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關東軍不能打,一打准輸?至少當年張學良就是這麼認為的

八千里路雲和月 發佈 2020-05-01T10:33:34+00:00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1931年10月3日上午,最後通牒的時間到了,關東軍徑直朝江橋開來兩列鐵甲車,車上除了滿鐵工人外,滿載著武裝日軍。日軍還出動了飛機,用以掩護這幕強行修復江橋的醜劇。在他們背後,第二師團第十六聯隊早已屯集嫩江南岸,隨時準備向對岸發起攻擊。



1931年10月3日上午,最後通牒的時間到了,關東軍徑直朝江橋開來兩列鐵甲車,車上除了滿鐵工人外,滿載著武裝日軍。日軍還出動了飛機,用以掩護這幕強行修復江橋的醜劇。

在他們背後,第二師團第十六聯隊早已屯集嫩江南岸,隨時準備向對岸發起攻擊。聯隊長濱本喜三郎大佐此時的心情是非常輕鬆的,在他眼裡,自己的對手東北軍根本就不能稱其為軍隊,只不過是一群貪生怕死的烏合之眾而已。

東北的征戰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就連那些所謂的士官系軍官聽到關東軍殺來,也是抱頭鼠躥,老早就撒著丫子跑沒影了。看上去,他們似乎不是比誰更像勇士,而是比誰更像逃跑冠軍。

在到達江橋之前,濱本已經聽說了張海鵬偽軍慘敗的事,但這在濱本看來毫無參考價值。他認為,偽軍只是一群比北大營的東北軍更爛更沒用的支那部隊而已,怎麼能跟「皇軍」相比。

顯然,濱本的思維還停留在「北大營時期」,而他的這種狂勁,也正是讓形同幼稚園一樣的北大營給慣壞的。



雖然有死戰的決心,也做好了相應準備,但在衝突正式形成之前,無論是張學良的電令,還是事變以來中日交戰的結果,抑或對雙方實力的評估,都讓馬占山不敢輕易造次。

由於中國已得到國聯的支持,蔣介石和張學良對打贏國際官司抱有信心,期望值也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給馬占山的指示,毫無例外地還是那一句:「避免直接衝突」。當然,這個指示對馬占山究竟有多大約束力,那就另當別論了。作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戰將,左右他思維的決不單純是長官意志,而是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馬占山固然可以不理會張學良的電令,然而他不能不正視一直以來東北軍兵敗如山倒的現實。張海鵬偽軍與關東軍畢竟是兩碼事。再怎麼著,偽軍也是東北軍變過來的,大家知根知底,好打。關東軍就不一樣了,「九一八」以來,東北軍的精銳部隊都被他們打得像兔子一樣亂跑,大半個東北沒幾天就丟了。所以,張學良早就做出了判斷:跟關東軍不能打,一打准輸。



馬占山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愛國憤青,仗是要由他來負責打的,責任也是要由他來挑的。攻守雙方誰的胳膊更粗壯一些,他沒辦法裝作不知道。此前,東北軍步兵精銳超過一半都在關內,關外的一半,有的當場就被關東軍給滅了,剩下的則早已撤往錦州至山海關一線。

江省能打一打的,主要是徐寶珍的衛隊團。除此之外,還能從全省其它地方調集到一些部隊,但能不能上陣殺敵還很難說。這中間又有一部分是騎兵。這些騎兵部隊威風倒是威風,但以進攻為強項。你要讓他們從馬上跳下來,跑到工事裡去幫著防守,不僅太浪費,而且還是標準的弱項。

與此同時,馬占山能夠連升幾級,擔任黑龍江省代主席,畢竟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領導者的威信並沒有隨著這個任命同步到位,一個「代」字就很能說明問題。一旦和日本人真打起來,集結於齊市的各路部隊能不能服從他的命令和調遣,也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今日薦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