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聊天是項技能,如何優雅地開啟、接住、轉移話題?

365知識角 發佈 2020-05-14T23:02:11+00:00

我們為什麼聊天?兩個認識的人,在電梯/門口/一張桌子前如果互相不說話,常常會產生尷尬的情緒。「今天好冷哦」「雨蠻大的」「快過年了呢」……這些複述顯而易見事實的句子都沒啥實際意義,基本上相當於倭黑猩猩互相理毛,維繫一些弱關係的存在。

我們為什麼聊天?

兩個認識的人,在電梯/門口/一張桌子前如果互相不說話,常常會產生尷尬的情緒。「今天好冷哦」「雨蠻大的」「快過年了呢」……


這些複述顯而易見事實的句子都沒啥實際意義,基本上相當於倭黑猩猩互相理毛,維繫一些弱關係的存在。

事實就是這樣,人對語言的依賴常常到了忘記語言只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絞盡腦汁想要談什麼話題,但忘了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

對話通常有兩種目的模式,一種以效率為導向,用語言來交換信息,目的是要儘快完成某件事。開會、面試、推銷,都是這樣,一旦雙方都目的明確,那麼怎麼用最少的時間來完成對話就成為核心。簡短、直白、明確,不需要冗餘信息,就是一次好的對話。

另一種是以建立關係為導向,用語言來喚起對方的某種情緒。約會、閒聊、聚餐,多是這種。人們東拉西扯只是為了能「把自己的信息寫入對方的資料庫,把對方的信息寫入自己的資料庫」,從而建立關聯。本質上和一些動物會在對方身上留下自己的氣味沒太大差別。

如果雙方處在不同的對話模式里,對話就十分容易夭折,還會讓雙方都很不愉快:

比如過年回家,長輩對你噓寒問暖,想天南地北跟你好好敘舊,你則希望快點完成「寒暄」任務,用防禦和應敵的姿態「嗯、對、是」;

比如女朋友被上司責備,向你傾訴,其實是在求安慰,你卻提出「被罵是因為你的時間管理沒做好,提高一下自控力下次就不會被罵了,先下個 todolist。」

又比如一個創業者和投資人對話,投資人希望對方能在十分鐘內說清所有要點,創業者極盡想先通過情感對話建立良好關係的舉動,就十分容易變成「社交性的表演」。

但不論是哪種模式,一段對話能展開,就意味著你們彼此都想要從對方身上得到某種反饋。能引導對方給你預期的反饋,就是會聊天。

通常而言,人們對對話的預期主要有三種:確保對方收到我發出的信息了並且會按照這個信息去行動、確保對方並不討厭我、確保對方無法拒絕我。

第一種經常出現在工作和命令語境裡,比如「今天下午 18:00 前稿子發給我」、「別玩遊戲了,快來吃飯」。(這種以效率為主的談話這裡不做談論。)

第二種是最常見的聊天,「要找什麼話題才能讓氣氛不那麼尷尬」、「跟喜歡的女孩子要說什麼做開場白」,旨在營造友善的談話氛圍,讓對方覺得「跟你聊天很舒適」;

第三種類似法國人的「誘惑式」談話,並不只是讓對方在談話里感到舒適,而是為對方塑造一種人為期待,形成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們把它稱為「有情趣的聊天」。

身處社會裡的人,都需要通過他人的反饋來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要讓對方覺得跟你談話很舒適,原則是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重視」,也就是我們之前談論過的,在對話中透露出「意識到對方的存在」。

以道歉和感謝為例,在「謝謝」和「對不起」後面加上對方的稱呼,就能讓一句話從禮儀性的情感表達變成對對方的認可。例如,「謝謝」,就沒有「謝謝媽媽」、「謝謝老爸」、「謝謝胖虎」來得更有溫度。而在感謝之後增加感謝的理由和我的感受,就是在把謝意和歉意更加具體化,進一步強調「你」的存在。

比如,動畫導演今敏在遺書上談到,疾病纏身的自己希望能再見父母一次,想當面對他們說,感謝你們生下我。次日父母從札幌趕來,看到病床上的兒子,母親脫口而出:「對不起,我沒有把你生成一個健康的孩子。」 這種從源頭上就抱以謝意和歉意的話,可以說是極致的「重視對方」。

而如果對方的話沒得到回應,就有「存在感」被否定的感受,希望「秒回」、希望「很多字的回覆」、希望「不群發,只單獨發給我」,都是在希望自己的存在被反饋、被確認、被重視。

前提是對方希望得到你的反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在平衡中推進,單方面冒進會破壞穩定,就像剛認識女孩就送重禮、兩人還不太熟悉的情況下就表白,都會讓對方覺得「你在索取高價值的報答」而感到有壓力。

長期的健康關係總是在平等的關係下維持下去的,有情趣的聊天則會讓天平兩端都不斷提高砝碼,如同一場始終保持在前戲狀態的性愛,雙方都明白「高潮結束對話也就結束了」,因而始終讓對話保持在滿足的前置狀態,讓對話永遠都處於「未完待續」。

關於如何讓對話可以永遠繼續下去,我們整理了一些或許對你有幫助的建議:

1、如何構建聊天的基調 | 確保談話的目的是建立關係,而不是處理事務

如果你們是在進行公共話題的討論,那麼「以客觀為標準,建立因果,推理總結」就顯得很有必要,言辭激烈的辯論場並不是都不能讓雙方產生深厚友誼。但這種說理式談話需要雙方有很強的知識背景和探討意願,如果一方沒有足夠的儲備,就容易變成單方面的說教。

比較安全的做法是,把聊天的基調從想要「探求真理/獲得勝利」拉回到「關注對方感受」上。並不是一定要這麼做,但這麼做至少能保證聊天氛圍的友好。

具體的做法是:

不要抽象概括要具體細節。越具體越有畫面感越能引起對方興趣,把「日本人都很有禮貌」引導到「去年和朋友一起在大阪旅遊的時候在 711 遇到的一個老奶奶…」;

不要預測未來要關注過去。回憶過去有比空想未來有更明確的情感,把「100 年後人類一定沒有婚姻了」引導到「你小時候有想過長大以後要跟哪個明星結婚嗎?」;

不要做評價要談感受。你的評價可能和對方有衝突,你的感受則會讓對方更有的放矢,把「麻婆豆腐就是川菜之王」引導到「川菜裡面最喜歡麻婆豆腐」;

不要「猜動機」要「談事實」。大多數人不喜歡被下判斷,任何涉及到評價對方的話,都飽含風險,把「你就是不愛我了」引導成「你已經連續三天很晚才回家了,我會覺得被冷落」;

不要「防禦否定」要「開放肯定」。聊天不是求勝過對方,先肯定對方再談自己另外的想法,把「你這不太行」引導到「對對對,而且我聽說…」;

不要「客觀標準」要「我/你的標準」。大數據對個人而言沒有任何意義,人類的標準對單個的人來說也是,把「你居然 30 多歲還喜歡看《我的英雄學院》這種兒童動漫」引導到「你最喜歡哪個角色」;

2、如何用提問的方式打開話題

有回應才有對話,讓對方有所回應,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用提問來打開話題。原則是讓對方回答你時沒有負擔。「你覺得波粒二象性和弦理論靠譜嗎」、「你對如今年味越來越淡有什麼看法」、「想吃什麼」、「在嗎」,就屬於會給對方造成回答負擔的提問。

具體的做法是:


儘量避免需要知識量的問題,可以問跟對方有關的事。比如「現在中國還有多少人過年還吃餃子啊?」不如「你過年吃餃子嗎?」更讓對方放鬆;

儘量避免需要表態的問題,可以問對方事實。比如「你喜歡吃餃子嗎?」不如「你經常吃餃子嗎?」;

儘量避免開放性的問題,可以為對方設定好選項。比如「你最喜歡哪個國產演員?」不如「你更喜歡黃渤還是彭于晏?」

儘量避免需要總結歸納/邏輯推理的問題,可以問對方實際情況。比如「你們家還有年味嗎?」不如「你們家過年還會放鞭炮貼春聯嗎?」

總之,提問越明確越具體跟對方越相關,對方回答得就越省力。

當你們還不太熟悉時,雙方可能都會處於「防禦」的姿態,對話的性質容易變成純粹的「獲取信息」的工具,自己暴露得越多就越危險,所以在你向對方提問的時候,需要談及自己,用自己的信息來換對方的信息,以此來緩解對方的「信息暴露的不安感」。但是當對方卸下防禦狀態時,人都更想要聊自己,你就可以更多地轉換成傾聽者,引導他說更多,你則避免自己過多地聊自己。

3、如何鼓勵對方多說

當對方傾訴欲很強時,可以給對方一些正面的情緒回應,鼓勵 ta 說下去,比如「真的嗎」、「怎麼可能」、「完全不知道啊」。

也可以通過重複對方關鍵詞,來鼓勵對方多說,比如「今年年會我們組阿卡龍抽獎抽到去首爾三日游」,你可以回「年會?」,對方就能進一步說年會的細節(「對啊,上個禮拜來了」),或者回「阿卡龍?」、又或者「首爾三日游?」

對於傾訴欲沒那麼強烈的人,可以試著用提問的方式讓他說下去。具體的做法就是讓對方說更多細節,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原因、感受、後續,比如「什麼時候的事?」 、「在你小學操場嗎?」、「真的,會很痛嗎當時?」

如果自己有相關經歷,可以適時地談一談。或者時不時發表感受,原則是對對方的話做出正面反饋。

4、如何回答對方的提問

「你是什麼星座?」,「射手座」。

「你覺得那不勒斯四部曲怎麼樣?」「還行」

當被對方問到和自己相關的問題時,直白地給出結論會讓對話僵硬得沒法繼續下去。可以在給出的答案後,加入一些感受。原則仍舊是讓對方感受到你對 ta 的重視。

比如「你喜歡吃哈密瓜嗎」,「喜歡」或「不喜歡」,都屬於社交層面的回答(出於禮貌的回應),類似「喜歡啊,每年夏天都會買來吃」、「超喜歡,心目中的水果南八萬」,才是一個正面反饋的回答。

但不要過度談論自己,錯誤地認為真誠就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事無巨細地聊自己會顯得自我,不尊重對方。比如「喜歡啊,每年都會買來吃,但是最近已經很久沒吃了,水果這種東西,只有小時候媽準備好才知道吃,現在就算買回來,一準兒放冰箱就給忘了,回回放到壞。」

另外,如果判斷對方的提問是為了找話題活躍氛圍,可以在回答之後,把問題再拋給對方,「你呢?」,如果不能確定,就在回答之後等待對方的後續發言。

在雙方都有談話意願的情況下,當你被對方問到一個你不懂的問題時,通常對方對這個話題會比較熟悉,這時可以嘗試用一些「傻問題」反過來問對方,讓 ta 展開討論。比如「你平時看 F1 嗎」,對 F1 沒太多概念的你可以回,「是那種會飆到 200 碼以上的賽車嗎?」(這時他就可以就 F1 的車速繼續展開)

5、如何把對話轉移到你想聊的話題上

如果要讓對話繼續下去,不能讓話題始終保持在你不熟悉的領域。讓對話保持平衡的方法,是把對方的話題轉到你想聊的話題上。原則是,不要讓對方感到自己被無視和否定。先認真聽對方說的,並讓對方知道你有在認真聽,再根據對方說的內容慢慢調整方向。


具體的方法是,在他談論的話題中,問他一個相關但你也感興趣的小問題, 比如問他問籃球,你不懂,但是你可以把籃球的話題轉到你感興趣的食物問題上,「所以科比那些籃球巨星吃的和普通人會差別很大嗎?」為了防止對方也不知道,可以在後面加一句「你打籃球期間也會調整飲食嗎?像健身一樣吃很多香蕉和雞胸肉?」

另一個方法是,先向對方表示贊同,再利用關聯詞把話題岔開(對話里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並且介意你的關聯詞是否亂用),比如「對對對,而且/另外/更好玩的是/對了……」

或者利用一些場外因素,製造一點小麻煩,比如打翻杯子、筆突然滾落、碰到路過的人馬上說 sorry,中斷之後你就能自然地開啟別的話題了。也可以移動你的身體一邊把 ta 帶到另一個空間,一邊對新空間進行介紹,比如把對方帶到窗前「啊那邊的那根電線桿,我都不知道現在一線城市還會有電線桿存在。你們家那邊還能看到電線桿嗎?」

但如果他仍舊沒有 get 到你的意圖,還是只顧自聊天,除非你對他侃侃而談的內容很感興趣,否則就該考慮結束對話,換個聊天對象了。

6、如何在對話中保持關係的平衡

死黨好友之間,通常都很擅長「不給對方壓力」。當一方有求於另一方的時候,「借多少,馬上打給你。」會讓對方有被幫助的壓力,「,借多少,馬上打給你,大白痴。」就是在通過「我罵了你,你不用那麼感激」來緩解對方的壓力。從而維持關係里的平衡。

過分冷漠,對對方說的話完全無動於衷,或是過分熱情,把對方捧成女神/男神,都無法讓對話長久地維持下去。一種方法是,「粗魯的話語包裹尊重的內核」,比如「你這狗崽子,下這麼大雨還擱外面瞎晃悠啥呢,還不滾進來,快擦乾。」「,你到哪兒了,不會迷路了吧,你站那別動,我去接你」。

在對話中,不要把自己放在對對方有所求的地位,也儘量不要讓對方感到有虧欠自己。比如,當你想追求一個女性,給自己一個明確的「追求者」的身份,並不是一個好選擇。因為一旦你的目的明確,對話的整個氛圍都會指向「她答應你或者拒絕你」,一切都在於她什麼時候做出選擇,變成了一個以「效率為主」的談話模式。

7、什麼是有情趣的聊天,如何讓對話永遠處於未完待續

人們經常把懂用餐禮儀當做有品味的體現,用餐禮儀之類的儀式感之所以常常和情趣掛鈎,在於儀式感會讓你感到了「這一時刻和其他時刻是不同的」,由於你做了有辨識度的「特別的事」,「這部分時間就變得更加特別更加重要。因而當情侶之間有了某種只有兩人才知道的特殊暗號,這種暗號就會讓這次交流區別於其他交流,變得特別。

有情趣的對話就是通過語言來為你塑造一次次有別於常日的特別體驗。它一定是目的不明確的,不執著於結論,因而雙方不會急於表達,有足夠的時間來讓對話展開,因為對話里的每一句話都是目的,所以每一句話都帶著鄭重其事的內涵,語言在這種對話里,不僅作為承載信息的工具,也像葡萄酒、香水、圍棋一樣,變成展示品味和技藝的競技道具。

和德國人完全講求事實和認真不同,有情趣的話里通常會有法國人的曖昧、日本人的含蓄、中國人的弦外之音,就像恐怖片是從怪物被看清的那一秒開始變得不恐怖的,推理片一旦被劇透誰是兇手就趣味大減,過度露骨的情色片反而會成為視覺暴力。羅伯特·麥基在《故事》認為,要描寫一個人物,動機越具體,形象越單薄,應留下神秘,讓觀眾用自己的經歷來豐富人物的深度。伊萊恩·西奧利諾在《法式誘惑》里也談到,在法國,興奮的感覺不是來自滿足,而是源自慾望。

最好的學習對象不是言情小說,而是廣告商和政客,好的廣告極力為你構建一個品牌的誘人形象,好的政客則往往都是使用曖昧語言的高手。原則自然是在「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並且「讓對方知道這點」的前提下,儘量地展現你的獨特性,並保留恰當的距離感。

具體的操作:

就是在聊天裡,用技巧和修辭來包裝句子,比如根據對方的笑點來製造幽默,使用比喻來勾起特定感受,使用雙關語來展示二級語言,給對方一個角色扮演的位置並把 ta 拉進你的語言遊戲里。通過這種包裝,目的就會躲在修辭背後,顯得沒那麼明確,變得曖昧起來,從而製造出微妙的距離感。比如「今夜夜色真美」,你可以把它解釋成表白,對方也可以不承認,說這只是在夸夜晚好看。

但這一切都必須表現得自然而然,因為一旦有了刻意感,動機就變得明確且唯一:「不純」。

此外,有情趣的對話需要雙方都進入這個遊戲里,如果歐巴馬講了一個雙關的政治笑話,你既不懂也沒興趣耍嘴皮子,那麼對話就不成立。它需要在保持關係的平衡中,不斷抬高雙方的砝碼,也就是能接梗。比如:「很高興認識你。」,「有多高興?」,「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那麼高興」。就是雙方都接了一個梗。

選自:365知識網

8、如何優雅地跟長輩和親戚聊天

其實親戚長輩都不是壞人,不用非得把他們妖魔化。問你近況無非就是工作薪水交友婚姻兒房車,最省事的聊天方式自然是直面這些話題,正面回答以後再把話題轉到其他有趣的地方。面對長輩和親戚,不需要有情趣的聊天方式,不需要文字遊戲技巧,不需要言外之意。只要保持耐心,以他們的樂趣點為樂趣,利用前文的建議把話題打開就行了。你通常能收穫「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你爸小的時候還會給石頭唱生日歌」、「牛肉一定要這樣切才更有嚼勁」。

具體的操作:

面對長輩,可以試著把話題轉到他們生活上,不知道聊什麼的話,可以從現在和過去的對比上入手。比如「爺爺,你二十歲的時候家裡是怎麼過年的?」、「媽,你小時候過年也會去祭拜廟會嗎?」面對同齡親戚朋友,避免主動聊具有比較意味的話題,參考求職簡歷和相親告示。不知道聊什麼的話,可以從吃的、電影、遊戲和小時候的回憶開始。比如「春節檔的《瘋狂的外星人》和《新喜劇之王》好像還不錯,你有打算去看的春節檔電影嗎」、「現在都聽不到鞭炮聲了,記得小時候一到過年滿街都噼里啪啦,你以前放過鞭炮嗎」。

找到和對方的共同點,講出來,比如「原來我們都喜歡吃芥末」、「啊你也不喜歡賈樟柯嗎」。

儘量把話題轉向過去發生的一個事件,也就是把話題引導成講故事。故事的內容可以試著談論自己的糗事,或者自嘲。把自己不光彩的一面展示給對方,有助於緩解對方的防禦心理,讓氣氛放鬆。講故事時,儘可能地填充細節和感受,或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對方把故事填上細節,比如把「第一次和網友見面約會,結果在車裡放了個響屁,超尷尬,但後來我們還是在一起了」,擴展成「那天我肚子特別疼,好像有一堆小叉子在捅我。然後我意識到……我想放屁!我越是忍著,疼痛就越劇烈,疼痛穿過胃來到大腿。我甚至不得不把屁股抬高離開座位,抓著車門和儀錶板,一副被綁架的樣子,但是屁還是源源不斷地湧出,在密閉的車裡,當時的心情就像經歷了一場屠村。我以為那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了,但現在我們已經結婚一年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