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武漢:八鋪美食街,高中最愛的那兩碗牛肉粉,香飄數十年

大武漢美食榜 發佈 2020-01-16T13:11:09+00:00

當武漢的自媒體聚焦水陸街、糧道街時,這幾條街道上的餐飲店以優異的地理位置、可口的美食,贏得了武昌城內有格調人的推崇,而距此不遠的八鋪街、新橋便成了滄海遺珠。


初秋的早上,八鋪街的丁字路口,人流車流在你爭我搶。距此兩百米左右,啟河牛肉粉麵館依舊是兩兩三三的人,在等待服務員快速下粉。我與80後、酷愛紅酒的拉菲小陳在啟河牛肉粉麵館前的一張桌子前坐定,一桌吃食依次擺開,兩碗牛肉粉、一碗糊湯粉配油條、一份豆皮、兩碗綠豆湯。


當武漢的自媒體聚焦水陸街、糧道街時,這幾條街道上的餐飲店以優異的地理位置、可口的美食,贏得了武昌城內有格調人的推崇,而距此不遠的八鋪街、新橋便成了滄海遺珠。

巡司河,這條形成於南北朝時期的河流,如今已成為地下河。那裡有兩家開了有二三十年的牛肉粉店,隔著一條巡司河而立,是街坊鄰居戀戀不捨的老味道。正因有此,他們對網紅水陸街的美食不屑一顧,鬼才去排隊吃跳舞豆皮?苕貨才吃性價比很低的牛肉粉!


吶,就讓我們走進八鋪街,走近巡司河……



魏氏牛肉粉面,老武昌的良心粉店


打小就生活在八鋪街附近的拉菲小陳心中有一張牛肉粉美食地圖,他曾是魏氏牛肉粉的忠實擁躉。


小時候,小陳去復興路二職中上學,那是一所有名的藝術中學。路上,會經過魏氏牛肉粉面。他經常忍不住進去吃碗粉,打打牙祭。魏氏的辣,是那種顆粒狀的紅辣椒,天雷勾地火的那種辣,但吃了又想吃,那種感覺像是苗疆的中盅。然後,舒坦地搞定一海碗,打個滿足的嗝,步行到學校,嘴角還殘存著牛肉粉的香味。


上午十一點多放學後,調皮的小陳會去魏氏隔壁的網吧打星際爭霸。他注意到,打烊關門的魏氏掌門人會去賭場小玩一把,這是他難得的娛樂方式。等到下午,他又會揮動大勺,在大鍋里炒制牛油與牛皮等料,先炒後熬,一股難聞的味道紛紛揚揚。第二天,一份份鮮美的牛肉粉就出來了。


長大後,小陳發現,這樣的炒制,類似於襄樊牛肉麵的做法。而這麼多年過去,小陳也不知道魏氏給賭場奉獻了多少銀子,他給星際爭霸奉獻了多少青春荷爾蒙。




不止小陳,魏氏牛肉粉面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我和小陳一起吃飯的時候,拼桌吃飯的叔叔說,他1986年時候就在魏氏吃吃粉面,三分錢一碗牛肉粉。小陳的媽媽至今還是魏氏的擁躉,動不動就跟小陳說,「早上順便幫我打包一碗牛肉粉回來。」


於是,找個周末的早上,我專程去吃,點一碗牛肉粉,看菜單才十一塊,大片的牛肉,鋪在粉的表面,紋理很是漂亮,湯滿得快要溢出來,堪稱武漢價格最良心的粉店之一。



買完牛肉粉,想起來忘記了油餅,又趕忙排隊去買剛出鍋的油餅,一元五角一個。個頭很大,渾身光燦,餅身點綴些許黑芝麻。單嚼起來脆口,泡在湯里吃,真是風韻十足。


或許,因為中間買餅,等待的時間久了,細粉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可惜。但這也證明了,魏氏的粉不是塑料粉,而是的的確確的米粉。


牛肉口感呢,並沒有外表看起來驚艷,帶韌性,卻不夠香。而且,湯水雖鮮但有點偏淡,看有些客人,都沒喝完。


小陳說,經過一次搬遷後,魏氏的老闆隱退,原先在店內幫忙的妹妹接手,口味開始出現變化。有一些老客說過,魏氏牛肉粉沒有以前用心了,看來講的沒錯。


在魏氏吃粉,有一些老客才曉得的吃法。吃牛肉粉加紅油,是有講究的。小陳指點我,需要撇一點鹵湯,而不是那表層的紅油。前者是牛肉的鮮香,後者只是單純的辣而奪味。現在的服務員不懂這個,給你隨便加,破壞了牛肉粉的味道。



在魏氏,點一碗粉面,自己而已隨便搭配。門口左側的油炸攤,除了油餅,還有現炸的面窩。右側呢,則是做豆皮的,吃完粉,看師傅轉鍋顛鍋,手法像阿斌豆皮,不知道有木有師承關係哈!


魏氏牛肉粉面,總要人聯想起國營年代的氣象。不管你是中年的阿姨大叔,還是穿著時髦短裙的青年靚女,都要排起長隊。而老闆娘於服務員,忙碌不已,且不耐煩。他們會給你一個大碗,盛著白花花的粉,碼上大片的牛肉,澆上兩勺滷水,再添滿湯汁。同時,還供應豐富的豆皮、油條油餅與面窩的炸物,在一家就搞定所有,無需去他處。


二、啟河牛肉粉,欲說還休的紛紛情慾


「除了新橋魏氏牛肉粉,我小時不敢過巡司河去吃任何東西,生怕被周圍人笑話。如果去吃了,吃後覺得難吃,又不敢說出來,只能將委屈壓在肚子裡。因為萬一被人撞見了,就會被街坊們嘲笑,『你個苕貨,那麼難吃,還去?像是壞孩子做錯了事,真是叫人抬不起頭來。』」小陳說。


畢竟,八鋪街這邊美食可以獨立成章,從牛肉粉面、豆皮、熱乾麵、炸醬麵,到糊湯粉、油條,無需走出這一片區域,即可飽餐而歸。



小陳對我說,民國年間,他的祖輩居住在城裡,因為日軍轟炸,祖業遭毀。為了避難,舉家南遷大約一公交站之地,就到了城外的八鋪街。


八鋪街,屬於白沙洲片區。武漢民俗學家葛亮老師說,其得名有三:據說早年有八家店鋪;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政修武金堤,這裡是第八段指揮部,故名八步街;清巡司衙門下有個建制叫做「鋪」,到這裡剛好是第八鋪。


因為處於城內城外交界處,屬於多方不管的地區,這樣的地方,容易安置人口,也因這滾滾紅塵,人流交織,繼而產生了平價美味的餐飲店。有別於老武昌衙門、老漢口商人對口味的挑剔,八鋪街的美食是必須是平民划算的,也是重口味的。


順便一提,八鋪街東北部還有一條小巷為永勝街(原名盛街),是為紀念辛亥革命永遠勝利而更名的,只是不太為人所知啦!



在八鋪街,我們先買一份魚糊湯粉加油條,然後在程記豆皮搞一碗豆皮。


八鋪街上,有家鼎鼎大名的姚明糊湯粉。這裡一碗糊粉,才四塊錢,加一兩粉,不過五元。小陳告訴我,吃魚糊粉,要從邊邊吃起,粉上要粘上糊糊,才好吃。不要隨便攪動,不然就澥掉了。魚糊粉,粉要細而軟,糊湯要有濃濃的胡椒味,喜頭魚要鮮,而且配剛炸出來的油條最好吃。


與糊湯粉相比,小陳對豆皮的情結更加深厚。五六歲時,小陳迷上了八鋪街一家胖姐豆皮。胖姐做出來的豆皮,皮子焦脆,送到嘴巴里,牙齒一咬,咔嚓聲在人體骨骼里傳遞,整個人心都感到是酥脆的。武漢話說這種感覺叫做「枯」,是更上一層的酥脆。



讀書時候,小陳與這家豆皮的故事,離不開那個大他一級的高中學姐。


初三時,小陳偶然與學姐相識。進入高中後,小陳跟籃球隊的學長們混熟,也跟學姐混熟。有天放學時候,學姐就發話了,「小陳,把你們家門口那個豆皮給我打包幾碗。」不用學姐細說,小陳就知道是這家豆皮。而作為第一年級的小學弟,他只有屁顛屁顛買豆皮,服從的份兒。


每天一大早,八鋪街附近的人們都會在十字路口那兒排隊。小陳打包幾份,步行十五分鐘到復興路的學校,豆皮依然焦脆感十足,蛋香四溢,學姐給他點個大讚。


小陳一直到吃到2013年,搬離這片地區。學姐,也不知去向何方。時隔多年,再次尋回,已經是程大姐接手,另起爐灶,做起了程記三鮮豆皮的日子。


程大姐之前在斜對面的胖姐家幫工,後來腰椎不好的胖姐轉行做起了熱乾麵,程大姐便獨立出來,接班做起了豆皮。



程記豆皮依然保持著焦脆感,這樣的焦脆在武漢也屬前列。缺點依然是糯米過多,榨菜、乾子丁較多,肉丁基本沒有。而且,糯米是在做好蛋皮鋪糯米時候,淋一邊滷汁,然後出鍋時候,還會應顧客要求,再淋一遍滷水。這樣的做法,跟高雄路王師傅類似,但三鮮豆皮品質在王師傅之上,畢竟王師傅豆皮的糯米實在不敢恭維。


程大姐的三鮮豆皮,一鍋出12份,給四個蛋,五元錢一份,這在以低配比出名的武昌來講,還是不錯的。


雖然小陳是魏氏牛肉粉的擁躉,但他最推崇的牛肉粉還是啟河。


小陳與啟河的相識,還是來自於那個高中學姐的推薦。「你們家門口,還有一家不錯的牛肉粉啊!給我打包一份!」


小陳這才曉得家門口的那家這樣有名。原來他路過這家店,看到人並不多,一直過其門而不入。於是,在學姐的推薦下,他第一次接觸,老闆給了他將近鋪滿碗面的牛肉,他不覺感慨,「牛肉好多啊!」,便迷上了。朋友推薦的就是好,何況是籃球隊的學姐。有沒有《藍色大門》裡頭的青春感覺?小陳沒說。



如果說當年的魏氏牛肉粉,是乾柴烈火,用一把紅油、辣椒與些許有嚼勁的牛肉,不讓你有絲毫反抗地霸凌你。那與魏氏牛肉粉一河之隔的啟河牛肉粉,滷牛肉依然是切大片,說鋪滿整個碗面是毫不誇張的,粉的出品柔韌有度,要的微辣,是那種綿長的又回味的辣而不燥,是溫情脈脈地侵蝕你、占有你。等你恍然醒悟之時,才知已經無法自拔,索性倒在她的裙擺之下。


啟河牛肉粉,一般九點多鐘,最遲十點,就賣光了。在小陳小時候,還有個爹爹炸蔥油餅,很香,一塊錢一個,後來沒有再炸。在這裡,吃的是童年的記憶。


小陳有時候睡懶覺,起床一看九點多,中午又不想做飯,就趕緊跑來問,「還有沒?」「最後一碗!」「你給我留著!我先去打包豆皮或者糊湯粉,給老婆。」


一番簡單有效地對話後,最後一碗,就這樣留給了小陳。因為是老熟人,老闆心照不宣地多給了他幾片牛肉。



當年啟河的老闆已經不做,現在接手的是他家姑娘。因為是自家的房子,免去了不少成本,老闆對於生意也沒有那樣在意如何賺錢,他只是想做好這味粉面,給每日醒來的街坊鄰居一次美滿的過早體驗。


這兩年在十堰、黃石經商的小陳說,在武漢享受牛肉粉成本很低。哪怕在十堰這樣的城市,不僅味道差,而且牛肉少得可憐。十五塊錢一份,只有一點牛肉丁,真沒意思。這大概是我眷戀武漢的原因吧。



在小陳的童年記憶中,巡司河是清澈透明的,而父母們會在河裡抓蝦捉魚,簡單一烹飪,就是上好的味道。


多年後,巡司河一度遭遇嚴重污染,臭氣熏天。經過整治後,從明河改成了現在的暗河。小陳呢,也從童年到了中年,那個好吃男孩,轉身成餐飲從業者。而那些幼時的好味道,在歷歷萬鄉之後,居然還都在,風采不遜當年。


這大概像張愛玲說的,原來你也在這裡。真好!


作者:舒懷

圖片:舒懷、網絡


更多武漢美食品鑑請加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