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遺言:我的墓要和棺材一樣大!1775年後,發現真高明

漢史鈎沉 發佈 2020-03-03T09:55:58+00:00

公元226年,南征歸來的諸葛亮,率北伐軍進駐漢中。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會和這片土地結下1775年的緣分。定軍山的喊殺聲,和校場上一個個矯健的身影,總能令諸葛亮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25年了,諸葛亮離開臥龍崗足足25年了……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他依舊清晰地記得。

公元226年,南征歸來的諸葛亮,率北伐軍進駐漢中。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會和這片土地結下1775年的緣分。定軍山的喊殺聲,和校場上一個個矯健的身影,總能令諸葛亮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25年了,諸葛亮離開臥龍崗足足25年了……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他依舊清晰地記得。25年前,一個叫劉備的中年人,走進他的心中。他說:他要中興漢室。

從那之後,臥龍崗沒了梁父吟,南陽郡少了個耕讀郎。諸葛亮的名士生活,宣告結束。他離開了故土;離開了故友;做了劉備的謀主。

劉備對他很不錯,一直都不錯。為了他的感受,劉備呵斥關羽、張飛。他說:遇到你,我是如魚得水!25年間,劉備唯有一次,反駁了諸葛亮的建議:



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在前往江陵的路上,十餘萬百姓,自發追隨劉備。因此,每天只能前進10多里,諸葛亮在內的眾人,都勸劉備說:「將軍,曹軍就要殺來了,我們需要儘快趕往江陵城」!

劉備意味深長地說道:「大丈夫處世當以人為本,百姓追隨至此,備怎忍心捨棄」?那一個反駁,讓諸葛亮記了一生。

江陵城淪陷了,曹操得到了大批糧草輜重。劉備帶著十萬民眾,在長坂坡,為虎豹騎所破。軍士損傷過半,糧草全部被毀,江陵城掛了曹旗,劉備流落夏口。諸葛亮想:這天下的諸侯,除了主公,再無人會做這樣的選擇吧!



直到很多年後,諸葛亮還常常想起,劉備的那句以人為本。遙遠的記憶,又一次被冷風吹走。定軍山的風很冷,總是打斷諸葛亮的回憶,讓他面對冷冰冰的現實。

看著山下的軍營,諸葛亮的鬱悶一掃而空。二年了,這支操練了兩年的北伐軍,註定要永垂史冊!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趙雲、鄧芝出斜谷道,引走了曹真的主力大軍。諸葛亮自祁山出,率北伐軍直撲涼州。一時間,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降服,諸葛亮威震關中。此外,諸葛亮還從曹魏,得到了一個叫姜維的小將。

姜維,天水之匹夫耳,獲之則於魏何損?拔西縣千家,不補街亭所喪,以何為功,而蜀人相賀乎?

可街亭馬謖之敗,導致第一次北伐,成了鏡花水月。姜維安慰諸葛亮:丞相大人,只要蜀人不絕,我們明年再來北伐!諸葛亮總是笑笑。那時的姜維,還不明白丞相為何而笑。



一次次安慰,一次次北伐。姜維成了大將,諸葛亮成了老人。五丈原的那一夜,天水俊傑姜伯約,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床頭的姜維,聽到昏睡中的諸葛亮,一聲聲地喊道:隆中~隆中~

丞相操勞了一生,也該落葉歸根了,姜維這樣想到。

可丞相醒來的第一句話,卻是:將我葬在定軍山。



沿著山壁,建個墓穴就行,不要毀了國家的農田。我的棺材裡,放些我平常穿的衣服就行,不要放任何陪葬品。我的墓穴,和棺材一樣大就行,不要讓北伐的將士為我而流汗……

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19年後,姜維還在北伐的路上。他帶著北伐軍,來到了定軍山,來到了漢中,攻進了涼州。

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白了頭;還有很多人,是當年北伐軍的兒孫。他們的父輩說:蜀道綿延上千里,我們跟隨丞相,爬過很多次……那種眉目間,發自骨子裡的驕傲,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



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直到11年後,他們的眉目也漸漸斑白,才明白當初的一切。他們中最老的人——張翼老將軍,每次到定軍山,都要祭拜丞相。

老將軍說:當年先帝打漢中,是他北伐的開始。他北伐了45年,定軍山來了不下20次。從前總想快點到南鄭,那裡離祁山更近;如今總想到定軍山,來這裡多看看丞相。

從先帝奪漢中;到丞相出祁山;再到姜維襲涼州。蜀地北伐,已有三代人矣。他們多少知道,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成功了。但他們還是前赴後繼,踏上了北伐之路。

因為,漢中是蜀漢的極北。這極北之地,有一座定軍山。



張翼老將軍,曾經怒斥姜維:蜀漢的國力,再也經不起折騰了。但北伐的路上,他還是拄著拐杖,一瘸一拐來到了定軍山。對他而言,北伐的成敗,已經不重要了。他只是想離丞相更近一點而已。

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可三代人的北伐,等來的卻是後主一紙降書。白了頭的姜維;風濕的張翼;大半帶傷的北伐軍;全部仰天怒號。他們抱成了一團;他們放聲大哭;他們拔刀砍石;他們望向了定軍山……

會徑過,西出陽安口,遣人祭諸葛亮之墓。

定軍山等來了新的路人,鍾會帶著伐蜀大軍,祭奠了諸葛亮。



盛以永和初從安西將軍平蜀,見諸故老,及姜維既降之後密與劉禪表疏,說欲偽服事鍾會,因殺之以復蜀土,會事不捷,遂至泯滅,蜀人於今傷之。

數十年後,東晉史學家孫盛說:當初,我跟隨安西將軍桓溫平定巴蜀,見到了許多老人。他們有的是當年新兵,有的是老兵之後。

他們拉著我的手,給我看姜維寫給劉禪的密報。他們說:「大將軍當年,是詐降鍾會的。他是要復國,他是要復國啊」!孫盛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不明白:蜀漢滅亡,已近百年;西晉都亡了,蜀人為何仍為姜維哀傷!

1700年後,人們用兩個字,形容當時的蜀漢——偏霸。國力弱小者,自古以來,都是偏安一隅。唯獨蜀漢,以一州之地,自劉備奪漢中。先後北伐45年,亡國那一刻仍在復國!蜀地三代人的命運,早與這個逝去的政權,連在了一起。



姜維詐降身死時,想到了涼州的天水。那一刻,他才明白——丞相為何夢中喊的是隆中,醒來說的卻是定軍山。

諸葛亮放棄了落葉歸根,化身定軍山軍魂,將蜀漢與北伐二字凝在了一起。時至今日,我們依舊找不到,諸葛亮的墓穴。因為,他的墓穴,只有棺材大小。但我們都知道,一定是在定軍山。1775年間,諸葛亮與定軍山,有了不解之緣。我們至今仍在傳頌,那三代人,北伐的傳奇!

再過一千年,諸葛亮與定軍山的傳奇,依舊將為後人所傳頌。因為,那不單單是一個割據的政權興衰史,那裡承載著蜀地三代人的意志!兩千年之史冊,再無一個割據政權,如此可歌可泣!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群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凈土。

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