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盟書」,中國最早的毛筆字真跡

壹號收藏 發佈 2020-05-25T17:26:33+00:00

1965年12月,在山西省侯馬市東郊澮河北岸的台地上,距秦村約0.5公里的侯馬發電廠基建工地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玉片文物,絕大多數為圭形,最長者32厘米,另有圓形及不規則形。


1965年12月,在山西省侯馬市東郊澮河北岸的台地上,距秦村約0.5公里的侯馬發電廠基建工地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玉片文物,絕大多數為圭形,最長者32厘米,另有圓形及不規則形。經統計共有5000餘件,其中可辨認的有600餘件。



因為該玉片上文字刊載著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或卿大夫之間,於訂盟誓約中所記載的言辭,因此被稱作「盟書」。辭文多以朱筆書寫,少數為墨筆。



侯馬前身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晉國晚期都城新田,自晉文公稱霸諸侯後,晉國霸業延續一個半世紀,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建都新田後取得的。這期間所創造的以晉都新田為代表的新田文化,集晉文化之大成,涵蓋政治、經濟、軍事、藝術、建築諸多方面,是晉文化的精華部分和高峰所在。



「侯馬盟書」屬於春秋晉國官方文字,出現約在西元前550年,是最早的用毛筆書寫的書法真跡。其形體古雅、變化繁多、運筆出鋒、蝌蚪筆法、回勾筆意,填補了我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空白,使我們在當時司空見慣的青銅銘文之外,見到與銘文字形和風格迥異、真正在社會上流行的發展完善的文字和書法。



1995年10月,「侯馬盟書」被評為建國以來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同時,它也是山西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侯馬盟書」為我們研究春秋末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史料,填補了文獻記載的某些空白,有助於我們全面客觀認識新田時期晉國的歷史和文化。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