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唐家河鳥類世界(四)

成都微視點 發佈 2020-04-16T02:05:59+00:00

唐家河的涉禽種類包含鸛形目、鶴形目和鴴形目共3目6科19種。涉禽為濕地水鳥,主要特徵是「三長」——嘴長,頸長,腳長。棲于海拔2200 米以下的闊葉林帶。

唐家河的涉禽種類包含鸛形目、鶴形目和鴴形目共3目6科19種。涉禽為濕地水鳥,主要特徵是「三長」——嘴長,頸長,腳長。長腳適於涉水行走,不適合游泳。休息時常見一隻腳站立,大部分是從水底、污泥中或地面獲得食物。但鷸科和秧雞科也善於在游泳中覓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涉禽。

池鷺 馬文虎攝


池鷺,鸛形目鷺科,見於水池坪、毛香壩、蔡家壩、關虎及青溪河流及支流沿岸。夏候鳥。棲息於溪邊、池塘、沼澤、稻田及灘涂地。性不甚畏人。


鳳頭麥雞 馬文虎攝


鳳頭麥雞,鴴形目鴴科,偶見水池坪、毛香壩、蔡家壩、關虎、青溪旅鳥。棲於河湖岸邊、沼澤濕地及積水農田、草坪,喜耕地、稻田或矮草地。以昆蟲、軟體動物、蠕蟲為食。


白腰草鷸 馬文虎攝


白腰草鷸,鴴形目鷸科,見於水池坪、蔡家壩、關虎、青溪旅鳥。常單獨活動,喜小水塘及池塘、沼澤地及溝壑。受驚時起飛,似沙錐而呈鋸齒形飛行。以昆蟲、蜘蛛、蠕蟲、軟體動物、甲殼類、植物為食。


唐家河的鳴禽種類主要是雀形目的34科210種。鳴禽有發達的鳴管,善於「唱歌」,因此稱為「鳴禽」。均為陸生中小型鳥類。鳴禽善於做巢,繁殖時是「一夫一妻制」,幼雛均為晚成鳥。多數為留鳥,會隨著季節的更替四處遊蕩,並變化食物性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鳴禽。


灰冠鴉雀 馬文虎攝


灰冠鴉雀,雀形目鶯科,留鳥,我國特有種,自1892年在甘肅省西南部的舟曲、卓尼發現命名後,近一百年銷聲匿跡,未見蹤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分別列為生物學資料不詳和稀有,甚至有鳥類專家懷疑在其分布地已經消失,認為該鳥滅絕。直到最近三十年僅在甘肅省文縣和四川省岷山北部局部區域偶有幾次發現。2007年7月,著名攝影師奚志農先生和董磊先生與唐家河保護區科研人員在摩天嶺區域進行鳥類資源調查時發現並拍攝到灰冠鴉雀,成為該物種的首次影像記錄,填補了該鳥生活史資料,隨後在唐家河引發了觀鳥熱潮。灰冠鴉雀成對或結小群棲於針葉林下灌叢和箭竹林,也常與其他鳥類混群。以昆蟲和植物種實為食。

活動


橙翅噪鶥 鄧建新攝


橙翅噪鶥,雀形目畫眉科,留鳥。我國特有鳥。單個或集小群棲息於在闊葉林帶至暗針葉林帶,夏季可升至高山灌叢,全區可見。以植物種子和果實為食,兼食昆蟲。


藍喉太陽鳥


藍喉太陽鳥,雀形目太陽鳥科,常見於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帶,夏候鳥。常成對或結小群棲于海拔 2600 米以下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稀疏灌叢以至河邊和公路旁的喬木樹或竹林中,尤喜在花叢間。食物為昆蟲和花蜜。


虎紋伯勞


虎紋伯勞,雀形目伯勞科,常見於洪石河、水池坪、蔡家壩、白果坪、摩天嶺、關虎,夏候鳥。棲于海拔 2200 米以下的闊葉林帶。以昆蟲為食。


褐河烏 鄧建新攝


褐河烏,雀形目河烏科,全區分布,留鳥。成對棲于山谷溪流岩石上,常在亂石中或潛入水中覓食。頭常點動,翹尾並偶爾抽動,炫耀表演時兩翼上舉並振動。食物以水生昆蟲為主,兼食草籽等。


紅嘴相思鳥 王敬松


紅嘴相思鳥,雀形目畫眉科,留鳥。常成對或集小群棲息於針闊葉混交林以下各植被類型。以昆蟲和植物種實為食。

轉自: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