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醫療和教育,在爭搶未來

半佛仙人本仙人 發佈 2020-02-09T19:39:28+00:00

遠程辦公也好,在線醫療也好,在線教育也好,被困在家裡的人們開始磕磕絆絆地第一次使用這些過去已經聽爛了但還未嘗試過的事物。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186篇原創


1

_


這段時間,大量的人在家中等待。


​但網際網路改造傳統行業的領域,正如火如荼。


遠程辦公也好,在線醫療也好,在線教育也好,被困在家裡的人們開始磕磕絆絆地第一次使用這些過去已經聽爛了但還未嘗試過的事物。


畢竟生活還要繼續,日子還得過下去。


有傳統行業存在的情況下,很多人其實是缺乏深度體驗網際網路服務的動機的。畢竟適應網課的模式需要成本,學習醫療app的使用也需要成本。


這些信息接收成本和時間成本實際上可能非常低,但是成本再低,也是成本,也就意味著缺乏使用動機。


在平時,這些平台可能要燒掉海量的推廣資金,用高頻撒幣和瘋狂投放的方式,養肥無數羊毛黨和KOL,才能獲得這些初始用戶。


而且用戶的忠誠度也非常可疑。


而現在,接受新事物的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在蹲在家裡的情況下,直接被覆蓋掉了。


學習成本從來都是在對比中產生的,因為大家都不得不用,所以某種程度上不學習才會成本比較高,當別人都用你不用的時候,被淘汰的是你。


至於時間成本,在大家都在家裡的時候,也不存在所謂時間成本了。


這就是典型的供需曲線為直線,只存在有或者無。


無法討價還價。


在不得不做的時候,人類的適應能力從來都是最強的。


2

_


上一次因為大事件導致的網際網路變革,是17年前。


阿里和京東起飛,電商時代來臨。


不能說事件讓電商起飛了,因為即使沒有事件,電商一樣會發展起來,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


就像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本身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樣。


但是必須承認的是,電商就靠著當時的契機提前了至少五年起飛的。


大事件造成的影響,是讓未來提前發生,而非無中生有創造新技術。


為什麼那個時候起飛的是電商,而不是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


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不支持視頻直播,國內的用戶個人觸網率也比較感人,同樣也缺乏在線醫療的現實條件——完善的快速物流和家用小型醫療設備的普及。


所有的行業爆發,都是建立在基礎技術成熟的前提下的。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物流、醫療器械體系的完善,為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的普及奠定了基礎,而這次事件則倒逼整個行業提前去做好服務所有人的準備。


一切終將結束,而我們被改變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將作為習慣的一部分延續下去,也有可能還要再等10年。


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被推上了這個風口。


對,是推上。


我不認為很多人認為的在線醫療和在線教育已經成熟,事實上現在展現出的現象是,有想法,有技術,但落地還有待優化。


至於能不能真的成為下個世界的鑰匙,每一家企業都要竭盡全力去解決落地和體驗問題,時間窗口可能只有半年。


半年決定10年,一步生,一步死。


3

_


需要認可的是,本次事件中,在線醫療和在線教育,起到了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先說在線醫療。


醫學科普,健康信息傳播,信息傳遞以及在線問診,非常關鍵。


醫療健康領域的信息不對稱堪稱,所有與健康有關的事件里的傳統毒瘤。


平時普通人其實很少有渠道接觸到專業醫學信息,一方面,專業人士缺乏渠道進行醫療科普,另一方面,大多數人也不知道去哪裡獲取真正權威的醫療知識。


這種長期的信息獲取困難,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普通人缺乏醫學常識,也沒有主動了解醫學常識的習慣,更缺乏醫療健康方面的辨別能力。


最終導致醫療健康領域這種性命攸關的領域,面臨巨大的信息差。


越是在普通人缺乏辨別能力的領域,越是容易出現問題,這次就出現了某神奇中藥。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像這種類似性質的錯誤信息一直長盛不衰。


諸如可以防核輻射的神奇碘鹽,包治百病的板藍根,硬核的潔爾陰,都是前任的主角,這次也不過是過去的又一次重演。


但是在本次,烏龍很快就被澄清了。


幾乎是在第一時間,騰訊醫典醫學團隊就發文科普。


這種快速反應的能力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個進步,如果是放在過去,這種有理有據而且由權威團隊做出的科普,起碼得等斷貨幾個月才能實現。


然後是信息傳遞,透穿信息迷霧。


騰訊健康、微信團隊和騰訊地圖等各種線上團隊迅速反應,在獲得一手權威門診信息的前提下,快速發布了「全國發熱門診地圖」;而微信九宮格也上線了醫療健康服務,並發布實時統計,以及發熱自查工具。


每個人,每天,都可以實時獲取到最新的信息,解決恐懼的最好方法,是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從這個角度看,在線醫療行業做的很用心。


這既是醫療的功勞,也是信息傳遞的功勞。


如果說目前的信息平權,科普以及疾病地圖,都算是信息媒介配合在線醫療的能力。


那麼更純粹的醫療能力,應該是在線問診。


4

_


在線問診有多重要?多有用?


此次事件出現的時間剛好是冬春交際的時候,即使沒有這次的事,這個時間點也正是流感高發季,很多人其實是患上了普通的感冒發燒。


但是因為自身無法及時確認症狀,也不能做出專業的判斷,就容易慌了。


大量普通流感患者急慌慌地跑去醫院,最麻煩的是,如果沒有做好百分百的防護措施,其實在醫院是非常容易交叉感染的。


這其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去了醫院,可能增加了患病風險;不去醫院,很多人又不敢冒著拖延的風險。


這個時候,在線問診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這段時間,丁香醫生,微醫等五大在線醫療服務平台組織了數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持證醫生,登上了騰訊的平台,針對用戶提供免費義診,這個在線問診的過程也包括了醫療科普本身。


從向大眾解釋,到告知最新情況,到科普知識,到教導用戶如何自查,再到對真實患者進行義診,再到聯繫線下醫院的鏈路,在線問診並不僅僅是問診兩個字就能概括所有內容的一件事情。


用戶在整個在線診療的服務過程中,最開始接觸到的是各種健康工具,是一些基礎的應用,比信息的快速披露,比如基於AI算法的自查工具。


大部分人在這個環節就可以對自身情況做出評估,如果確實不需要立即就醫,也就不會冒冒然跑去醫院。


再接下來,就是一些有疑似症狀的用戶,可以通過在線義診的點對點諮詢完成疾病的初步判斷,獲取居家隔離和防護的指引。


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個漏斗,通過完整的線上鏈條,一步步從數量巨大的應用人群中篩選出用戶的不同需求,並且將這些需求層層分解。


較輕的需求可以直接在線上解決,而那些被篩選出來的較重的、需要線下就診的需求,則通過發熱門診和收治醫院線路指引這樣的功能,將其快速精準地引導到合適的線下醫院。


關鍵是,這個過程大部分都是在線上完成的,沒有接觸感染的風險。


這個鏈條完全可以大幅度地節約線下醫療資源,提高資源分配和使用都效率,並且相對可以減少風險。


這是真正緩解了線下醫院壓力,也降低了感染風險,以及緩和了患者情緒的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最終導向的結果,是篩選出真正需要醫療的患者,並且將他們引向恰當的收治醫院。


這套方案在平時,可能也就是讓人少跑一趟而已。


而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和場景下,則是不僅幫助患者,同時優化了資源。


5

_


說完在線醫療,再說在線教育。


網際網路教育有一個非常好的地方,是可以通過網絡讓人人平等。


不管是鄉村學生還是北上廣的小孩,都可以上同樣的網課,享受最優質的教育。但是線下學校的師資力量註定是被地域局限的,越是發達的地方,越能吸引到優秀的老師,這已經是一個常識了。


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優質教育內容的共享,把一份教育內容,同時讓天南海北的人享用。


當然,線上教育的這個優勢一直都存在著,但是在此之前很多家長並不習慣讓自己的孩子上網課,至少不會願意以網課為主體,因為他們不敢冒這個風險。


很簡單的,如果只有自家小孩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萬一效果不如線下教學,那麼這個後果是任何家長都不願意承擔的。


除了家長,還有很多老師學生過去也都知道在線教育的存在,但他們依然不願意主動去嘗試,因為改變需要時間和試錯成本,但是學習是分秒必爭的事情,如果因為改變模式而落後了進度,同樣是一個無法接受的結果


而現在學生沒法出門,相當於讓全國的學生體驗一下線上教育,並且是長時間的適應。


畢竟雖然大家都宅在家裡,但是教育的連續性是不能斷的,這時候教育的信息化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這次之前,很多老師之前沒有用過直播授課的工具,很多學生可能也沒有上過網課,但是在有技術支持的情況下,普及網課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在有些學校,老師甚至可以直接和平台的技術人員溝通,迅速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成都高新區的中和中學、玉林中學、實驗中學等多所學校,這些學校的高三學生和老師就一起在用騰訊教育提供的空中課堂平台開啟網課。


騰訊還緊急上線了專用的騰訊課堂「老師極速版」,通過手機號註冊,僅需10秒就能讓老師開課。


同時,學生們在手機上接到連結後,1秒點擊即可進入上課模式。這種簡潔、高效的形式免除了APP下載之苦,更為師生們所接受。


從湖北省到江蘇省,從深圳、重慶到杭州,騰訊教育解決方案已經覆蓋20個省,惠及數千萬師生。


尤其是武漢,等到2月10號,會有70萬學生同時在線開課。


騰訊將幫助學校老師快速在線開課;同時,騰訊課堂也提供直播和錄播播放頁面,讓全市學生在客戶端可以實時在線聽課。


這不代表解決了在線教育問題,這只是解決了用戶使用破冰問題,讓大家開始嘗試。


網際網路這個東西,只要你去嘗試,就總可以找到新的優點和缺點,接下來就是改進和升級的事情了。


先用起來,體驗起來,好不好,用了之後再說。


用得好,留下。


用的不好,淘汰。


改變就是這樣發生的。


6

_


在一場大型事件下,這些本來已有的網際網路醫療和教育的價值,一下子被看的特別透。


這些價值是本來就存在著的,但是之前一直有其他可替代的選項,所以很多人並沒有那麼明確的意識到其中的意義。


就比如網際網路對醫療和教育的改造,過去一直是講網際網路可以做到醫療的再分配,還有教育的再分配,但是大家缺乏直觀的體驗。


在這段時間,這一切一下子就被明確地感受到了。


過去你如果住在縣裡,村裡,那麼生病了以後,大部分情況下你都只能找到縣級醫生,村級醫生,但是現在你可以在線上醫療平台上找到北上廣的超一流醫生。


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在去武漢支援的路上,還在線上問診。


這種來自線上的執業渠道,對醫生也是一種激勵,因為醫生的多點執業在線下很難實現,畢竟分身乏術。


但是在線上,多勞多得就變得很容易,線上醫療完全可以成為醫生釋放自我價值的平台。


對醫生來說,過去在線下是計時收費,而現在是按服務付費,這就市場化了。


而教育更是如此,教的好的老師,為什麼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乃至打賞呢?


線上化,就意味著市場化,意味著有動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大家開始嘗試,開始適應,一切都在變化。


而這些變化,其實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的。


7

_


縱觀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經歷基礎設施建設,用戶認知破冰,用戶開始嘗試,生態完善,以及爆發。


網際網路醫療和教育,本身已經有了雲設施的基礎,很多人也知曉其存在——K12教育和在線醫療一直是過去幾年的熱門創業領域。


但這些新概念始終缺乏大規模的用戶嘗試,只是一二線城市家長們的玩具。


在線教育聽起來就像騙錢,在線醫療聽起來就不靠譜。


但實際上真不是,任何行業都有良莠不齊,但是行業本身真的是未來的趨勢。


只是本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等待大家去嘗試,去接受。


這次的事件,導致的一個現狀,就是所有人都在去嘗試這件事情,這就是行業的黑天鵝事件,但是只要大家開始嘗試了,其中的利弊馬上就會變得很分明,而且用戶習慣也就在培養之中。


行業確實已經到了生態完善和爆發的前夜,至於爆發後是否是曇花一現,靠的是所有公司的努力。


做的不好,被淘汰,合情合理。


如果各大公司能夠快速完成場景落地,那麼這波在特殊時期里完善和爆發的生態,很可能就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未來。


從消費到產業到所謂技術,本質上都是培養用戶的習慣。


用戶沒道理去習慣反人性的東西。


8

_


大家都看到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畢竟教育和醫療是人類永恆的剛需。


講到最後,一切其實還是巨頭之間的戰爭,而且是雲,也是產業網際網路的競爭。


包括5G,包括雲,都是在為線上化做基礎設施搭建。


沒有雲,就沒有做線上的基礎,換句話說,有了雲,最終就一定會全面線上化,區別只在於誰先把雲概念徹底在應用場景落地,誰能搶到更多的時間,打出提前量。


雲這個東西,過去缺乏toC的契機,各家做的其實都是toB的服務,所以雖然行業有想法,企業有投入,但是產品始終不夠落地,沒有殺手級應用。


直到這次,行業要提前變化了。


17年前的事件,客觀上推動了阿里京東的崛起,技術背景是電子支付,是消費網際網路的崛起。


而這一次,即將巨變的是在線教育,是在線醫療,是協同辦公。


表面上,這是傳統行業的線上化的崛起,實際上本質還是是雲競爭,是產業網際網路的競爭。


誰吃的更快,誰就能拿下更大的紅利。


特別有意思的是,市場上雲最強的阿里雲,主打的是B端。


而騰訊最強的能力就是C端,這次的在線醫療和在線教育,本質上比的是B端技術C端化的能力。


而騰訊,恰恰在在線醫療和在線教育的布局也是最充沛的。


也就是說,在產業網際網路的競爭中,騰訊正在試圖靠著C端優勢發力,去反攻B端的市場。


這次極短時間線上醫療和教育的崛起,背後實際上是騰訊正在試圖彎道超車。


是阿里靠著B端優勢向下吃掉C端用戶?


還是騰訊靠著C端優勢向上吃掉B端資源?


大風起兮,戰火飛揚。

關鍵字: