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安靜糾結3小時,跑30km配速352:如果想外出跑步,遵循4大法則

全民跑步 發佈 2020-03-11T16:56:11+00:00

跑快點,再跑快點,讓病毒追不上你!社交平台隨便一搜,曬出跑步軌跡的人越來越多;大馬路上隨便一抓,路跑的人越來越多。

跑快點,再跑快點,讓病毒追不上你!

哈哈哈,以上純屬調侃。近期要想外出跑步,請遵循文章中的四大法則!


撰文/默默

編輯/小葉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春天來了,花開了,草綠了,復工了,回血了,也開跑了……

社交平台隨便一搜,曬出跑步軌跡的人越來越多;大馬路上隨便一抓,路跑的人越來越多。戴著口罩,戴著手套,在初春時節,全力奔跑。

以前跑步,糾結的是「早晨到底幾點起」、「跑10公里還是15公里」。而最近跑步,糾結的是,「要不要跑」、「戴口罩跑還是不戴」、」路上萬一真有人罵我,怎麼辦?」


嗯,糾結。沒有比當下的糾結更濃稠的了。

看著晴空萬里,護城河邊的水潺潺流動,一切已迫不及待地流露著春天的氣息,可新冠病毒的疫情還沒有真正結束。湖北還有增長,北京還有新增,數十萬的流動人口還在自行隔離中。

而不管是電視還是大號中各路專家的話,還時不時在耳邊敲打,「現在還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候」、「切勿大意,還需認真防護」等。

看著各路信息平台里,有關世界大爆發的追蹤報導,心有餘悸,惶恐難除。封城、NBA建議空場比賽、網球大師賽宣布取消,每一則消息都能隨時把過去一個月經歷的最痛心和惶恐的往事搬出。

每當這時,就更糾結了。

「不會給社會添亂吧」、「不會讓別人覺得我想出風頭吧」、「不會就這麼巧吧……」

每一個看似勇敢、看似無畏的跑者心裡,都有一絲絲最柔軟的怕。

被稱作是「跑馬女神」的焦安靜,就在社交平台記錄著她的糾結:


這一句話,也炸出了很多和她一樣糾結萬分的跑友。


嗯,這就是當下大多跑者的心態寫照——「跑還是不跑」。有人糾結三小時,有人糾結從早上到下午。

與其糾結,還不如做個了斷。

如果你從心底里覺得,「我不想跑」、「我想等疫情徹底結束了再爆髮式地跑」,那好,佩服你的定力,恭喜你的決斷,對你的堅持,雙手贊成。

要麼呆在家裡,要麼出門上班,最好防護,耐心等待真正可以暢跑的時刻。

如果你想跑,你覺得再不跑,自己就瘋掉了。那我們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式。畢竟,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一)錯峰跑

最近流行錯峰上班。那跑步最好也要避開來來往往的人潮。畢竟,越是人聚集密集的地方,難免會有潛在病毒。


所以,你可以清晨五點出門,趁著大家還都在睡夢中時,穿好跑鞋,邊跑邊接受晨曦的撫觸。那時的大街上,行人和車輛都寥寥。你可以加速度來一圈。

你也可以中午時分,趁著大家都在辦公室內午間休息,到公司附近的小徑溜達幾圈,緩解疲勞,解除無法跑步之苦。

當然,選擇跑步的地方,最好是通風、流通好的戶外,比如公園裡,護城河邊。而不是人來人往的集散地。

(二)拒絕約跑

一個人跑太寂寞,一群人跑才熱鬧。跑團的存在讓跑步成為一種社交方式。有浩浩蕩蕩數十人的大團,也有三五成群、結伴而跑的小團。

但在特殊時期,即使晴空萬里,你換裝備決意出行。也請最好不要呼朋喚友,叫上過去志同道合的跑友一起去街上拉風。

大家都是成年人,剛剛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怕,誰的心裡都難免還結著疤,流著血。即使你要特立獨跑,但最好還是不要給別人添堵。況且,人越是聚集,越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否則各場合就也不會再三強調,「不聚集,不聚會」。安全風險這件事兒,誰願意沒事兒增長它呢。

特殊時期,不標榜個性,也不刻意去出風頭。

(三)不過多去曬軌跡

在過去,朋友圈裡總有人愛曬出跑步軌跡圖。仿佛在提示著人們:我跑步,我驕傲。雖然,發不發朋友圈、發什麼內容都完全是你的自由。寫下這些也並非有意要限制和剝奪你的權利。

但畢竟是特殊時期,畢竟大家還都在小心翼翼中。越是看到周圍的人已經開始跑步,開始在公眾場合曬圖秀軌跡,難免會加劇周遭人的心理負擔。

(四)摘戴口罩要及時

現在,戴口罩仍是大街上出行的人們的標配。跑步作為一項有氧運動,當然戴著口罩跑會有諸多不便之處。但如果你是在通向公園的路上,你跑步的周遭有來往的行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還是戴上口罩忍一時。

如果你到了空曠無人或人少之處,如果你跑到了公園,及時摘掉口罩也無妨。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李太生主任在之前接受央視採訪時就表示,「開放的環境下,尤其是在奧森那麼少人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戴口罩,你完全可以自由呼吸新鮮空氣」。


寫這麼多,只是想和那些按奈不住的跑友們分享一些切身感受。跑與不跑,是你的自由。我們不去道德綁架,但也不願意因為跑步而去掀起一場場互懟互撕的口水戰。

珍惜我們能自由跑步的每一分每一秒。期待疫情過去,有更多的人愛上運動,能擁有更健康的生活觀念。期待春暖花開,更多的人跑在希望的路上。


到這裡,來跑步打卡,來評論跑圈,來學習跑步技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