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書,依然對工作沒用?需要高效提煉、運用聯想、形成體系

學習委猿 發佈 2019-12-23T07:46:13+00:00

最近開始寫職場文章,看得書比以前多了,也有兩個很深刻的體會:一是合上書就感覺大腦一片混沌,好像知道書在講什麼,但又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二是看別人的文章時,會有「這本書我也看過,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思考角度」的感慨。

最近開始寫職場文章,看得書比以前多了,也有兩個很深刻的體會:

一是合上書就感覺大腦一片混沌,好像知道書在講什麼,但又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複述;

二是看別人的文章時,會有「這本書我也看過,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思考角度」的感慨。

我曾一度懷疑,看書到底對我們職場人士有沒有用?

以上是一名頭條網友給我發的信息。我與他溝通了一下,他的讀書背景是:30歲,職場拼搏中,競爭很激烈,想通過寫職場文章,倒逼自己去看相關的職場類書籍,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深度和認知水平,有助於職場發展。

溝通完了,我覺得這名網友的情況是一個普遍性情況。所以,我決定總結一下個人如何高效讀書、提升自己的一些經驗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作為職場人士,讀書一定要高效,因為時間有限。其次,提高自己水平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自己的綜合認知水平,形成體系化認知

那麼,職場人學以致用的讀書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職場人讀書的目的不是消遣,而是改變自己的職場行為,所以需要加入思考和聯想,這也需要我們做讀書筆記。

2、職場人讀書要高效快速吸收。「五星筆記法」技巧很適合單本書的閱讀,可以快速把一本書提煉出核心思想。

3、職場人讀書最終目標是形成和提高認知體系。那麼,通過聯想的方法,從一個核心知識點聯想到下一個核心知識點,最後形成一條自己的「知識高速公路」,形成體系。


讀書、做筆記不是簡單的摘抄劃線,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聯想

看書無非兩個目的:消遣和自我提升。純粹為了消遣而看書,就跟看爆米花電影一樣,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帶來感官上的一些體驗,也就不存在如何做讀書筆記這個問題了。

如果是為了自我提升,看了許多書,但是覺得自己依然是原來的自己,沒有多大變化,確實是一件很沮喪的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最大的原因在於,看書時我們沒有深入的思考,也沒有進行聯想

讀書誤區:

有「看了很多書、懂了很多道理,卻依舊無法過好這一生」這種困惑的人,做的讀書筆記都非常簡單:摘抄。看到有感觸或者覺得很有道理的話,就抄下來,想要以此來加深自己的印象。後來有了電子書,連摘抄也省了,直接劃線做成知識卡片就可以了。

雖然看了很多書,但真正需要用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只有一種很模糊的感覺,無法用精準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機械的摘抄作用不大,最多能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解決思路:

正確的讀書筆記應該是通過我們的思考,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或者是通過聯想,把自己已有的職場體驗,跟書本中的理論結合起來,嘗試用看到的新理論解釋老的職場現象。

但是,我們職場人的讀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高效地得出一本書的核心思想呢?而且還和現實掛上鉤。


「五星筆記法」讓我們快速獲取一本書的核心思想,同時聯繫實際

做讀書筆記的真正目的是借鑑書中所傳達的思想和做法,改進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尋找解決現實職場中各種問題的更有效的策略,「五星筆記法」能很好的達到這個效果。

「五星筆記法」是成甲在《好好思考》這本書中提出來的。

所謂「五星筆記法」,就是每次做筆記之前,先畫出一個五角星,每個角代表一個問題,一共五個問題。五個問題回答完,筆記才算做完了。

我們用「五星筆記法」讀一本職場書《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作為案例:

五星筆記法中的五個問題分別是:

第1個問題:預判對方要講的核心內容是什麼,為什麼這個內容值得討論。

我們在看一本書時,先不急於看正文,可以先看目錄

根據目錄,預判每一個章節的主題是什麼?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作者會如何闡述這個主題?通過這個提問,我們能發現自己和作者關於這個主題的思維方式、論證方式以及認知深度的差別。

《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讀書筆記一:核心內容

比起能力速成,職場基本功更加重要,這是一本介紹如何提高職場基本功的書。掌握10大基本功,成為職場實力派。


第2個問題:記錄對方講解的邏輯是什麼?

我很少用「得到」等聽書APP,也很少用看拆書稿之類的文章,因為這些文章直接就把結論給出來了,但是沒有論證和思考過程。

因為相比於結論,推理邏輯往往更重要。在做筆記的時候,我們不僅留心作者說了什麼,還要關注他講述的邏輯,嘗試畫出關鍵詞之間的邏輯圖,推測作者的思考過程。

《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讀書筆記二:講解邏輯

  • 首先鍛鍊最基礎的商務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人際溝通能力
  • 其次鍛鍊策劃和提案的能力:假說構建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思考對策能力
  • 再次鍛鍊商務執行的能力:演講能力+人際影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 最後形成:志向發展能力

以上一共10個職場基本功,通過這樣的過程,變成一個職場實力派。


第3個問題:這本書我有什麼疑問和啟發?

書中的內容我有疑問嗎?作者的想法有什麼局限性嗎?有哪些觀點給自己很大啟發?做讀書筆記時,看到啟發點或者疑問點,要記下來,然後要花時間跟精力去解決這些問題。

《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讀書筆記三:疑問與啟發

  • 疑問點:按照作者的邏輯,最後形成志向發展能力。但能不能以終為始,儘早形成志向發展能力?
  • 啟發點:假設構建能力是我以前一直比較忽略的能力,但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發:很多時候我們碰上一個問題,會直覺地先提出一個假設解決,然後去驗證,這樣效率很高。其實這也是一種能力,也是可以通過主動學習、刻意練習提高的。

第4個問題:書中的方法論、想法或者給我的啟發點,可以提煉為哪些有效策略?

這個方法是解決什麼問題的?這個策略為什麼有效?這個策略的來源和依據是什麼?在做讀書筆記時,嘗試回答這幾個問題。

回答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也是從書本遷移到現實工作的過程。我們要儘可能把獲得的新啟發點與自己過去學習過的其他原理聯繫起來,用新原理解釋舊道理,這樣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這個啟發。

《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讀書筆記四:有效策略

提高演講能力這個職場基本功的有效策略:用故事線結構來組織演講結構,更能吸引聽眾,典型的故事線結構有:

  • 問題—原因—解決對策
  • 天空—下雨—雨傘(現在的狀態、未來的狀態、故事發生後需要採取的行動)
  • 特徵—意義—具體案例—證據

聯繫自己的現實工作,自己以前主要使用「問題—原因—對策模型」,而另外兩個模型在一些具體職場場景中應該更管用。比如:特徵—意義—具體案例—證據故事模型,特別適用於對外部人員演講。以後的產品發布會演講,可以運用這種故事線模型。


第5個問題:列行動清單

不管是看書還是聽課程,任何一種學習方式學到的知識點,最終一定要落實到我們的實際生生活中。楊絳先生曾在解答青年人的疑惑時,有一句著名的話:你的問題在於想的太多,書讀的太少。

而對於愛看書但是看了又覺得對實際工作沒多大用的人來說,我覺得問題在於:書讀的太多,但是落實到行動層面的太少。

《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讀書筆記四:有效策略

我目前處於年關結束階段,所以圍繞著3個工作重點,列出行動清單為:

  • 年度總結工作:學習、運用書中的邏輯思考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職場基本功
  • 明年工作計劃:學習、運用書中的邏輯思考能力+假說構建能力+思考對策能力職場基本功
  • 述職演講:學習、運用書中的演講能力職場基本功

當我們用「五星筆記法」回答了以上五個問題後,我們基本上就掌握了一本書的核心思想,或者說提取出了對我們最有用的那部分的內容。

從觀點到論證過程到行動啟發,這三個層次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思考這五大問題得到答案。

但是,我們用這種五星筆記法快速形成一本書的核心思想後,我們還要具備一種能力,就是將多本書的核心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體系。

這是因為:學習的時候往往是分科學習,但是職場上,從來沒有分科考試,我們要去解決綜合性問題


聯想,讓我們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把一個觀點擴充為一個系統思想

以前學生時代,我看書都是嘩嘩的前後翻,看到精彩或者有啟發點的地方,不會停下來,因為這種讀書的快感太具有誘惑性。但是這種方式,導致我對書本的理解只停留在感覺層面。

現在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在看書的時候,會更加具有目的性:書中的知識點或者理論,能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哪些問題?如何通過論證說服讀者?我會通過聯想法讀書筆記,把新學到的知識點跟舊有的知識點聯繫起來。

在《如何高效學習》一書中,介紹了一種以聯想為主要方法的系統學習方法:

整體性高效學習基礎策略

結構:結構是密切聯繫的元數據,它代表的是一個個串連起來的知識點。

模型:模型是一系列比喻和象徵,用於將知識點做相應的映射。通過聯想等方法建立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映射。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它需要跨學科學習和思考。

以我最近的一個現實讀書案例說明:

1、開始—第一個知識點

最近我在看《社會心理學》這本書,書正文的第一頁有句話是: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必然會欣然接受關於灰姑娘的故事,他曾寫道:「我們人類首先存在於環境之中,我們不能脫離環境,環境塑造了我們,決定了我們的可能性」。這是第一個權威性的觀點。

2、停頓—第一個知識點的自我思考與聯想:

看到這個觀點,我會停下來,想這個觀點是什麼意思?這個觀點有什麼依據嗎?然後開始聯想生活中或者已知的信息中,有沒有能夠論證這個觀點的?

然後我聯想到了幾年前的一篇文章《寒門再難出貴子》。我把這篇文章再次找出來,提煉出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和一些案例。那麼我就找到了支撐這個觀點的例證。

3、出發—第二個知識點:

找完正面例證後,我又聯想到之前看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中,有提到一個觀點:外界環境的刺激和人的反應之間,有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的空間。這個觀點在某種程度上,跟上訴觀點是矛盾的。

4、再停頓—第二個知識點的自我思考與聯想: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的例證用的是一位被關在集中營的心理學家的例子。

隨後,我又聯想到了有個朋友分享的「高價值的事情都是反直覺、逆人性的」這個觀點,這個不就是說環境塑造了我們的行為習慣和直覺思維,但是有價值的事情一定是要我們能逆著我們行為習慣來做事,所以才會非常有難度。

5、再出發—第三個知識點:

逆人性這個點,又讓我聯想起《富蘭克林自傳》里,富蘭克林的「自我道德完善計劃」。他的13條美德自我修煉計劃,就是逆人性的,靠毅力、認知和方法來達成


6、整個過程的總結:

從1個點出發,利用聯想思維,先造一段路,到達下一個點,接著再聯想,再造一條路......最後,所有這些路,形成了一條高速公路。

這條知識高速公路對現實工作有什麼用呢?

讓我對「環境與人關係」的認知形成了一個知識體系。如果以後我在職場上碰到問題,那麼我就可以用這個自己形成的知識體系去分析職場行為的環境-人背景。而在任何職場行為中,具體環境與具體人之間的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邏輯判斷依據。

結語:

讀了很多書,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對工作沒什麼用,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也許是:想的太多,書讀的太少。

也可能是:書讀的太多,聯繫實際的太少。

我們一定要學以致用,這需要我們做到這3點:

1、職場人讀書需要加入思考和聯想。

2、用一些科學方法,高效提煉書中的核心思想,並聯繫到實際問題

3、通過聯想等思維方式,構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映射,最終形成自己的理論-實踐認知體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