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前句你知道是什麼嗎?全詩存在另類意境?

硬腿咯很野 發佈 2020-05-16T00:10:22+00:00

談起「百無一用是書生」這首詩,並非是名篇,但是作者從生活經歷中提煉出來的感悟,你是否在人生的苦難中想表達點什麼,但無從說起,這時你發現了一句話、一首詩、一篇文章,正訴說了你心中的鬱結和夙願。這首詩大概就是這類情況。

談起「百無一用是書生」這首詩,並非是名篇,但是作者從生活經歷中提煉出來的感悟,你是否在人生的苦難中想表達點什麼,但無從說起,這時你發現了一句話、一首詩、一篇文章,正訴說了你心中的鬱結和夙願。這首詩大概就是這類情況。

這首詩是清朝乾隆年間詩人黃景仁所作,名叫《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全詩大致意思是說: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是不能成功了,只能自己獨自深夜作詩,來訴說著不公平;漂泊落魄的生活使自己的慷慨激昂的才氣快消耗殆盡,像柳絮飄落在泥潭裡,而一些權貴認為自己是不識抬舉孤高自傲的「薄倖」人;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來看待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但不要憂愁自己寫的詩會成為吉凶的預言(當時清朝文字獄嚴重),春天的鳥兒和秋天的蟲兒照樣會發出天籟之音。

這首詩有必要再給大家解釋一下,詩人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人生世態炎涼,人間泠暖的深刻感悟,全詩的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既是作者借詩說出了乾隆朝書生的辛酸和自嘲,也是想抒發作者滿腹才學,卻無處施展的窘境。

這首詩是黃景仁二十歲所作,是七律詩的代表作。雖然作者滿腹悲涼,但也真實了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