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往事:周家三兄弟反目成仇,夫妻間感情破裂,因日本女人

日航通鑑 發佈 2020-04-13T15:53:33+00:00

話說魯迅家有三兄弟,分別為大哥周樹人,老二周作人,老三周建人。徐淦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記錄羽太信子,其中說到:「上街採辦,下廚做飯,掃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裡里外外操勞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賢妻良母,鞠躬如也,低聲碎步,溫良恭儉讓,又極象紹興的老式婦女。」

話說魯迅家有三兄弟,分別為大哥周樹人,老二周作人,老三周建人。說起這老二老三這可是一個了不得,這對紹興兄弟娶了一對日本姐妹花,一時間傳為美談。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講述這背後的故事。

一、紹興兄弟與日本姐妹花的故事

魯迅二弟,叫周作人,與魯迅一同在日本留學多年。當時赴日留學生多是一群不諳家務的書生,可以說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因此當時周家兄弟便與幾個留學生一起僱傭了一個日本女僕來照顧大家的日常生活,這個女僕叫做羽太信子。

曾經有人笑談,娶女人就要娶日本女人,溫柔賢惠。這羽太信子,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日本女人。徐淦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記錄羽太信子,其中說到:

「上街採辦,下廚做飯,掃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裡里外外操勞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賢妻良母,鞠躬如也,低聲碎步,溫良恭儉讓,又極象紹興的老式婦女。」

早年與其兄長飽受外人白眼,缺少家人溫暖與照顧的周作人,便逐漸愛上了這位溫柔賢惠的日本女郎。後兩人登記結婚,終成伉儷。

此後周作人將羽太信子帶回了紹興居住。羽太信子家中貧窮,尚有一弟一妹,於是周作人應羽太信子之委託,將羽太信子之妹羽太芳子,之弟羽太重九接到了紹興居住。

此時的羽太芳子只有十五歲大,尚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在煙雨濛濛的紹興老宅中,羽太芳子便結識了二十四歲的魯迅三弟周建人。

愛情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有的愛情是一見鍾情,有的愛情是日久生情,很明顯周建人與羽太芳子屬於後者。在紹興老宅的屋檐之下,兩個年輕人同吃同住,這種陪伴逐漸轉化為愛意,最終二人結婚。

周家兄弟娶了一對日本姐妹花!小小的紹興城內頓時傳遍了這個消息!從小便被歧視與瞧不起的周家兄弟居然來了一個鷂子翻身,真是讓人想不到啊!

後在1919年,周家三兄弟賣掉了在紹興的住宅,之後舉家搬遷到了北京八道灣一帶,購買了一套四合院,之後三兄弟與其妻子便開始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種快樂的生活卻是一幕幕悲劇的開始。

二、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反目

在搬到北京後,到了1923年,魯迅與其弟周作人便反目成仇,甚至周作人想要以銅香爐砸碎魯迅的腦殼。兄弟二人反目成仇,甚至要血濺當場,這是萬萬讓人沒想到的。這一衝突的焦點,極有可能便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初嫁到周家,尚且是賢妻良母的樣子,但是隨著嫁來的日子變長,羽太信子便頗有了一些女主人的架勢,開始花錢大手大腳。羽太信子將自己的親友接來,花著周作人的錢養自己的親戚朋友,而且在吃喝用度上愛用日貨,更是一筆大的花銷。據回憶:

「周作人不僅把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出,還把多年的積蓄賠了進去,有時還到處借貸,自己甚至弄得夜裡寫文章都沒有錢買香菸和點心。」

魯迅見到自己弟弟受屈,心中也十分不快,經常勸誡自己的弟弟要節省一些,不能進一個花一個。但是周作人卻耐不住自己的妻子,便將大哥的話當作了耳旁風。羽太信子聽到魯迅這些話,自然心中有氣,便對魯迅心懷不滿。

羽太信子有一種怪病,情緒不好的時候便會發作,這種病發作起來,人便會先大哭,之後昏厥過去。按理來說這種疾病需要的是病人以一種舒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但是羽太信子性格剽悍,一發病便對著魯迅兄弟大罵,因為顧忌病人情緒,魯迅兄弟也往往順著她的心意來。

魯迅並非是什麼易於欺負之人。面對著羽太信子的潑辣與謾罵,一次兩次還行,時間長了魯迅怎能容忍?再加上弟弟周作人對於妻子的順從與放縱,魯迅只能評價弟弟一個「昏」字了。此時的魯迅,也逐漸生出了搬家的想法。

最終在1923年8月,魯迅搬出了這件曾經承載著周家三兄弟的記憶的北京宅子。搬家之時,不論是魯迅還是周作人都十分冷靜,但是這僅僅是暴風雨前的寂靜。

有的時候,這枕邊之風往往大於十二級颱風。可能是魯迅走後,羽太信子更加肆無忌憚,她怕是在周作人耳邊吹了不少秋風,最終引爆了周作人與其兄魯迅之間的矛盾,甚至差點引發一場血光之災。魯迅在日記中寫到:

「下午到八道灣宅取書及什器,比進西廂……其妻(羽太信子)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凡捏造未圓處,則啟孟救正之。」

從魯迅的日記中我們可見,魯迅的這位弟弟已經與這位日本姑娘站在了同一戰壕之中,一同譴責魯迅的不是,這對魯迅來說,是多麼大的傷害啊!據說周作人講到了興起之處,甚至抱起了一個獅子銅香爐想給魯迅「開瓢」,多虧被旁人攔下,才沒有釀成血案。

作為旁觀者的周建人,也承認這位嫂子確實是對自己大哥魯迅頗有意見,他曾經在《魯迅與周作人》一文中寫到:

「他(指魯迅)常買糖果給周作人的小孩(他自己那裡沒有小孩),周作人夫人不讓他們接受而拋棄掉。魯迅對我說的是,他偶然聽到對於孩子有這樣的呵責:『你們不要到大爹的房裡去,讓他冷清煞。』」

因此看來魯迅兄弟反目成仇一事,與這位潑辣刁蠻的日本太太是離不開聯繫了。

但是個人認為日本太太只是一個誘因,真正衝突的原因我想是周作人對於常年壓於自己頭上的父權與兄權的反抗。

魯迅兄弟父親早死,魯迅作為長兄,按照中國傳統來說,長兄如父,魯迅就應該承擔起父親的責任,魯迅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年少的他便不斷奔波於藥房、當鋪之中,年紀輕輕便已經嘗盡了人世間的冷暖。魯迅有一篇文章叫做《風箏》,其中魯迅便以一個長兄及父親的姿態狠狠地教育了想放風箏的弟弟周建人。魯迅在文章中寫到:

「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由此我們可想而知,少年時代魯迅的霸道與不講道理。因此我們也可以想像周作人在其年少時代,怕也沒少受到魯迅以父親之威施加的壓力。

當周作人長大,有了反抗能力之時,他便愈發想要反抗這種父權的壓榨,我想藉助了自己兇悍的老婆,周作人也趁機反抗了這位童年如同霸王一般的兄長了吧。

但是魯迅心中,對於童年之事也是充滿了悔恨,他想要去補償自己的弟弟,但是也不知如何做起了。

三、周建人與羽太芳子愛情的崩潰

我們這邊再說周建人之故事。此後的周建人離開北京,前往上海工作。而此時的羽太芳子已經身懷六甲,便沒有隨丈夫前往上海。

羽太芳子分娩後,周建人曾經提出帶母子二人一同去上海生活。但是羽太芳子沉迷於自己姐姐的精心照顧以及北京富足安定的生活,不願意隨周建人去上海。甚至搬出了一句中國詩詞來搪塞周建人,羽太芳子說:

「周君,你們中國有句古詩說道,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們從日本到紹興,再從紹興到北京,現在又要去上海,我不想折騰了。在這裡有婆婆照顧,有姐姐、姐夫陪我,我覺得日子挺好的。」

滿心苦悶的周建人說不過伶牙俐齒的妻子,只得隻身一人返回上海。周建人在上海,其實過得也不容易。上海雖然是天堂,但是也是銷金窟。初來上海的周建人無力應付房租、吃飯等費用,因此只能依靠兄弟、母親的接濟為生了。當領到了第一月的工資之時,周建人將大頭寄給了北京家中,一部分寄給自己妻子當零花錢,自己只留下了最低生活標準。我想各位男同志看到這一段,恐怕是感同身受,潸然淚下吧。

在萬般苦悶之下,周建人結識了自己在紹興明道女校所教過的學生王蘊如。王蘊如美麗動人,又知書達理,她給予了孤身一人在上海的周建人以莫大的安慰。在這種情況下,周建人步了自己兄長魯迅的後塵,與王蘊如在上海同居。這周家兄弟身上,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情聖的潛質。

知道了此事的潑辣不讓人的羽太信子說道:

「這原本不關我事,我就是看不慣他們合起伙來欺負可憐的大嫂朱安和妹妹芳子。」

這感情的事,真的是清官難斷!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