葉的價錢和供應引發了一系列的市場衝突,市場利益的衝突演變為民族之間衝突,被定義為追求自由、平等的抗爭,最終導致了獨立戰爭的爆發。


事件的因果聯繫讓人覺得這個世間的其妙——一個武夷山的茶葉在太平洋的彼岸掀起了一場革命,給那裡的人們注入反叛與獨立的基因,並成了一個國家誕生的導火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