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四忘四無逍遙哲學:忘物忘他忘我忘心,無情無功無名無己

好玩的國學 發佈 2020-02-25T13:04:09+00:00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在道家人生哲學的理想人格中,老子崇尚「嬰兒」境界。在老子看來,嬰兒保持著人類最寶貴的天真爛漫的童心,他們如生機勃勃的宇宙萬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樣子。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認為,嬰兒心智未開未受世俗的污染,內則柔和淡泊,外則天真無邪,嬰兒終日大哭嗓子卻依然清亮,是因為嬰兒啼哭時能讓氣自然的運行,外界影響不了甚至也傷害不了他。老子的「嬰兒崇拜」意在告訴人們,當個體忘記了自我的存在,消除了一切功利目的,消除了一切慾望,就能達到全身養性的目的。

老子嬰兒不為外物所傷的思想,直接啟發了莊子。相較於老子的嬰兒理想人格,莊子更加玄幻,提出了神人、至人、真人的理想人格。莊子認為神人有一種萬物不傷的神奇能力。他說,神人「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事實上,這只是莊子的寓言而已,人不可能不為外物所限所傷,但這是莊子的理想人格,他的理想是成為不為外物所限所傷、自由自在地游於「無何有之鄉」,與天地合一的神人、聖人和真人,而這種生活的境界就是「逍遙」。

儒家人生觀的基本立場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它,儒家人生的痛苦就在於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而道家人生觀的基本立場則是,不採取任何行動介入和解決問題,這叫做「無為」;或者把問題看成是沒有問題,乾脆取消一切問題,這叫做莊子的「齊物」和「逍遙遊」。道家的痛苦在於人生的問題太多,所以選擇逃離而出世。

那麼,人如何才能達到逍遙?莊子認為要經歷三種境界。莊子不喜歡說大白話,他喜歡用寓言的形式讓你猜。

第一個境界是「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而在夢中蝴蝶也在做夢,它夢見變成了莊周,莊子夢醒之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蝴蝶還是莊周了。

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寓言。莊周是「我」,而蝴蝶是「物」,莊子與蝴蝶在夢中合二為一,這就是「物化」。莊子其實告訴我們,人世間的一切看起來各有不同,但「以道觀之」,所謂的生死榮辱、是非對錯等,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我」與「物」是對立的,人生則有無數種是非,人生就會陷入痛苦的深淵不可自拔;假如用「道法自然」的角度看世界,我與物本無差別、我與物化為一體,那帶來痛苦的問題就自然消失了。莊子是在用忘記物我的差別來消除人生的痛苦。

但人生活於世界,不單是面對物,更要與人打交道,而人之所以痛苦,來自於自我與別人的比較,這種比較,莊子叫做「有待」。事實上,有待來自於慾望。我們總是期待著某種東西,如功名利祿美食美色等。當你把期待變成執著時,期待就變成了人生枷鎖。莊子說有人為名殉身,有人為利殉身,所以儒家聖人堯舜禹都活得特別累,這就是人生「有待」的苦果。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莊子又講了一個故事。大鵬高飛九萬里,但沒有風就飛不起來;列子修煉成仙能在天上溜達半個月,但沒有風他還得下來。他們飛得再高也無法實現逍遙。那麼人世間的有待是什麼呢?莊子說,有人追求榮華富貴,不能南面稱王最好也要高官厚祿;有人喜歡紅顏美女,最好三宮六院,實在不行也要享齊人之福,再不濟也要珠圍玉繞紅袖添香;有人沉溺於是非毀譽;有人追求虛偽的道德,總之你追求的東西,都將變成束縛你的枷鎖。所以,在莊子看來,不取消人與我之間的對立關係,就永遠無法達到逍遙的境界。

那麼問題來了,人是集體的動物,沒有人可以脫離社會做一個離群索居的人,如何才能消滅泯滅人我之間的關係呢?東晉的陶淵明可謂是莊子的心靈知己,他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原來泯滅人我就是處世而不入世,保持心如止水般的虛靜淡泊,人就朝著逍遙境界更近一步了。

莊子認為,最重要的是處理好「吾」與「我」,即身與心的關係。莊子看來,物也好人也好,說到底是我與外界的關係,即使是消除了人與物、人與我之間的問題,還有身與心的關係。不解決內心的問題,談不上會幸福,因為最大的幸福就是身體不疾病靈魂無紛擾。

莊子又講了一個寓言。南郭子綦靠著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緩緩地吐著氣,那離神去智的樣子真好像精神脫出了軀體。顏成子遊說,這是怎麼啦?形體誠然可以使它像乾枯的樹木,精神難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樣嗎?你今天憑几而坐,跟往昔大不一樣。子綦說,今天我已經忘掉了自己。

南郭子綦的「形容枯槁」「心如死灰」「吾喪我」的境界,正是莊子所要追求的。「吾」指精神上已經大徹大悟的心,「我」是世俗社會中的世俗之我。只要吾完全忘記、超越了世俗中的一切,忘記了自我的存在,才能走向逍遙之境。

莊子說要達到逍遙,有兩條路要走。第一是形容枯槁,自我已經完全消除了肉體的慾望;第二是心如死灰,自我已經超脫了一切世俗,徹底忘記了自我的存在了,做到了「喜怒哀樂不入胸次」,生死窮達不為所動。如此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

總的來說,達到莊子逍遙的境界的途徑是「四忘」和「四無」,忘物忘他忘我忘心,無情無功無名無己,這就是人生的逍遙之道。

莊子啟示我們,許多人生的困擾無法解決的時候,忘掉問題,才是人生解脫的最好辦法。

雖然這很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