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生活就是一場修行

墨書國學 發佈 2020-04-15T04:30:39+00:00

就好像我們理解修行一樣,一提到修行,很多人總以為是禪定,冥想,甚至找到一個脫塵離俗的地方才算修行,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如果修行是這樣的話,那麼修行就沒有了意義,倒不如說是休息。

王陽明|工作就是修行。

作者|墨書

在《五燈會元》之中記錄了百丈懷海的一個故事。

百丈禪師每一次勞動幹活,必定帶頭。負責管理生產的僧人見他年齡大了,於心不忍,就把他幹活的工具藏了起來,想讓他休息一下。

百丈禪師就說:「我沒什麼功德業,怎能讓人替我勞動。」

於是到處找他的工具,最後實在找不到當天就不肯吃飯,眾人勸他,他就說:「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從此這句話就傳下去了。

在這個故事中,百丈禪師是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證明一件事情:修行離不開工作,在勞作之中也是修行。

生活中,很多人總會有這樣一種誤區,認為修行就是完全的拋開眼前的世界,拋開身邊的人和事,找到一個安心的地方,照見自己的內心。

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自己心靜,但是這樣的修行一定不是真正的修行,即便你在安靜的時候悟出來某一些道理,這一些道理也是不能經過時間的沉澱和事物的篩選的,一旦在事情上經歷,便馬上又打回原形,內心繁亂起來。

真正的修行,就是讓自己能夠正確的對待人生和處理問題的智慧。

提起工作的時候,很多人湧上心頭的就是厭煩的態度,覺得工作嘛,最多不就是獲取報酬,為了謀生,為了生活的一個手段嘛。

如果一個人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工作,那麼工作對於你來說就是一個痛苦的事情,即便能夠給你帶來報酬,但是也是帶著抗拒的心情去面對工作,其實並非如此,工作是另外一種修行。

當一個人能夠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全身心的投入一項工作之中時,那麼他也是在這個工作中修行,在工作中磨練了自己的靈魂和提升自己的思想。

生活就是一個修煉場,所有的修行都不必脫塵離俗,更不用用擺脫當下的一切人和事。

王陽明有一個學生是一個官員,經常聽他講學,官員對王陽明說:「先生講學講的非常好,但是我處理問題和工作的時候覆雜繁重,沒有時間去修行感悟。」

王陽明一聽就知道他把心學理解錯了,他認為心學只是一種心靈的學問,只是在靜中修學的智慧。

就好像我們理解修行一樣,一提到修行,很多人總以為是禪定,冥想,甚至找到一個脫塵離俗的地方才算修行,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如果修行是這樣的話,那麼修行就沒有了意義,倒不如說是休息。

王陽明這個時候就對他的下屬說:「我沒有讓你放棄工作,憑空去做學問,你既需要在斷案上修學,才能真正的格物。比如在你審理案件時不能因為對方無理就生氣,不能因為對方措辭婉轉就歡喜,不能因為厭惡對方,就存心整治他,不能因為對方哀告求情就寬恕他,不能因為事物繁忙就隨意的草率結案,不能因為旁人的詆毀陷害就隨著別人的意思去處置。以上說的這些都是私心雜念,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必須反省,這個過程就是格物致知。處理工作和審理案件,無不是實實在在的修行,如果拋開具體事情去做學問,反而會凌空蹈虛,不著邊際。」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修行也不可能脫離人生,脫離生活而進行,也沒有人能夠讓自己的人生脫離生活。

一想到古代那些跑到深山之中去隱居的人,把清高的名聲都掛在自己頭上的時候,就覺得噁心,那是多麼虛偽的一件事情,因為那些脫塵離俗得來的智慧,都是一種虛無的。

當一個人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也就好像要抓著自己的頭髮,遠離地面一樣可笑。

如果能夠在工作中看到修行的價值,看到可以感悟的人生,不但能夠讓自己更開心的去接受生活,而且還能夠在生活工作中創造更好的成績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境界。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