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七星墩遺址現4600年左右的文字

岳陽晚報 發佈 2020-04-18T09:04:13+00:00

華容縣歷史文化悠久,嚴肅研究員寓居北京但非常關心家鄉文化事業的發展,曾多次與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岳陽市博物館原副館長張中一和市文化學者陳湘源等專家就七星墩遺址的發掘和古文字及金文的研究開展過多次商討。

岳陽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寧瓏)2020年1月11日,2019「湖南考古匯報會」在湖南省博物館報告廳舉行,作為「考古中國__長江中游地區文明進程」研究項目支撐點之一的七星墩遺址位於湖南省華容縣東山鎮東旭村,被確定為湖南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城址。


農村小康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嚴肅向本報記者發來華容七星墩遺址岀土文物盆形鼎的研究成果。他根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官網於2019年11月26日該項目負責人王良智發布的「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2019年考古工作簡介」中出土應為石家河文化早期遺存的「盆形鼎」上寬扁足飾兩道凸棱作出判斷,由寬扁足飾兩道凸棱加上折腹圓棱的一小部分構成「丌」形早期文字。


據他介紹該「丌」形文字距今4600年左右,比堯帝都城陶寺遺址扁壺毛筆朱書類似甲骨文的神秘文字「父」(初識為"文")早600年以上,比商代甲骨文早至少1300年以上。該「丌」形文字可能是中國目前已知筆劃數為3的最早文字,並首次確立了橫(一)與豎(丨)筆劃且筆劃數為3的組合,從此文字的發展由最早的圖案正式跨入橫豎筆劃發展時期,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古三皇時期重要實物標本。


華容七星墩「丌」形文字與世界上公認最早的產生於公元前3400年左右由古蘇美爾人所創的楔形文字形成年代接近,隸屬同一「象形」系統。

為此「丌」形文字的認定,本報記者特意諮詢了湖南民族職業學院院長助理姜宗福和他領導的文字研究所,初步認同上述發現並進一步肯定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一定產生於長江流域,歡迎古文字研究專家對七星墩遺址的「丌」形文字發表學術觀點和討論。

華容縣歷史文化悠久,嚴肅研究員寓居北京但非常關心家鄉文化事業的發展,曾多次與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岳陽市博物館原副館長張中一和市文化學者陳湘源等專家就七星墩遺址的發掘和古文字及金文的研究開展過多次商討。他本人相信隨著4月1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東北考古工作站在華容縣東山鎮佛寺村掛牌成立,進一步開展七星墩遺址的文物保護、考古調查、發掘和盆形鼎的出土及寬扁足飾上「丌」形文字發現等各項研究將為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明形態與模式的研究及該地區文明歷史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提供了基礎資料支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