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是運動發育基礎,寶寶多趴好處多,家長別錯過練趴的「黃金期」

京媽說 發佈 2020-04-13T14:17:31+00:00

而「趴」是八大運動發育的基礎,如果在前3個月經常練習趴,3個月後家長會發現寶寶一次能穩定的趴5-10分鐘了呢;但若是沒之前沒有注意練習的寶寶,能堅持趴的時間會很短,差別還是很大的。京媽提醒:幫寶寶練習趴著,這幾點注意事項要注意1.選擇寶寶清醒、狀態好時趴幫助寶寶練習趴,要選擇寶寶

歡迎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實用育兒知識,做靠譜家長。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朋友家寶寶已經滿月了,帶去醫院體檢,醫生說可以讓寶寶適當的趴著,從醫院回來,她就開始鍛鍊讓寶寶趴著,但被寶寶的奶奶看到了,立馬給抱起來,不讓趴著了,說是寶寶太小,骨頭太軟,這樣會影響寶寶的發育,不管怎麼說都不讓寶寶再趴著了。

美國兒科學會有建議:寶寶醒著時,要多趴著玩,但有個前提是在大人看護下。

其實,寶寶出生後,出院回家的時候,醫生也大多會囑咐,回家多讓寶寶趴著練習練習抬頭。

其實,適當的讓寶寶趴趴好處是很多的,只要注意方法正確,不僅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反而可以促進寶寶的健康發育。

為什麼要讓寶寶多趴?不同月齡寶寶多趴好處不同

寶寶出生後,在一歲之前會經歷7個「猛漲期」,可見一歲這個階段寶寶發育是很快的,不少家長也發現了,一歲前的寶寶,幾乎每個月都有明顯的變化。

那作為家長,就需要根據寶寶的發育特點,多做些「促進寶寶發育」的輔助工作,比如多幫寶寶練習「趴」的動作。

▼ 1個月的寶寶

因為寶寶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對周圍的環境還沒有完全適應,大部分時間在睡覺,但是睡覺的時候也容易受驚嚇。不少家長會給寶寶裹襁褓,或讓寶寶趴會兒,發現寶寶很喜歡趴著,原因主要有下面幾個:

① 子宮裡的姿勢,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狀態還基本保持在母體內的水平,喜歡蜷縮著身子趴著,胸部貼著床,雙手可以放在身子下,或是抓著被褥,這樣的姿勢可以讓寶寶更舒服、更有安全感、睡的更踏實。

② 有助緩解「腸痙攣」造成的不適

約有1/5的小月齡寶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腸痙攣」,有一部分寶寶在月子期間就出現了,寶寶的肚子摸上去鼓鼓的。

這時如果讓寶寶趴著,保暖的同時,更能增加寶寶腹部的壓力,促進排出肚子裡多餘的氣體,減輕寶寶的不適感。

▼ 2個月寶寶

滿月後的寶寶,對外界環境有了初步適應,對外界刺激變得逐漸敏感,肢體開始變得靈活,手腳活動增加,當寶寶趴著時,也有很多好處:

① 趴著可以滿足寶寶「探索欲」。

這個階段的寶寶,視力範圍增大,可以看到眼前40-60厘米的物體,對黑白的物體較為敏感,追視現象逐漸出現,但寶寶已經不滿足每天「仰面朝天」的狀態,會開始主動探索周圍的世界。

再加上這時的寶寶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抬頭,並且能夠堅持一段時間,這樣「趴著」就可以讓寶寶看到更多周圍的東西,滿足寶寶的「探索欲」,也有助促進寶寶視力和大腦的發育。

② 為形成頸部的生理彎曲做準備。

這時寶寶脖頸的力量逐漸變強,頭部也變得靈活,若是適當的訓練寶寶趴著,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協調能力和頸部肌肉的力量,為形成頸部的生理彎曲做準備。

③ 有助緩解腸痙攣。

一般這麼大的寶寶,會有不同程度的腸痙攣,而緩解「腸痙攣」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讓寶寶排氣」,那不管是讓寶寶「趴著」還是「飛機抱」,都可以通過增加寶寶腹部壓力而讓寶寶感覺舒服。

▼ 3-4個月的寶寶

這個月齡的寶寶,生長發育達到一個小高峰,睡眠時間縮短到每天16-18個小時,消化功能也逐步增強,視力發育和肢體運動也更為完善,而且當寶寶趴的時候頭可以漸漸直立,保持不晃動較長一段時間。這個月齡讓寶寶多趴趴,也有不少好處:

① 促進寶寶頸部發育。

在寶寶3個月時,寶寶脊椎逐漸發育,最先出現頸部的生理彎曲,因而家長可以增加對寶寶趴著的訓練,促進寶寶的發育。而且趴著時,還可以輕輕按摩寶寶背部,讓寶寶在鍛鍊的同時,同時能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和鼓勵。

② 促進寶寶視力、腦和大動作發育

到了4個月,部分寶寶已經會靈活的翻身了,當寶寶翻身趴著的時候會馬上把頭抬起來,左右張望,這時家長可以拿著玩具在前方逗寶寶,有助促進寶寶視力和腦發育,也有助促進寶寶「翻身」動作的發展。

綜合上面的分析,寶寶出生後的1-3個月是練習趴的「黃金期」,因為3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學「翻身」了。

「趴」是八大運動發育的基礎,如果在前3個月經常練習趴,3個月後家長會發現寶寶一次能穩定的趴5-10分鐘了呢;但若是沒之前沒有注意練習的寶寶,能堅持趴的時間會很短,差別還是很大的。

京媽提醒:幫寶寶練習趴著,這幾點注意事項要注意

1. 選擇寶寶清醒、狀態好時趴

幫助寶寶練習趴,要選擇寶寶清醒時,而且狀態較好時,這樣寶寶會更配合。

2. 寶寶趴的時間不宜過長。

月子裡的寶寶剛出生時間不長,身體比較柔軟,尤其頸部力量還不強,趴的時間過程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滿月後大一點的寶寶,雖然可以經常訓練寶寶趴,但也不宜一次趴太長時間,不然寶寶容易出現煩躁情緒,甚至大哭大鬧,這時要把寶寶翻過來,讓寶寶休息,等心情好的時候再趴。

3. 寶寶趴著時注意安全。

在寶寶不會翻身之前,趴著時必須有人看護,防止寶寶因不會轉頭而悶住口鼻,發生危險;

② 寶寶床鋪有講究,床墊不要太軟,床上不要堆放軟枕頭、毛絨玩具、鬆散床單或毯子等。

4. 避免剛吃完奶就趴著

大人剛吃完飯就趴著都會不舒服,更別說胃腸發育不完善的寶寶了,剛吃完奶就讓寶寶趴著,必然會大口吐奶,因而幫寶寶練習趴的時候,要避開剛吃奶的階段,可以過半小時左右再趴。

5. 寶寶趴的時候家長要互動

當寶寶趴著的時候,如果家長也趴在寶寶前面,和寶寶互動,和寶寶說說話、用玩具逗逗寶寶,會讓寶寶趴的更開心,也願意趴著。

在寶寶成長的各個階段里,「趴著」的姿勢比「躺著」更有助於寶寶對世界的觀察,更有助於寶寶肢體和腦部的發育。

只是在幫寶寶練趴時,家長要注意手法要正確,動作要輕柔,注意對寶寶肢體的保護,趴著的時候要有專人看護,避免發生危險。

另外,新手爸媽也要提前多了解些育兒知識,就如幫寶寶練趴,黃金期是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如果把握好了,並且經常幫助寶寶練習,好處很多哦~你家娃練過趴嗎?來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讚並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