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慎獨」:慎其獨也,方能成其大業

芳馨小雅 發佈 2020-05-14T03:48:42+00:00

何謂「慎獨」?《大學》有言: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兩部儒家典籍都不約而同提及的一個君子品行——慎獨,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依筆者看,「正其心」是慎獨,「誠其意」是慎獨,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獨。

何謂「慎獨」?《大學》有言: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兩部儒家典籍都不約而同提及的一個君子品行——慎獨,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依筆者看,「正其心」是慎獨,「誠其意」是慎獨,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獨。

慎獨是一種氣度,是楊震面臨重金時,那鏗鏘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如此話語,堅定得無力可撼,這是對生活的徹悟,更是對人生的真誠。

慎獨是一種信念,是許衡面對滿樹香梨時泰然自若的感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麼好吃,也不能吃,因為它不是自己的,雖然這梨樹種在路旁,看似無主,但依舊,我心有主,因為有主,所以心正,因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慎獨是一種哲學。因為慎獨,所以身修,因為身修,所以家齊,因為家齊,所以國治,因為國治,才終得以平天下。堯舜者,慎其獨也,雖無人在旁,亦恪守禮教,不逾矩,終得以天下仁,桀紂者,凡事依照個人喜惡而定,率天下以暴,終難免亡國。

是故君子慎其獨也。

然小人反是,「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獨自一人時常做壞事,見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飾,那又有什麼用呢?素養、品行的高低是一種由內及外體現出來的東西,無法表里如一的小人們,平日裡散漫慣了,又怎能偽裝成功呢?倒是更讓人覺虛偽與造作,而毫無益處。

有人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何必要在獨處時過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別人,怎能有所作為?所以,不要為自己找藉口開脫,要想有所為,必先做到慎獨。

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復禮,誠意處世,做到敏於事而慎於言,那麼,離慎獨的境界,也就不遠了,離君子之道,也就不遠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因為慎其獨也,方能成其大業。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作者曾彥彥),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