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淋巴瘤患者赴美後終於獲緩解

出國看病愛諾美康 發佈 2019-12-30T06:50:52+00:00

20歲的小蘇,2018-4無明顯誘因出現乾咳,無發熱,有盜汗。2018-5-20行CT檢查提示:前上縱膈腫塊,較大截面為10.6cmx5.2cm,雙側鎖骨上窩多發腫大淋巴結。2018-5-25行超聲引導下右側鎖骨上腫大淋巴結穿刺活檢, 病理提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20歲的小蘇,2018-4無明顯誘因出現乾咳,無發熱,有盜汗。2018-5-20行CT檢查提示:前上縱膈腫塊,較大截面為10.6cmx5.2cm,雙側鎖骨上窩多發腫大淋巴結。2018-5-25行超聲引導下右側鎖骨上腫大淋巴結穿刺活檢, 病理提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結合臨床考慮原發縱隔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

2018-6-8開始上海xx腫瘤醫院給予R-CHOP方案化療3周期, 3療程後療效評價為PR,縱膈占位較前顯著縮小(較大截面大小約6.3cmx1.8cm)。2018年8月2日出現發熱,診斷為肺部孢子菌感染,經抗感染治療後好轉。因美羅華影響免疫,2018-8-29、2018-9-20第4、5療程化療停用美羅華。

2018-10-10開始第6療程R-CHOP方案化療。複查PET-CT:前上縱膈見片狀緻密影,邊界欠清,FDG代謝略高,SUVmax=2.3,考慮仍具少許腫瘤活性。胸部CT:前上縱膈軟組織少許緻密影。6療程後療效評價為PR(部分緩解)。2018-10-31、2018-11-27開始第7、8療程R-ESHAP方案化療。

8周期化療,副作用大,結果未能完全緩解,專家建議繼續加大化療劑量,然後準備自體幹細胞移植。患者父母決定帶小蘇前往美國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愛諾美康為小蘇預約了全美治療淋巴瘤NO.1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淋巴瘤Eric Jacobson主任。並為其一家4個人辦理了醫療簽證。並安排入住了愛諾波士頓公寓。

美國專家不建議自體幹細胞移植

2018年12月13日,小蘇一家人在愛諾波士頓翻譯的陪同下來見首診醫生,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淋巴癌臨床主任 Eric Jacobson 醫生。Jacobson 醫生詳細了解了小蘇的病情後指出:按照美國的標準治療,針對淋巴瘤進行6個周期的化療,然後再進行放療。如果患者那個時候在美國的話,美國醫生都會建議他進行放療,而不是進行加強化療。

小蘇的父親講到上海的專家考慮自體幹細胞移植,請教Jacobson 醫生如何看。Jacobson 醫生認為,對於小蘇的病情和年齡來說,移植的副作用很大,會在20-30年後產生很多併發症甚至其它癌症,特別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果患者目前是70多歲,可以採用移植,他不希望小蘇這個年齡進行移植從而造成20-30年後出現很大的疾病;但是,根據小蘇的病情,如果不進行放療,則就是治療不足,而化療之後進行放療的治癒率可達到75%以上。現在的問題是標準治療是在6個周期化療後進行放療,而小蘇則在6個周期化療後進行了2個周期的加強化療,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放療需要和放療專家討論,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放療專家 Andrea Ng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世界著名淋巴瘤放療專家,需要做一個評估,看是否需要放療,目前則需要再做一次PET-CT,看看新的病情,並根據結果確定或調整放療計劃。

Eric D.Jacobsen 醫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淋巴瘤臨床主任

預定放療

3天後,見到了放療專家Andrea Ng,從下午3點開始至5點半結束,一半聽取醫生、護士和專家的介紹,一半則對小蘇進行mapping(定位),為之後的放療做準備。先由Andrea Ng的助手了解和確認小蘇的病情,介紹了放療的程序以及副作用。放療需要做20次,每天都做,每次20-30分鐘,周末和節假日不做。副作用有兩種:治療過程中和長期的。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包括放療的部位會出現皮膚發紅,吃東西會有困難,因為放療部位靠近食道,可以從超市買蘆薈粉劑保養食道,這種副作用會在放療的第7-9日出現持續到放療結束後兩個星期;長期的副作用,則是有可能在將來30年里出現其它癌症(並非淋巴癌復發),但是這種情況很罕見,10年中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為0.003%。

Andrea Ng醫生特別跟小蘇父親交談,因為聽說他有很多疑慮。Andrea Ng醫生介紹說,中國這方面的設備非常先進,她也認識來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學習的一位北京放療專家,中國的設備跟美國的沒有多少差別,我們歡迎在這裡治療,但是如果考慮到經濟的因素,可以在中國治療。

從小蘇國內5月和10月兩次PET-CT的比較看,已經好了90%,只有心臟左邊上方的一個小病灶,明天PET CT 會特別關注這個小病灶:如果小病灶消失了,這樣的話就只要做15次放療,而不是20次;如果小病灶縮小了但還存在,就要加強化療;如果小病灶擴大了,就需要做活檢,進行確認是否是腫瘤殘留還是炎症,如果是殘留才考慮進行幹細胞移植,而不是放療。一切都需要看明天的PET CT結果。

放療計劃取消,準備CAR-T治療

12月21日下午小蘇在美國完成了PET檢查,檢查結束後的半小時,Jacobson醫生就與放療科專家一起進行了討論。美國PET結果顯示:心臟左邊的小病灶沒有消失,而且還有一處也出現了新的病灶。這就意味著國內第7和第8周期的化療沒有起到作用,同時腫瘤出現進展,原定的放療計劃取消。接下來要進行病灶活檢,進一步確認是否有腫瘤殘留。

從上面的過程來看,蘇先生父子充分體會到了美國多學科團隊配合的優勢與快捷反應,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好預案,並且快速給患者指出新的治療方案。

胸腔鏡下組織活檢,醫生與家屬共同探討治療方案

1月8日順利進行活檢手術。術後在恢復區域待一段時間後移入病房。術後為避免繼發感染,醫生和護士鼓勵一直鍛鍊深呼吸和咳嗽,直到能夠走路為止。醫生護士表示,手術很好,應該會恢復得很快,估計需要住院1-2個晚上。活檢結果視病情的複雜程度從1-2星期才能出來。1月15日,在丹娜法伯見腫瘤科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案。Dr. Jacobsen醫生告知病理報告還沒有出來,但基本的結果已經獲知,上個星期的取活檢手術已經取出了兩個大的淋巴腫瘤(分別是2厘米和1厘米大小),病理顯示現在身體只有少量剩餘的淋巴瘤。

根據患者的病情,仍有活動性的腫瘤,經過和放療科醫生諮詢,放療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化療方面,患者已經做過化療,但效果不理想;自體幹細胞移植方面,因為體內仍有活動性病灶也不適用,所以現在優選的治療方案就是做CAR-T細胞療法。

CAR-T原理(美國FDA批准)

此療法的治癒率在40-60%,對於小蘇的情況而言,因為病灶少而且小,治癒率相對會高一些。CAR-T治療只需要做一次,采患者自體T細胞在實驗室里被改造以產生名為CAR的特殊受體,當這些CAR通過一根靜脈導管重新輸入患者體內,這些受體會幫助T細胞定位並摧毀癌細胞。採集T細胞後要送到實驗室製造CAR用時2-3星期,之後行3天小劑量的化療以降低免疫系統功能,之後做一次性的回輸CAR受體,需住院觀察一個星期,出院後需留在波士頓2個月做密切隨訪觀察,全部時間大約需時3個月。副作用為臨時性的感染現象比如發燒等,但醫生都有很好的控制藥物對抗。經醫生詳細的介紹了療程後,小蘇和其父母接受此建議並要求醫院儘快開始安排治療。

2月20日醫院為即將到來的CAR-T治療在患者胸部植入導管,主要是為了在CAR-T治療時產生嚴重副作用時可以更為及時且多位置地進行藥物治療。導管需要每天清洗,由門診護士會完成。2019年3月初,患者順利在丹娜法伯研究院進行了CAR-T治療。之後醫生開具了預防副作用的藥物,這類藥物需要服用半年。4月份的複查顯示原先心臟左邊的小病灶已經幾乎完全消失,後續醫生又給予了免疫藥物K藥使用1年來幫助患者進一步加強鞏固CAR-T的療效。而且結合小蘇的情況,醫生聯繫了國內曾經訪學的醫生在中國做後續的K藥免疫治療。

2019年12月,使用K藥治療8個月後,複查顯示前上縱膈病灶縮小,FDG代謝值1.1(小於縱膈血池參考值1.4),病情明顯緩解。國內外醫生臨床討論後,一致認為目前的殘留陰影為腫瘤壞死灶,已經沒有代謝活性,腫瘤幾乎完全緩解。儘管對於未來是否還會復發仍存變數,但對於小蘇來說,至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他可可以重返校園繼續他的學業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