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越調《收姜維》里的諸葛亮

老家許昌 發佈 2020-05-19T10:34:58+00:00

申鳳梅,河南臨潁縣塗莊村人,十一歲開始學藝,十四歲登台表演,很早就有了名氣,她戲路寬廣,功夫全面,觀眾稱她為「鐵嗓子大梅」。

【「楊森武評三國」第30評】

被周總理誇獎的河南「活諸葛」,觀眾稱她「鐵嗓子大梅」‖老家許昌

文‖楊森武


(欲欣賞「楊森武評三國」第29評,歡迎點擊以下連結:三國時代幾個扶不起的敗家子

河南越調經典劇目《收姜維》,上演於1956年,由越調大師申鳳梅飾主演。

申鳳梅,河南臨潁縣塗莊村人,十一歲開始學藝,十四歲登台表演,很早就有了名氣,她戲路寬廣,功夫全面,觀眾稱她為「鐵嗓子大梅」。

她演過很多諸葛亮的戲,如《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弔孝》和《收姜維》等,她飾演的諸葛亮,神形兼備,唱腔高亢優美,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1958年,她在鄭州為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演出《收姜維》,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周恩來總理誇獎她說:「你把諸葛亮都演活了!河南的諸葛亮很會做思想工作啊!」此後人們便稱申鳳梅為「活諸葛」。

《收姜維》取材於《三國演義》,故事情節基本沒有改動。劇情內容是,諸葛亮給後主上了《出師表》後,即率兵到漢中,設計奪取天水。卻不料計謀被姜維識破,率兵奪城的趙雲遭遇了姜維的埋伏,常勝將軍趙雲被年輕的姜維殺得大敗而回。趙雲向諸葛亮稟報了戰況,並稱讚了姜維的英勇。

諸葛亮調查了姜維的情況後,覺得姜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材,決定將其活捉為蜀漢所用。他設計佯攻冀州,誘姜維回冀州保護母親和妻子。

姜維中計後,諸葛亮又施計誘姜維出戰,然後攻占冀州,將姜維的家人保護起來作為人質。接著又施反間計,讓天水太守馬遵誤認為姜維投降了蜀漢,逼迫姜維陷入了蜀軍的包圍,最終收降了姜維。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皇權的交接制度是父傳子,子傳孫,無論子孫的優劣,即使兒子是白痴(晉惠帝),或者是「懷抱的太子」(《二進宮》),也能繼承皇位。

王侯將相,也是培養自己的「官二代」、「官三代」,希望自己的家天下和家族的榮華富貴代代相傳。但是,歷史的發展並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很多朝代和家族,由於子孫的不肖,二世而亡和家族覆滅,也是常見之事。

諸葛亮是蜀漢的實際統治者,他有兩子一女,而且相當優秀。如果他像司馬懿那樣培植自己的兒子來繼承自己的權位,別人也無可厚非。但諸葛亮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的高尚品德和無私的胸懷,為了完成蜀漢統一天下的宏偉志願,在挑選接班人時,他沒有私心,按照候補條件去尋找目標,終於,他在北伐中原的天水之戰中,發現了姜維這個人材。

經過多次戰鬥和設謀,諸葛亮終於收伏了姜維,並在以後的戰鬥中,將姜維培養成了接班人。諸葛亮這樣大公無私地培養人才,在封建社會裡,非常少見。他的高風亮節,為後世人所稱頌。

諸葛亮收伏姜維,充分展示了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智謀和才能。在收伏的過程中,他特別會做思想工作。

當第一次攻打天水時,計謀被姜維識破了,蜀軍吃了敗仗。趙雲回兵,很是自責。諸葛亮卻說,這不是你的責任,是我用兵不當的原因。再說,將軍年過七旬,怎敵得過年輕的姜維?勝敗乃兵家常事,老將軍不必在意,下次定能將姜維擒住。一席話,既安撫了趙雲,又增強了戰鬥的勇氣,思想工作真是做到了家。

在和姜維的對話中,更是顯示了他的口才,他對姜維說,將軍是忠孝兩全的人,曹魏是篡漢的政權,你為它賣命,是對大漢的不忠,歸順漢王才是正理;你事母至孝,如今你老母和妻子皆在漢王的地盤裡,你今要戰必死。你若戰死,老母妻子何人贍養?你若歸順漢王,為大漢效力,我將平生之所學傳授給你,將來你定能建功立業,不負此生。就這一番攻心戰,說得姜維心服口服,立即下馬歸降了蜀軍。

申鳳梅的越調劇目,三國戲很多。為了提高演出的藝術水平,她不僅向同行越調名家學習,也向其他戲劇行家學習,博採眾長,不斷豐富河南越調的藝術內涵。

她曾拜京劇名家馬連良為師,吸取了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精髓,由於她虛心勤學,千錘百鍊,她飾演的諸葛亮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讚賞和高評。申鳳梅的越調唱腔,更是深入人心。她的《收姜維》的主要唱段,成了河南越調的經典名曲,幾乎家喻戶曉:

諸葛亮: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

聽山人把情由細說端詳。

想當年你長坂坡有名上將,

一桿槍戰曹兵無人阻擋。

現如今你年紀邁發如霜降,

怎敵那姜伯約血氣方剛。

雖說你今一天打了敗仗,

怨山人用兵不到你莫放在心上。

這書信你牢牢放在身上,

四更天奪天水三路佯攻,

一路智取他馬遵難防。

攻破城你立刻把薑母來訪,

一定要保護她合府安康。

見薑母交書信把好話多講,

你就說山人我敬慕非常。

把薑母搬回營保她無恙,

不用殺不用戰管叫他自來降。

【作者簡介】楊森武,湖北人,畢業於華中師大中文系,就職許昌,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長篇小說《百里碑》,短篇小說集《口碑》、《戲神》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