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與漢字的起源

滿族文化網 發佈 2020-05-02T00:54:59+00:00

後來,我仔細梳理了一下,覺得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學術的進步,全新的發現,都不是憑空產生,需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要有學術上的鋪墊和基礎,進步都出現在前人已開闢出來的道路上,就像登高望遠一樣,需要有梯子和凳子,這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可以說,它直到近代、甚至是最近才


作者徐江偉

一位名叫「天空」的網友,讀了《血色曙光:華夏文明與漢字的起源》後,提出這樣的疑問:書中的這些觀點令他非常吃驚,可謂驚世駭俗,但仔細想想卻非常合理,但是,為什麼別人就從來沒有這樣提出過呢?

對此筆者確是被問倒了,竟一下子回答不出來。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是很自然的。幾千年了,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從沒有人像我這樣說過和寫過,一個也沒有!

後來,我仔細梳理了一下,覺得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學術的進步,全新的發現,都不是憑空產生,需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要有學術上的鋪墊和基礎,進步都出現在前人已開闢出來的道路上,就像登高望遠一樣,需要有梯子和凳子,這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可以說,它直到近代、甚至是最近才具備。

筆者的所基於的歷史條件,大致有這些:

第一,語系的發現和系統研究。古人是不知道有「語系」的,當然也就無法進行語言的比較研究。而語系是區別族屬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據。古人不知道分屬於不同語系的民族不可能有共同的源頭。古人認為漢民族是黃帝的後裔,又說匈奴羌氐之類都是黃帝的後裔,這必定是錯誤的。

只是到了非常近的近代,中國範圍內,各民族的語言才有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從而得知,北方有「阿爾泰語系」,滿語、日語、韓語等都屬於這個語系。中國南方則有「吳越方言」等漢語方言,而「普通話」的語言特徵與之完全相同,但與北方民族的阿爾泰語則有著根本上的差別。

第二,分子人類學提供的研究成果。基因研究已經確認,青藏高原上的土著民族藏族,他們屬於「北方人」,而不是「南方人」。人類學上的「南方人」一直延伸分布到今天的越南和泰國,就像「北方人」一直可以延伸分布到中亞草原一樣。文化習俗上,古代藏族與匈奴更是完全的相同,甚至更為典型。唯一的疑問是,這個「漢藏語系」的提法到底能不能夠成立。 第三,甲骨文和金文的發現。漢字和古漢語的演變情形至此才變得清晰起來。還有近半個世紀來的考古大發現,特別是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區,發現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的密集的史前文化遺址,華夏文明的各種代表性器物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苗頭,甚至把中亞斯基泰文化的源頭也指向了這片高原。

第四,語言比較研究必須具備的條件。必須要有記錄語言的通用符號,有可供研究者學習和了解各種不同語言的音頻、視頻等材料,這些都是古人所不具備的,甚至上個世紀前半期的研究者還不具備。沒有這些,要想進行語言的比較研究,從而破解歷史謎團,就沒有了可能。

哥白尼發現日心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達爾文發現進化論,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這些都是有前提條件的,都是因為前人為他們鋪好了路,為他們提供了梯子和凳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個「跬步」可以指時代為他們提供的積累,這是一種漫長的累積的過程,比他們早的人都沒有這樣的基礎條件,當然就沒有他們那樣的發現。

第五,學術研究需要一些悟性。周國平先生說:「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面灌輸進去。」在悟性這方面,筆者大概可以算是比較有那麼一點點的人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