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腿能否由訓練得到矯正?判斷成因是關鍵,4個動作助你改善

km健身 發佈 2020-04-25T08:42:36+00:00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覺得O型腿並不能得到矯正,始終認為這是一種「先天體態」,從而也就放任不管了。

大家好,我是KM健身。

你是否出現過鞋底不均勻摩擦形成一邊低一邊高的現象?是否有過不翹「二郎腿」就不自在的感受?是否有過運動時膝關節彈響或不適的經歷?這有可能都是O型腿在作祟。

今天圍繞下肢不良體態的問題——O型腿進行講解,希望通過本文來傳達一些相對專業性的知識及個人的薄見。

O型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羅圈腿」,也是我們下肢最為常見的不良體態之一。它不像X型腿多發於女性,而是無論男女,我們都可能「光榮」獲得。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覺得O型腿並不能得到矯正,始終認為這是一種「先天體態」,從而也就放任不管了。

那麼真的不能矯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談一談。

本文主要概況為以下4部分內容:

  1. O型腿的生理定義及成因;
  2.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O型腿以及其成因呢?
  3. O型腿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影響?
  4. 如何改善呢?

O型腿的生理定義及成因

  • 生理定義

與X型腿相同,O型腿也是圍繞著膝關節為中心點發生的不良體態,上至股骨、髖關節,下至脛骨及足弓。但其生理變化與X型腿相反。

從生理角度來講,O型腿又稱為「膝內翻」,即以膝關節中立位為中心向外打開,使兩者距離增大。與此同時,股骨和脛骨發生相應的外旋、內翻,從而使雙腿內側形成較大的空隙。一般這個空隙從髖關節下部至踝關節,因較為嚴重者腿型酷似字母「O」,所以稱之為O型腿。

補充一點:O型腿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例子,也就是膝下O型腿。它是發生於膝關節及其以下的區域,也就是脛骨之間產生極大的空隙,股骨體態較為正常。

  • 形成原因

根據O型腿的形成原因,我們通常將其分為結構性O型腿和功能性O型腿,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天形成和後天形成。這裡不強調結構性成因,比如很多人脛骨先天不直,所以我們很難通過後天改善。

功能性O型腿也分為兩種情況:

①後天因手術等外界病理性原因留下的後遺症。

②後天不良習慣,如久站、蹺二郎腿、單一訓練等形成的肌力失衡,具體表現在包裹在我們股骨、脛骨周圍的肌群發生失衡現象,如臀中肌強,髖關節內收肌弱等等。

同樣,我們的踝關節靈活度、足弓、足背屈功能受限也是導致O型腿形成的原因之一,這也是一種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連鎖反應。

所以如果你不是先天性,也沒有什麼大的傷病歷史,只是因為後天不良習慣引起的肌力失衡,那麼恭喜你,你的O型腿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改善!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O型腿以及其成因呢?

  • 自測方式

除了能夠較為直觀的看出以外,我們有以下兩種判別方式:

①將雙腳併攏自然站立,然後觀察膝關節是否能夠相互觸碰,如果無法觸碰且有較大的空隙,說明你已經出現了O型腿的特徵,這就需要我們預防及改善了。

②自然站立,觀察膝關節側面,一般O型腿都會伴隨一定的膝關節超伸問題,即膝關節向後過於收緊,並沒有與踝關節垂直,而是位於其後方。如果有膝超伸問題,你就需要注意了。

  • 判斷成因

由於很多人之前沒有注意過這些,無法具體判斷自己是否是結構性O型腿還是功能性O型腿,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個測試了:我們在自然站立時,雖然出現了膝內翻現象,但是當我們主動彎曲膝關節時,能夠使膝關節相互觸碰且體態恢復正常,那說明我們是功能性O型腿的第②種情況。

同樣恭喜你!可以矯正。

O型腿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影響?

O型腿對於個人的形象影響無需我多言,很多人因此產生了不好的心理影響,比如極度不自信。這也是眾多不良體態最大的通病。

那麼它對我們還有哪些實質性影響呢?

  • ①降低運動能力

O型腿會在運動當中加重踝關節、膝關節壓力,我們在跳躍、跑步的時候最為明顯。並且我們的膝關節、踝關節的活動能力也會受到限制,如膝關節外旋與內旋功能受限,足背屈功能受限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在做深蹲等高難度屈髖、屈膝、屈足等相應動作,從而降低運動效率。

  • ②容易引發假胯寬、膝超伸、骨盆失衡等一系列問題

之前我們說過,這其實是一種連鎖反應,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改善,這些問題也就會一一呈現。其中假胯寬和膝超伸現象我們最為常見。由於我們的股骨打開過大、膝關節不穩定,從而造成胯部看著很寬大,並且由於膝關節超伸,又會顯的腿很短。

  • ③產生關節不平衡磨損,甚至引發病理性問題

一般來說,O型腿對我們的膝關節內側壓力及磨碎程度會比較大。從我們的鞋底就可以看出,一側磨損多,另一側磨損少。這就變向說明了我們關節所磨損的區域也存在不平衡,長時間如此引發一些炎症也不是不可能的。

改善的方法

由於成因屬於功能性且非病理性原因,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訓練得以改善,訓練的原理就在於強化弱側肌肉,從而達到一種肌力平衡狀態。當然,在強化的同時,拉伸強側肌群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動作一:夾腿深蹲(核心動作)

顧名思義,它是在深蹲的基礎上,利用膝關節相互對抗發力側重鍛鍊我們的腿部內側肌群,我們可以夾瑜伽磚,書本、摺疊起來的衣物、毛巾等等。

動作要領:

①雙腳與膝關節同寬站立,即踝關節處於膝關節正下方,具體寬度根據所夾的物體寬度而定,一般10cm以內即可。

②膝關節夾緊物體並保持對抗發力,然後緩慢屈膝、屈髖進行下蹲。動作過程中核心區域收緊,控制身體穩定,緩慢下蹲即可。

③動作進行4組,每組8-10次,間歇20s;

  • 動作二:側身髖內收

動作要領:

①側身,使髖部側面貼合地面,手臂支撐身體保持穩定,然後利用髖關節內收肌使下側腿向上抬起。

②動作過程中,髖關節以上部位不要晃動,為了更好的孤立一側肌群,上側腿屈膝並屈髖置於身體前側。

③雙腿各進行4組,每組10-15次,間歇20s即可。

  • 動作三:泡沫軸放鬆臀部肌群

動作要領:

仰臥瑜伽墊上並將泡沫軸置於臀部下方,如果按摩臀中肌可以置於臀部外側。將被按摩的一側腿部進行屈膝,然後屈髖置於另一側大腿前側上,充分拉伸被按摩一側臀部肌肉。在此基礎上來回滾動泡沫軸即可。左右兩側各進行2-3組,每組持續30-40s;

  • 動作四:泡沫軸放鬆腿部外側肌群

動作要領:

側身支撐身體,並將泡沫軸置於髖關節下方,即股骨上端的位置。利用自重在泡沫軸上端上下滾動,有效按摩股骨周圍肌群。左右兩側各進行2-3組,每組持續30-40s即可。

與X型腿矯正方法類似,以上是針對股骨引發的膝內翻現象進行的肌力改善,我們還有針對脛骨、腓骨肌群進行強化或放鬆的訓練安排,甚至是足背屈、足弓功能的強化。

其中腓骨肌群我們依舊可以利用泡沫軸進行訓練,因為O型腿小腿偏外側,產生一定的緊張感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外踝關節靈活度我們可以利用彈力帶足背屈來加強。最重要的就是足底足弓訓練,這裡我們不再細說,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從肌力最大的部分開始發生失衡,從而由上至下的出現連鎖反應。

總結

總結一下對於O型腿的矯正過程,主要有3個關鍵點:

第一,先要了解其成因,如果是功能性肌力失衡引發的O型腿,那我們就可以通過訓練來得以矯正,其實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成因。

第二,從日常生活中進行杜絕,如不要翹二郎腿、避免在坐的時候出現雙腿纏繞等奇怪姿勢,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等。

第三,通過訓練動作得以加強或放鬆相關肌群,要持之以恆的鍛鍊才行哦~

好了,今天有關O型腿的內容就到這裡結束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