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散文:記憶里的鄉土俚俗

鄉愁難敘思鄉文學 發佈 2019-12-29T11:59:26+00:00

文:楊進榮圖:來源網絡凡是有故鄉的地方,就是有鄉風民俗的地方。這些鄉風民俗拾掇起來,便是一個地方約定俗成的鄉土文化。它是故鄉生命的河流,流淌在每一個遊子的血液里,日積月累,長出的鄉愁,足以抵擋歲月雕刻過你的斑駁,時光撫摸過的你那衰草連天的涯頂。故鄉的飲食。

文:楊進榮

圖:來源網絡

凡是有故鄉的地方,就是有鄉風民俗的地方。這些鄉風民俗拾掇起來,便是一個地方約定俗成的鄉土文化。它是故鄉生命的河流,流淌在每一個遊子的血液里,日積月累,長出的鄉愁,足以抵擋歲月雕刻過你的斑駁,時光撫摸過的你那衰草連天的涯頂。

故鄉的飲食。故鄉男人的早餐就是那盅苦澀的罐罐茶。女人的早餐就是烙的干餅成焦皮的糜面饃饃。漿水面是家常便飯。炒一把土豆條,撒幾瓣蔥花,一小碟咸韮菜,一盒油潑辣子。解暑飽肚,經濟方便。

洋芋蓋被子,也稱懶飯。把土豆切成條,再用清油一炒,少加點豬肉臊子,把手工杆仗做的麵條擱在土豆條上,倒半碗水,用鍋蓋燜半個小時,揭開鍋蓋,筷子攪拌,抄在碗中,和以油潑辣子、蒜泥,香辣適口。



漿水節節。白面可做,雜糧(蕎面、苃麥面、扁豆面)最佳,漿水是用野生的苦苦菜洗淨髮酵的最好。六月驕陽,炎熱難熬,吃一頓節節,消署降溫,通便利尿。

糝飯攪團,用蕎面或苃豆面在煮沸的開水鍋中便撤邊用麵杖攪拌,等到稠稀適中,蓋上鍋蓋,再焪三十分鐘。腥吃,佐以紛條、澡子、雞蛋、蔥蒜,素吃配以熗熟的漿水或食醋,少油膩、富含維生素,利於降壓去脂,減肥通便。

故鄉的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最大的傳統節曰,更是忙碌一年的農人心中的熱盼,全家可以團圓,親人能夠見面,吃最好的飯菜,品最好的特產,走親訪友,熱間祥和。



貼春聯,貼門神,請灶爺,請先人,蒸花捲饅頭。農曆臘月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下午三點左右,爆竹大門前一響,大紅的春聯要沾貼在門的兩面,倉庫豬舍牲口圈車輛上都要貼紅喜帖,寫上吉祥語。門神隨及貼在財門兩旁。用香果盤把臘月廿三送走的灶爺請於灶房,在灶台中央上香拜供。端上香盤或供品茶酒神牌,要麼到祖墳,要麼到路口,鳴炮奉請,供於上房桌子中央,讓先人享受香菸、每日三餐,初三下午附帶桌上供品送走。為了蒸饃的好存鬆軟,一般家庭都要蒸籠蒸饃,白霧從廚房散出,鮮熟的面味清香赴鼻。年就這樣來了!

坐夜。陰曆三十日黃昏,吃過長面(喻示長來長往,久久長長),煮一盆自家宰殺過的豬排骨,就幾口燒酒,全家人有的看電視,有的邊吃邊聊。老人把準備好的壓歲錢要散發給小孩,小孩要向老人拜年問好。

子夜暴竹響過,有德高望重長者的家庭,都要準備吃喝迎接侄男子弟堂孫的拜年祝福,老者正衣端坐,接受晚輩跪拜之禮。互致問候!



大年初一,鄰里親朋互走問好拜年。家中請了先人坐紙的,你要前去燒馬(紙)瞌拜祭奠。

出行。這是全村人的大活動。由長者看好吉時吉向,端上香馬盤,面朝吉方,祭奠跪拜,全村的牲畜頭掛釆紙,全部出圈。各家人聚集一起,寒暄問好!人歡馬叫,甚是熱鬧。

大年初二開始,訪親會友,東村西地,走動拜年,土話到親戚家拜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年才算真正過完。



娶媳婦。故鄉娶媳婦子是一家的大事。親事說成後,先要定情,拿四禮(喜糖、菸酒茶),去雙數人到女方家。女方家請重要家庭成員參加,用紅繩綁錢拴掛女方,男方將定情信物捧送給女方。事畢,商議抬大禮娶親事宜。娶親前十天左右,擇吉日抬大禮(提話),帶四彩禮、聘禮到女方家,由說話人(媒人),向女方家一一解說,然後商量娶親事宜。婚禮,婚禮的前夜要先娶走新娘,在太陽出來前,行拜堂禮。第二天,接娘家人,大擺酒席。其中有很多細節,不一一贅述。

送老人。生離死別,誰可逃脫。老人去逝,是大事大禮。故鄉去逝老人,一般要做最好的官材一一柏木,三底兩蓋,漆底彩畫,圖有廿四孝,童男信女,松鶴配襯。再請風水師依亡者逝時生年八字和長子長孫屬相,堪輿地方。由土工控三尺寬、六尺左右深的墳坑,俗稱打墳,於葬前一曰挖好。在風水師定的吉曰吉時出殯。

家境稍好的家庭,老人去逝後都要隆重舉辦葬禮。葬禮過程冗長煩碎,禮節很多。出告牌,請姑舅娘家人,迎紙火,渡亡橋,領羊,健陵,斂官,擺酒席,安葬,扶山,燒玄門紙,七七紙……常言說:死人不吃飯,家產分一半。可見死人送葬是多麼花錢費力。



廟宇文化。故鄉的廟宇建設年代久遠,應在元朝前,從出土的磚瓦中可以窺探。因地震匪患,幾經毀壞。碎瓦殘片撤落過的地方,小時常見。現在重修,總感失去了滄桑和古樸,靈動與久遠。過廟會是最熱鬧而嚴肅的事,有戲劇表演,有灘販設點,有小吃可餐。人頭攢動,山旗招展。鄉風俚俗,肅嚴璀璨。

懷念故鄉,因為故鄉有根;眷戀故鄉,因為故鄉有魂。

故鄉是那碗飯,簡單香淳。故鄉是那句話,土的掉渣但好聽。故鄉是那場婚禮,細節誘人。故鄉是那冢墳瑩,悲傷著我的感情。故鄉是那座寺院,眷刻雕塑著無數的神話人文!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保證原創的聲明。帶原創圖片最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