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申報啟動,紡織相關已有七處進入遺產名單

《紡織服裝周刊》 發佈 2020-04-17T06:11:55+00:00

本刊記者-郝傑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文組織開展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申報範圍主要包括:1980年前建成的廠房、車間、礦區等生產和儲運設施,以及其他與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

本刊記者-郝傑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文組織開展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申報範圍主要包括:

1980年前建成的廠房、車間、礦區等生產和儲運設施,以及其他與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申請國家工業遺產需工業特色鮮明、工業文化價值突出、遺產主體保存狀況良好、產權關係明晰。

通知中還強調,申報項目還必須具備「在中國歷史或行業歷史上有標誌性意義」、「具有代表性的工業生產技術」、「具備豐厚的工業文化內涵」、「具備良好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基礎」等5項條件。同時,將按屬地原則申報國家工業遺產,遺產所有權人為申報主體,填寫《國家工業遺產申請書》後還需經當地縣級或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向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據悉,材料報送時間截至2020年6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委託專業機構對本次申報情況進行評審,經審查、公示、核定後向社會公布。

據了解,工信部自2017年起開展國家工業遺產認定,迄今為止,工信部先後認定了三批共102個國家工業遺產,其中,有7個紡織相關工業遺產項目位列其中,分別為:第一批認定的寶雞申新紗廠、菱湖絲廠,第二批的國營751廠、大生紗廠、青島國棉五廠,以及第三批的高平絲織印染廠、常州恆源暢廠。

工業遺產是在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留存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和,是我國工業文明的見證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作坊、車間、廠房、礦區等生產儲運設施,和與之相關的生活設施、生產工具、機器設備等物質遺存,以及生產工藝知識、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非物質遺存。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對全國工業遺產摸底調查顯示,全國尚存工業遺產近千處,從行業領域看,原材料領域工業遺產占比超過1/3,裝備製造、消費品領域工業遺產占比均超過1/5。

作為母親工業,紡織工業為我國的工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產,成為了行業發展的見證。在青島頗受歡迎的紡織谷就是在國棉五廠舊址上對其進行全面修復和創新利用建成的。該廠擁有80餘年歷史的水塔、紡織設備、鋸齒形主體廠房、老井、鐵路專線橋、溴化鋰冷卻塔等10個核心物項都已成為保護利用的重點。紡織谷在老紡織廠遺址景點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以紡織博物館為龍頭的生態場館、百年秀場、會展中心、時光長廊、紅磚長廊、畫家工作室等,將文創融入工業旅遊,全面發掘工業遺產的文化、經濟、科技、社會價值。如今的紡織谷,不僅成為一個創新性紡織產業園,還是一個國家紡織服裝集成創新平台、一個城市時尚生活體驗中心和一個標誌性工業旅遊的目的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