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普|開發和分享執行《全球植物保護戰略》所需的信息、研究及其相關成果產出以及方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發佈 2020-05-16T13:59:46+00:00

截止 2019 年,該平台共有標本 1,500 余萬份,標本圖片近 600 萬張,文獻 10 萬餘篇,視頻近 3,000 個。

《中國植物保護戰略》是理解中國履行《全球植物保護戰略》目標進展的基礎。《全球植物保護戰略》在 2011 年列出了四個行動計劃:(1)加強對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植物模式的探索和創新,(2)在中國建立受威脅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模式,(3)完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植物的管理方式,以及(4)推動針對特定地點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植物的規範。

從 2011 年到 2020 年,中國加強了數據共享研究和開發有效工具的能力,以改善對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Ren等,2019)。因此,中國在這些目標上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主要進展

國家級植物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等機構加強了植物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信息的共享(Ren et al., 2019)。2019 年國家基礎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台囊括了 96 個與植物相關的資料庫,這些資料庫在支持植物保護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方面,擔當了重要角色。許多代表性的資料庫(見表 1)已經日益為公眾和研究人員所熟知並得到了廣泛應用。2020 年,中國科學院將完成地球大數據科學項目(CASEarth),該項目旨在將中國現有的生物多樣性數據整合成一個綜合資料庫(Ma et al.,2018)。

自 1994 年啟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以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每年同行評審的植物多樣性保護相關論文數量從 1997 年的 110 篇增加至 2017 年的6,700 篇(Ren et al.,2019)。中國植物保護方面的出版物數量從 2011 年的 939 份增加至 2018 年的 1778 份(圖 1)。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樣性的喪失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受威脅狀況評估保護空缺分析和保護進展等方面。

圖 1. 中國在植物保護方面同行評議論文數量的趨勢。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均來自科學網(搜索關鍵詞為「植物」、「保護」和「中國」)。

為了廣泛地理解、記錄、認識植物多樣性,中國在智能應用途徑與方法方面取得了進展。科學家利用人類的觀察能力和機器學習的方法,促進了植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普及。開發了適用於智慧型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的應用程式。2019 年有 8 個應用程式和 2 個網站在中國得到廣泛使用(表 2)。

問題與建議

當前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對各種不同來源的數據和信息缺乏有效的標準化和整合對數據和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研究力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未來的工作要優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為支持中國植物保護戰略,進一步整合數字標本信息植物分布記錄植被觀測

2. 加強數據挖掘,提供更好的數據服務和更多的數據產品,以用於植物保護的政策和實踐。

3. 對植物多樣性的喪失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可持續地管理植物資源進行更多的研究。

4. 鼓勵使用基於人工智慧的軟體等新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

典型案例

自 2003 年開始建設的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台,是國家認定並資助的 28 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之一,是匯集了植物、動物和極地標本等數字化信息的在線共享平台。截止 2019 年,該平台共有標本 1,500 余萬份,標本圖片近 600 萬張,文獻 10 萬餘篇,視頻近 3,000 個。大部分都是植物標本數據,並實現了數字化標本記錄的逐年穩步增長(圖 2)。這些數據在中國植物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研究和實踐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新聞來源:中國野生植物微信公眾號 編輯 王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