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戲劇人共論戲劇合作——來自首屆「世界好戲 中國觀眾」論道周的聲音

東大街5號 發佈 2019-12-15T14:56:41+00:00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世界好戲 中國觀眾」論道周上,來自歐洲與中國的戲劇人一起從戲劇創作、戲劇製作、劇場功能、全民戲劇教育、戲劇孵化與國際合作等角度全方位展開深度對談與探討。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世界好戲 中國觀眾」論道周上,來自歐洲與中國的戲劇人一起從戲劇創作、戲劇製作、劇場功能、全民戲劇教育、戲劇孵化與國際合作等角度全方位展開深度對談與探討。

  此次論道周共展開7場主題活動,由保利、央華戲劇、新京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和法國蒙彼利埃「演員之春」戲劇節共同主辦。

戲劇教育應是全民教育

  一直以來,戲劇教育都被大眾誤認為是「培育專業戲劇人才的教育」,在中國,青年觀眾、知識分子似乎是戲劇觀眾中的主力。事實上,千百年來,戲劇都是探尋人心、映照人性,與每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休戚相關的藝術。

  在「戲劇與少年——全民戲劇教育方向探討」論壇中,中外學者聚焦戲劇教育和戲劇普及,探尋戲劇的社會意義以及戲劇對心靈的滋養。關於當代大眾對戲劇教育的誤解,教育部戲劇戲曲與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周星解釋,「我們所提倡的戲劇教育是一種全方位教育,是以戲劇的形式,對人的思想、情感、表現、精神世界的抒發等進行的教育」。法國蒙彼利埃「演員之春」戲劇節主席讓·瓦雷拉從法國戲劇教育的現狀出發進行了補充:「戲劇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質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法國大革命後,人民在創建公立學校之前,先成立了一些全民的表演學校。在讓·瓦雷拉看來,「這種做法是在承接法國深厚戲劇傳統的同時,以此來塑造法國的國民性」。

  在探討戲劇教育對兒童成長意義的話題時,五洲傳播出版社副社長杜斌認為,「若將戲劇教育融入兒童教學課堂中,碰撞出新鮮的靈感、傳遞出美好的想像,會對兒童智力的發展、藝術思維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積極且巨大的作用」。

  那麼當代戲劇教育應當如何開展,以色列卡梅爾劇院總經理朗·古埃塔分享了以色列戲劇教育的現狀和經驗:「我們的學生每人每年至少要看兩部戲。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教授孩子們怎麼做人、怎麼做事,但這些都比不上讓他們在劇院裡親眼看到的衝擊更大、更真實,那些通過觀看得來的體驗是可以維持一生的。」

好作品可以被孵化出來

  為了發掘更多優秀原創劇本,為中國戲劇事業注入鮮活力量,12月5日「保利·央華·新京報青年戲劇創作人才孵化工程」的終評工作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此次孵化工程通過命題形式向全社會徵集戲劇人才和劇本,25天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22份參賽劇本,甄選出的獲選作品將於次年孵化成劇目作品在全國60家劇院進行巡演。

  對於此次孵化工程孵化首創的徵選、開發、製作、巡演、宣傳等產業一體化模式,孵化工程終審評委、監製、新京報編委金秋談道,「這是為好故事最終轉化成市場作品保駕護航,真正給予了青年戲劇創作者最實在的幫助」。

  戲劇評論人、策劃人程輝介紹:「在這次參賽的作品中,劇本的形式豐富多彩,既有關於傳統的,也有關注當下的。」孵化工程文學顧問、劇作家萬方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參賽經驗,創作者們能夠在未來創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能夠創作出更多既能關注當下,也能觀照全人類的作品。」

  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李雪敏說:「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作為孵化工程的主辦單位之一,希望將戲劇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讓創作形成合力,讓更多年輕的創作者和他們的作品能夠在舞台上呈現。」

外國導演與中國文化會碰撞出新火花

  四天論道周活動,討論了戲劇的方方面面,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工作者們也達成了共識:「好的戲劇作品並非單純的自我表達,而是為觀眾做戲,與觀眾對話。」在論道周的閉幕式上,保利·央華公布了2020年將推出的5部全新創作劇目,包括《雷雨》和《雷雨後》、《在一瞬間》(中國版)、《等待戈多》、《留金·夜上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新創作劇目中,法國導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將執導曹禺的經典作品《雷雨》和曹禺女兒萬方續寫的《雷雨後》。法國導演、法國國立人民劇院院長讓·貝洛里尼將執導《在一瞬間》的中國版。《留金·夜上海》將由法國導演大衛·萊斯高執導。外國導演與中國文化將在戲劇的排演中激情碰撞,讓戲劇突破語言與國家的壁壘,貫穿故事始終。

  在通讀了中國話劇經典作品《雷雨》和全新創作的《雷雨後》的劇本後,埃里克·拉卡斯卡德表示:「這兩部劇的戲劇結構讓我驚嘆,因為它探討了非常深刻的家庭關係、社會關係,我希望和中國演員一同來研究。」

  已經執導過法國版《在一瞬間》的讓·貝洛里尼分享道:「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而戲劇在某種程度上跨越了語言的界限。這部劇是關於祖母、關於記憶、關於生命的。我非常喜歡普魯斯特的作品。」對於即將展開的中國版排演工作,讓·貝洛里尼希望可以完成一次再創作,在中國社會、中國記憶中重新發掘一個普魯斯特,同時他也非常期待與中國演員的合作、與中國觀眾的相遇。

  在論道周的策劃人、央華戲劇首席製作人王可然看來,「我們用4天的時間,密集策劃了如此多的活動,都是為了當下的觀眾,它的專業性在於探討戲劇和每個普通人的生命關聯到底在哪裡,應該將他們最終帶到哪裡」。據悉,7場對話共吸引了現場觀眾2000多人,在線觀看人次高達200萬。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通訊員 吉韻光

來源: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