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食又可入藥!桑葚:曾經被冷落,如今專業種植,畝收益六千多

農通社 發佈 2020-04-13T15:16:43+00:00

桑葚很早就走進文人的視野,從《詩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吁嗟鳩兮,無食桑葚」,再到宋朝詩人歐陽修「黃栗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以及清代詞人葉申薌的「南風送暖麥齊腰,桑疇椹正饒。翠珠三變畫難描,累累珠滿苞。」

很多人兒時可能吃過桑葚,酸甜可口,味美多汁。桑葚很早就走進文人的視野,從《詩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吁嗟鳩兮,無食桑葚」,再到宋朝詩人歐陽修「黃栗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以及清代詞人葉申薌的「南風送暖麥齊腰,桑疇椹正饒。翠珠三變畫難描,累累珠滿苞。」足見古往今來,人們對桑葚的關注。

桑葚是桑樹的果實,桑樹原產於中國中部,人工栽培史4000年以上。葉可養蠶,枝條可編籮筐,皮可作造紙原料,桑樹可謂全身是寶。在古代,絲綢就是以桑蠶絲為主織造的紡織品,也帶動桑樹在中國廣泛栽培,一到初夏,滿枝頭的桑果也就廣為人知。

桑葚,也有寫為桑椹,又名桑果、黑椹、桑泡兒,烏椹等。果粒飽滿,顏色紫黑,新鮮宜人,甘美醇厚,可謂形、色、味俱佳。不僅如此,桑葚還是一味中藥材,性味甘寒,具有生津潤燥、補肝益腎、烏髮明目等功效。《本草綱目》載,「食之,潤肌膚、烏鬚髮、固精氣」 。經現代科學鑑定,桑葚鮮果中含有大量游離酸和16種胺基酸,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微量元素等,因而被譽為「民間聖果」,為原衛生部認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藥食同源」農產品之一。

不僅如此,桑葚還曾作為糧用來果腹。在東漢末年,崔寔著有時序指導書《四時月令》,其中談到三月,「冬谷或盡,椹麥未熟,乃順陽布德,振贍窮乏。」這裡把桑葚看得和麥子同等重要,認為椹麥未熟是青黃不接時節,告誡父母官和富人要注意賑災,免得出大問題。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以致土地荒蕪。《三國志》記載:「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葚。」而當時依靠桑葚來充飢不僅有袁紹的軍隊,曹操的部隊也有過吃桑葚度過糧荒的經歷。

不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桑葚在一些地方農村並不為人所喜食。主要原因,一是桑葚成熟期容易遭蟲叮咬,影響食慾;二來桑葚吃過後滿手滿嘴都會黑乎乎的,影響觀感。乃至桑葚落滿一地,無人採拾。

現今,人們愈加重視保健和養生、崇尚自然,桑葚的保健效果和藥用功能逐步被重新認識和重視,桑葚的商機凸顯。以採收桑葚果實為主的桑樹逐漸被培育出來,比如無籽大十、長果桑、白珍珠、香金葚等,大江南北專業種植果桑的農戶也日益增多。

這其中,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作為國家「東桑西移」工程優質蠶桑基地縣,栽桑養蠶歷史悠久,近些年,該地在桑產業上提質增效,發力桑果業。截至目前已成立果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3個,發展果桑大戶49戶,桑葚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每畝桑葚每年可為種植戶帶來收益6000餘元。

長果桑是近年來南方一些種植戶引入的品種。長果桑中的紫金蜜桑、超級果桑,是由農技專家將大果桑和其他野生長果桑經雜交改良而成的優良品種,成熟後紫黑色,果長可達8~12厘米,盛產期每年株產100公斤左右。

桑樹最大的特點是不易生蟲,所以種植期間基本不用打農藥。因此,把桑葚視為綠色有機水果,一點也不為過。現在桑葚剛上市時,城市街邊商販要價20多元一斤,而批量上市後超市也賣到六七元一斤。

不過桑葚雖好,但產業化也存在致命傷——不易儲存,如果短時間內不能採摘、銷售,就只能爛在地里,因此,對桑葚進行深加工便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桑葚汁、桑葚酒、桑葚干、桑葚糖,桑葚醬逐漸被開發出來,已在一些地方上市。特別是將桑葚加工成粉,可以製作食用色素,添進各種食品當中,比如桑葚餅乾、桑葚蛋糕、桑葚麵包等,不僅解決了桑葚不易儲存的缺點,保存了桑葚的天然成分,還將桑葚的產業鏈拉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