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夜醉斬白蛇》這個傳奇故事,給劉邦的反秦大業帶來哪些好處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1-09-19T06:59:03+00:00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造反領袖,都喜歡給自己身上披一件神秘主義外衣。這件神秘主義外衣,有的是肇事者自己蓄意添加上去的,有的則是其知識幕僚事後推理演繹出來的。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造反領袖,都喜歡給自己身上披一件神秘主義外衣。這件神秘主義外衣,有的是肇事者自己蓄意添加上去的,有的則是其知識幕僚事後推理演繹出來的。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古代史上最不具有神秘色彩的農民造反領袖,但他手下那些兢兢業業的知識幕僚,最終還是成功說服其主子,為他披上了一件神秘主義的外衣。這件外衣的名字就叫《高祖夜醉斬白蛇》,後來被民間藝人反覆加工演繹,以評話、戲曲、說唱等形式,活躍在歷代文藝舞台上。

《高祖夜醉斬白蛇》的大意是說,劉邦在家鄉作亭長時,路遇一條大蛇擋路。別人都被嚇跑了,唯有他勇敢上前,拔劍將蛇斬為兩段。沒想到被劉邦斬殺的大蛇,竟是白帝子轉世,而劉邦呢,則是赤帝子再生。於是家鄉的人都很敬畏他,說他是真龍天子出世,紛紛隨他一起去芒碭山成就反秦大業。

上圖_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圖

劉邦麾下的知識幕僚,為什麼要如此煞費苦心、處心積慮為自己的主子編織這樣一段充滿神秘色彩的傳奇故事,這個傳奇故事究竟能給劉邦帶來哪些可見的好處?

概括起來看,《高祖夜醉斬白蛇》的故事,就是以最直白、最生動、也最簡潔的語義方式,向世人傳達昭告了漢高祖劉邦的身份、來歷、情懷、境界,以及他作為一代天子所肩負的除舊布新、改朝換代、拯救萬千黎民於水深火熱的神聖使命。

這種帶有濃厚民間神秘主義色彩的傳聞故事,除了在宣傳民眾、鼓舞民眾過程中產生巨大烘托效應外,還至少給劉邦及其反秦大業帶來過以下五個方面的可見好處。

上圖_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

1、赤帝者,就是炎帝。所謂赤帝子,就是炎帝的兒子。自打有了這樣一個王權色彩極為濃郁的神秘身份作鋪墊,草莽出身的劉邦,其角色意識就迅速由名不見經傳的鄉間小吏,變成了替天行道的天子,其聚眾造反的反社會行為,也就具有了奉天承運的合法性。這是《高祖夜醉斬白蛇》帶給劉邦的第一個可見好處。

2、選擇祥雲繚繞的芒碭山聚眾起事,雖然人數不多,規模不大,影響力有限。但山環水繞、遠離權力中心的獨立環境,讓鄉間小吏的劉邦第一次感受到了眾望所歸、自成體系的王者體驗。真假並不重要,有名目、有地盤、有想法、能參與,才是硬道理。這是《高祖夜醉斬白蛇》帶給劉邦的第二個可見好處。

上圖_ 漢高祖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3、豪傑揮劍斬蟒蛇,在鄉間傳統文化語境中,從來都是英雄救世的壯舉。而《高祖夜醉斬白蛇》裡的劉邦斬大蛇行為,除了傳統救世色彩外,還暗含著劉邦聚眾造反的終極目標指向:斬殺天怒人怨的秦皇暴政,還天下黎民一個夢寐以求的太平盛世。這是《高祖夜醉斬白蛇》帶給劉邦的第三個可見好處。

4、歷史上的沛縣人造反,劉邦其實並非首腦人物,甚至連發起人都算不上。蕭何、曹參才是事件的主要策劃人。但是,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橫空出世的傳奇故事烘托助推,才使得從芒碭山叢林中走來的劉邦以及他所率領的那支只有幾十個人的隊伍,有了一個重新詮釋、定位和規劃自己的契機。這是《高祖夜醉斬白蛇》帶給劉邦的第四個可見好處。

上圖_ 蕭何(?-前193年),沛郡豐邑(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

5、我們都知道,蕭何、曹參這些政府小吏出身的造反者,都是些瞻前顧後、遇事搖擺不定的鄉間知識分子。他們渴望反抗,卻又懼怕失敗。因為失敗不僅可能讓自己滅頂,還會牽連宗族受累。因此,他們深切盼望周邊能有一個有膽識、敢擔當的人出面承頭,以轉移自身可預見的風險。而《高祖夜醉斬白蛇》所賦予劉邦的,正是這樣一個頗具領袖特質、通身散發著英雄氣概的人物角色,其在未來反秦大起義進程中的旗幟作用和引領作用,就不言而喻。這是《高祖夜醉斬白蛇》帶給劉邦的第五個可見好處。

有了以上這些看上去神神叨叨的文化現象作底色鋪墊,我們再回頭看發生在秦朝末年的那場聲勢浩大的反秦大起義,以及鄉間小吏劉邦在這個重大歷史進程中的所作所為,很多歷史疑難問題,就能在其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上圖_ 楚漢之爭

說實話,劉邦所領導的反秦大起義,在起始的那個時段里(公元前206年之前)並不起眼,不僅勢單力薄,影響式微,大多數時間其處境甚至十分狼狽,常被自己的同行小覷,也被自己的敵人忽略。後來投靠項梁,才算有了立足之地。

即便到了後期,楚漢相爭進入了白熱化,劉邦的軍事實力和對時局發展的把控力,也遠在項羽之下一大截。但是弱小的劉邦為什麼能戰勝強大的項羽,贏得最後的勝利?影響這一結果的最大因素,其實就兩個字:人心。而人心的向背,不是單靠武力征服就可以贏得的,而是必須用強大的道義力量去實現。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即楚漢戰爭),其實就是一場道義得失與人心向背的較量與博弈。

上圖_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貴族武夫出身的項羽,一直相信並強調用武力征服人心,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將舊有的秩序徹底打碎。而民間草根出身的劉邦,則相信以道義獲取人心,從而建立新的秩序。

秦朝末年的中原大地,一直烽火連天,戰亂頻仍。飽受蹂躪和創傷的民眾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希冀安寧。他們寄希望於在群雄爭霸的起義者隊伍中,能儘早出現一支道義之師、仁義之師。因為只有道義之師、仁義之師,才能吸納天下有勇有謀的志士、德才兼備的將帥和訓練有素的軍士,才能迅速結束戰爭,重建家園,讓天下黎民重新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

這就是草根劉邦為什麼能戰勝貴族項羽,最終實現創建大漢王朝奮鬥目標的根本原因。

作者:賈玉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史 記》司馬遷 著 中華書局1979

〔2〕《漢 書》班 固 著 中華書局1990

〔3〕《太平廣記》李 昉 著 三聯書店1982

〔4〕《資治通鑑》司馬光 著 商務印書館1990

〔5〕《淮南子》劉 安 著 延邊人民出版社1999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